首頁>財經>

10月16日下午,最高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24次集體學習,並且談到要加快量子科技發展。

量子通訊其實就是網路安全傳輸加密的一種解決方案,涉及到國家資訊保安,所以在2016年就被寫入了十三五發展規劃中。

量子通訊是未來抵禦竊聽和破譯重要手段,也是未來資訊保安的基礎和方向之一,歐洲和美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級。

行業的產業鏈如下:

最核心的東西還是上游的晶片和核心器件。目前全球晶片代工有超過60%的份額在臺積電那代工,而臺積電的營收結構裡有60%是美國的訂單,也就是說上游器件和晶片幾乎都是美國設計的。

圖:臺積電營收結構

國內設計能力比較強的是華為,所以美國最怕的也是華為,在5G發展上各種掣肘,在晶片領域也是各種限制。這裡其實就能看出華為和中興的區別了。

中興的網路裝置包含伺服器也是自主研發生產的,但是上游的核心器件和晶片依然依賴海外進口,就像浪潮一樣,雖然伺服器是中中國產組裝的,但是核心的零部件是Intel供應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中中國產替代的裝置採用的是非自主晶片,那麼晶片是很有可能被留存後門,並可通過程式碼控制和攻擊我們的裝置。

這種風險以前在中東是發生過的,2013年"稜鏡門"事件曝光了美國和以色列研發的"震網"病毒曾襲擊了伊朗的核電站,導致1000臺離心機報廢。

其實就是一個病毒侵入了伊朗的核電站工業系統,病毒直接控制了相關裝置導致核電站整體癱瘓。

美國2001年還專門頒佈了一個《美國愛國者法案》,這個法案要求美國八大金剛(思科、IBM、高通、英特爾、蘋果、Oracle、微軟、谷歌)都主動或被動的向美當局交付資訊。

微軟也曾公開承認美國依法從他那獲取了歐盟的雲端資料,這也就意味著,任何一家美國公司都有可能在忠實執行著美國網路空間霸權的國家戰略。

量子通訊就相當於給硬體加密,具備絕對的安全特性。即使通過某種手段獲取到了量子加密後的資料,也沒有辦法解密出真實資料,更不能進行篡改和攻擊。

那麼試想一下,咱們手機裡的處理器幾乎都是高通的,網路伺服器裡的核心器件是Intel製造,電腦上的系統是微軟的Windows,所以風險是無處不在的,發展量子科技的必要性是肯定的。

方向是可以確定的,科技整個產業鏈未來的發展也都是確定的,只是很多公司目前還不具備持續賺錢能力,不太符合長線投資的標準。

203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抖音創始人張一鳴:說過的哪一句話讓你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