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轉自:法制日報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絡刪除。

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還要來自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品質發展,而作為中國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節能環保產業”雖呈現了很好的發展態勢,但也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10月19日,北京國際生態經濟協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法制日報社在北京聯合主辦“國家節能環保產業高品質發展院士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為節能環保產業高品質發展瓶頸和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會診把脈,共謀良方。

環保仍是朝陽產業將有更大發展

趙華林

針對從去年開始環保產業就被稱為進入了“寒冬”這一觀點,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部長級幹部、黨委巡視組組長趙華林認為環保產業仍然是朝陽產業。第一,環保產業被國家列為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第二,環保產業具有兩重性:首先環保產業具有產業屬性,會受到巨集觀經濟的影響;其次,環保產業具有環保屬性,環保產業是政策驅動型,是投資密集型。所謂政策驅動型是國家要管什麼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環保市場。比如說國家要監管大氣,大氣治理的市場就出來了,國家要改善水環境,就有了水產業。第三,環保產業目前處於大轉折的階段,其最根本的特點就是環保產業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品質發展階段。第四,環保產業最終極目標是要為國家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綠水青山。第五,發展環保產業要有戰略思維、戰略定力,即全域性性、長遠性,要從國家經濟增長的大趨勢來看環保產業,要從國家環境管理的大政方針來看環保產業,要從國家金融政策和金融形勢來看環保產業,要從世界環境發展趨勢來預測中國未來的環保產業,也要從環境科技的發展和創新來看環保產業。第六,環保產業仍然是朝陽產業,將有更大的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需要環保產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環保產業是主力軍。環保科技創新與大資料、5G的結合將為環保產業提供巨大的助力,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全社會的關注將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趙華林建議,從國家層面,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環保產業巨集觀研究,支援推動和扶持以及規範環保產業的發展。此外,環保企業要找準定位,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環保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目前資料表明,環保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淨資產的回報率都低於平均的工業企業,要降低企業的負債率,要防範風險,聚焦主業。

充分發揮大型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

餘紅輝

“雖然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取得一系列成就,但與中央的要求、新時代文明建設目標和經濟高品質發展需要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面臨產業集中度低、汙染治理任務重、商業模式創新不足、資金短缺、科技創新動力不強等一系列突出問題。”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餘紅輝直言。

對此,餘紅輝建議:大力推進專業化整合,充分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提高大型龍頭企業推進資源整合能力,進而增強節能環保產業對高品質發展的促進作用,依靠市場力量,支援優勢企業進行兼併重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格局重塑。強化源頭減量和全過程監控,從根本上解決普遍存在的重末端治理、輕源頭控制的現象,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源頭減量和汙染物排放的全過程監控。積極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堅持市場化運作,積極培育可持續商業模式,避免違背企業意願的“拉郎配”,將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匯入環境汙染治理行業,促進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健康發展。發展壯大綠色金融,構建綠色信貸政策體系,形成有利於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貸款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統籌推進重大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完善國家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和政策,充分發揮國家專項基金的資金引領作用,大力推進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努力以核心技術突破引領產業加快發展,以大型龍頭企業為依託,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支援龍頭企業牽頭承擔節能環保國家科技計劃專案,建設國家級、省級節能環保工程技術創新平臺,構建一批企業主導、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聯盟,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呼籲出臺細化政策解決民企存在問題

毛鳳麗

“我們先找準民營企業的定位,做精、做強、做大。”民營企業代表、雄安科融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雄安科融)實際控制人毛鳳麗發言說。

垃圾處理、潔淨燃燒和水處理的節能環保產業是科融環境的三大板塊,此外,氫能產業作為未來的產業和重要的佈局。

作為雄安唯一一家節能環保上市公司,雄安科融在節能環保行業承載著重建雄安新區環境服務領域的多項任務。

毛鳳麗認為,在節能環保產業,國有企業雖然佔據主力軍優勢,但是民營企業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具有更強烈的市場敏銳度和敢於承擔投資風險的魄力,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企業發展風險,機遇和風險時時並存。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營造優良的環境,依然是當前政府和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和內容。特別是對於中央和國務院制訂利好政策落實結果的追蹤和檢查,是民營企業家普遍重點關心的,希望政府能從中落實。

毛鳳麗呼籲,希望政府部門將撫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政策,通過出臺具體細化措施,層層下發,層層傳導,真正促使政策執行,正視、著力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節能提效減排推動社會進步

杜祥琬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務院“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杜祥琬認為,節能提效,首先節能是中國能源戰略之首,是綠色低碳第一能源,也是保障國家能源供需安全和能源環境安全的要素。中國綠色、低碳能源戰略的三個支柱包括:一是節能優先,提高能效;二是煤炭和石油的高效、潔淨化利用,提高天然氣的比重;三是高品質、高比例發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與核能),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效是一個先進的能源體系所追求的基本目標。

杜祥琬介紹說,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中國淘汰的落後產能,涉及鍊鋼1.7億噸、水泥10.3億噸、鍊鐵2.1億噸、落後煤電一億千瓦。近20年來,中國節能總量佔全球節總量的1/2,但中國整個能源體系的總效率還是偏差的,單位GDP能耗仍然偏高,現在還是全球1.5倍。此外,中國建築能耗佔到總能耗的1/3,再加上全過程的能耗,社會的一半能耗花在建築裡。所以節能提效仍然是中國能源體系面臨的系統性的課題。”

“節能提效靠什麼?”杜祥琬提出:

第一,轉變發展方式是根本,要以新的發展理念和思維方式迎接新的常態。第二,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節能提效,高耗能產業佔比不應該繼續擴張。第三,除了產業結構以外,技術進步節能提效仍然是非常重要。工業節能,我們13種工業重點產品,每年的節能潛力大約3.3億噸標準煤。

就節能提效減排,杜祥琬提出,大力發展智慧分散式能源對節能提效減排意義重大,特別是中國東部,東部是中國能源主要的耗能區或者是負荷區,要把東部的能源使用者由消費者變成產銷者。這不僅能改善國家能源本身的結構,而且可優化國家能源空間格局。有利於能源的供需安全和能源的環境安全。“因為可再生能源是我們完全自己可以掌控的,這個比例越大,能源就越安全,能源安全不僅僅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問題,如果自己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越高,能源越安全,環境也越安全。”杜祥琬坦陳。

用積極和動態觀點看待能源開發

彭蘇萍

“在國家能源開發過程中,環保監管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都應用一種積極和動態的觀點,跟進落實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生態修復中心主任、綠色礦山環保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彭蘇萍說。

彭蘇萍介紹,1991年左右,中國煤炭主產區主要在中國的東部地區,因為資源稟賦特徵和人口和環境的問題,提出往西部轉移。鄂爾多斯發現大的煤田之後,提出了生態環境問題。當時鄂爾多斯地區是沙漠或者半沙漠、乾旱半乾旱地區,在這樣的地區大規模地開採煤炭,會不會造成環境損害的加速?現在,隨著時間推移,在國家約束的紅線和生產企業的努力下,鄂爾多斯地區環境進一步惡化的情況沒有出現,而是變得更好。生態恢復比我們想的好。

經過20年的觀察發現,過去從短期觀測看,煤礦開發過程被定義為破壞生態環境,現在發現,它對環境的損傷是短期的。反過來,修復之後,植物生長速度比其他地方更快,存在自修復的現象。為什麼更快呢?彭蘇萍形象地說,就像家裡種菜一樣,如同翻了地,整個生態環境發生一些變化。

“我們應多做點實驗和觀測,把節能環保事業和國家工業發展、老百姓的生活品質緊緊融在一起。”彭蘇萍說。

環境保護既要嚴格又要科學

賀鏗

“環境的保護既要嚴格,又要科學,要防止一陣風、一刀切。”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總經濟師賀鏗說。回顧這些年的環境保護工作,成績是主流,但是一刀切的情況、不很科學的情況仍存在。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環境保護首先是要嚴格,更重要的是要科學,否則造成的影響有時候是很大的。

賀鏗提出,環境防治辦法既要講科學性、有效性,也要講可行性。辦法或政策出來以後,能不能操作,要很好地分析。任何東西都要進行比較試驗,要講究可行性、科學性,要做到慎重。

“環境保護一定要加強立法,依法採取措施。在具體的方法上,既要有行政的辦法,更要有市場的辦法。”賀鏗直言,這些年我們行政辦法採取的多,但是行政辦法常常造成很大的弊端。而經濟辦法我們用的很少,如,差別稅收、差別價格方面很少去使用。因為這些方法的使用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起作用的,不一定立竿見影,但是它的長期效應是很有效的。所以在環境保護方面要形成一種機制。人人都要保護環境,企業家要注意保護環境,保護環境企業收益就大,不保護環境企業就收益就小,破壞環境就會受到懲罰,市場的機制,要形成一種長效效應,只有這樣環境保護才能夠做的更有效、更好。

制訂可操作性政策增強企業家信心

吳吟

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黨組成員吳吟對節能環保產業的關係及面臨的問題認為,節能環保產業是緊密聯絡在一起,源頭減量減輕了環保的負擔,所以一定要把節能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來提高環境保護、環境治理方面的效率。其次,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要求,對於能源領域來講,新時代是安全第一,環保第二,然後才能講經濟。此外,目前面臨的兩大突出問題:一是國內大氣汙染防治,二是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

對此,吳吟提出,首先要增強企業家信心,關鍵層面在政府部門,政府部門應該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些理念來制訂可操作性的政策,這樣才能提振企業家的信心。此外,要推進文化節能。我們目前非常缺乏組織安排,特別是在節能責任制落實方面,沒有一套完整的責任制體系,造成有時候能源多了不談節能,能源緊張了才談節能,而不是從文化上,要從弘揚中華民族節約的美德上,把節能工作做好。

就節能環保如何更緊密地發展?吳吟提出“四多”:多種能源聯動;多點聯網提高效率;多廢聯消,多種廢棄物聯合起來消化掉,如,農村的秸稈、畜禽糞便,通過聯合起來消化掉;多品聯產,即電、熱、水等產品,按照能源的梯級利用原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國家支援節能環保產業出臺諸多政策

馬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支援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出臺了相關政策,使得這個行業走上可持續健康發展道路。”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馬榮在座談會上介紹了相關政策。

“十三五”時,國家把節能環保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釋出了“三個行動”,即全民節約行動、全民節水行動,以及迴圈發展引領行動,並制訂了“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節能產業的目標。

在戰略新興產業方面,設立了專項基金。將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特別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的水汙染治理專項正在啟動,並設立了專項支援的資金。

在第三方治理方面,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強調了排汙要付費,市場運作、政府引導,推動以企業為主體,並展開了一些試點工作。

今年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還開展了推進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主要在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地區、粵港澳大灣區進行第三方治理試點。給予第三方汙染治理企業減徵15%企業所得稅。同時在中央預算資金中拿出一部分支援第三方治理工作。

開展資源迴圈利用基地建設。在原來垃圾處理廠建立資源迴圈利用基地,同時處理廢棄物,以達到協同效果。針對一些新業態產生的廢棄物再利用也是下一步要加快進行治理的。

馬榮特別提醒,節能減排,對於我們產業能夠產生效益,希望大家能夠更加關注這方面國家的政策、國家相關的導向和國家資金的引導和金融政策,給環保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助力環保產業發展要以法律為準繩

侯立安

“環保產業,特別是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對於破解中國經濟發展結構性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也是未來中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火箭軍後勤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少將侯立安如是說。

針對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侯立安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藉助新興的科技,環保產業也需要新興科技來發展。未來的物聯網、大資料計算、機器人、新材料等等都與環保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拿機器人來說,我們飲用水的安全保障,從源頭到龍頭,每一個處理單元,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它。

第二,推動環保新材料的研製和產業化。上世紀外國的科學家在石墨稀、奈米材料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現在中國的科學家已經用石墨稀和奈米材料用於我們的環保領域,要進一步推進這樣的環保新材料的研究和產業化運用。

第三,節能環保產業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環境的監測,要推動環境監測這個產業的發展。比如打造網際網路+環保的環境監測體系,形成路、網、空立體的監測、監管,依據大資料、雲端計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對汙染做好監測工作。

第四,加快高階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比如汙水要治理,同樣的飲用水要打造健康的水,這樣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平臺,發展這樣的一些高科技含量的水的處理技術、淨化技術,讓我們在家裡開啟水龍頭就能喝到健康的飲水。

第五,統籌規劃,助力環保產業可持續或者綠色的發展,要以法律為準繩,強化法律法規的制訂或執行。今年5月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給中國工程院的水汙染防治法的評估,通過評估我們感覺到執法和守法在某些地方還是不太夠,要進一步加強。確確實實在某些地方有些空白還需要再進一步的制訂完善。

環保產業不同時期有不同市場

倪晉仁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倪晉仁通過對比,梳理了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歷程。

倪晉仁說,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迴歸以前,香港的環保業很不錯,與之相關的諮詢業,評價、規劃、設計、治理等大陸這邊還沒有。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談到汙水治理,甚至雄心勃勃地想去開啟國際市場。但到了歐洲發現,搞汙水治理在歐洲是吃不開的,因為他們治理的已經非常乾淨,像中國那樣的工業廢水治理已見不到了,這個產業已見不到了。這標誌著人家發展已經超前了一步。

再往後,中國的黑臭水體一直沒有解決,但是歐盟國家已經在談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生態健康。所以又一個滯後。

現在再去看比我們發展快的一些國家,目前生態修復階段差不多了,已經開始談自然資本了,即自然資源的生產率。

倪晉仁認為,環保產業發展的歷程,從前到後就是對應環保理念的更新,一步一步市場也跟著來,理念在更新,經濟社會在發展。

在德國早有一個4倍的俱樂部,即如何從1份資源挖出4倍的財富,換句話說,少消耗一半的資源,得到2倍的財富。法國成立了10倍的俱樂部,認為4倍太保守。

“環保產業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市場,不同的業務,與國家發展步伐非常一致。”倪晉仁說。

現在大家談到環保產業,往往說到資金支援很重要,政策法規和激勵機制也很重要。另外,一窩蜂的現象,在每一個時期中國的企業都有一窩蜂現象,這個時候得有一個理性的引導。

(文章以發言順序排列)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蘿蔔”漸退“大棒”上場 新能源走進補貼緩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