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導讀: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透露,其收到該通知後在公司內緊急召開了多部門的電話會議,討論該項事宜,並及時梳理公司產品申報情況。

..............................

作者 | 奉仙

10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釋出了“公募產品稽核醞釀變革!多家公募收到視窗指導,債基審批將受限”的獨家訊息。

有關公募產品審批政策調整的訊息,仍在業內不斷髮酵。緣何一則訊息,引發如此大的市場關注?

1、緣何引發關注

自上週五開始,公募產品審批規則將面臨調整的訊息不斷髮散。

傳聞並非空穴來風,監管層很快證實了該訊息。

綜合多位受訪人士的觀點來看,此次證監會針對公募產品審批政策的調整,可以概括為“大方向提速、個別限制、差異化對待”三個關鍵詞。

從大方向而言,證監會此次針對公募產品審批政策的調整在於審批提速,減輕基金公司盲目申報亂象。

顯然,對於此前過度依賴於債券業務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此次公募產品審批政策的調整必將對其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

而突如其來的政策調整,令不少公募人士頗感不忿。

有公募人士表示,此次規則變化視為一場針對公募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公募若擴大固收業務受限,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以及保險資管而言,將變相構成利好。

2、審批政策方向

據接近證監會的權威人士介紹,證監會將對誠信及合規風控水平較高、中長期業績突出的基金管理人申報的常規產品實施快速註冊程式。

具體而言,適用納入快速註冊程式的產品按照主動權益類、被動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四大類常規產品,產品管理人則需要滿足合規風控滿足總體監管要求,單類產品長期業績較為突出等要求。

在實施快速註冊機制後,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的註冊期限分別不超過10天、20天、30天,較此前的註冊週期縮短三分之二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若某公募管理人在主動權益方面中長期業績突出,且風控合規滿足要求,則其主動權益類產品的申報可能會納入快速註冊程式,但不代表該公募的其它產品也能納入快速註冊程式。

另外,上述權威人士還透露,註冊機制改革後,未被納入快速註冊程式的常規產品的註冊效率也將獲得提高,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註冊週期原則上不超過30天、40天和75天。

從上述細則來看,權益類產品的申報顯然將明顯提速,相對而言,債券類基金的審批流程明顯較長。這使得眾多公募人士對此次規則調整形成共識,該次調整主要是為了“鼓勵權益基金,限制債券基金”。

華南一家公募產品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簡化公募產品註冊程式對於公募行業發展肯定是有利的,從最新的監管口徑來看,今後公募產品的申報審批速度會明顯加快,但此次視窗指導對於債券基金而言肯定是一個收緊的態勢。”

3、債基趨嚴為哪般

例如針對普通債券基金而言,要求每家基金公司在途審批的只能有一隻,多餘產品需撤回。此外,基金公司需提供承諾函,承諾產品發行上限為10億元,6個月內不開放產品申購。

除了一般的債券產品之外,政金債、定開攤餘法債基、定製債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定製債基要求封閉期不得短於一年,且發行上限同樣為10億元。

基金行業對於上述規則反映頗為激烈,部分人士甚至認為,此舉是為了給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固收業務掃除障礙。有公募人士感嘆稱,“不知道誰才是公募行業的親媽,有種被提前斷奶的感覺。”

目前大資管政策監管不同步,但公募行業面臨的監管態勢不斷趨嚴,這確實導致公募愈發有種在“夾縫中生存”之感。

不過,亦有人士認為,監管此次針對公募產品申報做出的規則調整,並非是為了給銀行理財子公司讓道。

深圳一位受訪公募產品部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存量債基的數量已經很多了,這些存量產品中還包含大量的迷你債基。我認為此次視窗指導,主要是為了減輕公募行業對某類產品盲目申報的情況,引導行業加強主動管理,與銀行理財子公司關係不大。”

一位接近證監會的權威人士也作出了相似的表態。

該人士指出,“此次審批政策的調整並不是為了針對債基,而是針對目前公募的情況進行整體的調節。有些公募機構的存量迷你債基太多了,這種情況下還在盲目新發產品,只注重募集數量不注重品質,新的調整對這些現象將帶來一定的遏制作用。”

4、順應監管導向發力權益

除了債券基金申報審批條件趨嚴,商品類基金、科創類基金的審批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其中,商品類待批產品中除了上海金ETF以及聯接基金外,所有產品都需撤回;而科創類新產品不再受理,開放式、封閉式配售每家在途審批的只能有一隻,超出的撤回。

業內認為,上述調整主要是出於創新類產品發展還不成熟,需要進一步觀望。

無論是主動發力,還是被動佈局,對於公募基金公司而言,順應監管要求,擴大權益業務是必然選擇。

華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亦表示,其公司對此尤為關注。該人士稱,“此次政策的調整對我們而言影響相對較小,因為我們的產品線佈局整體比較完整。我們將按照最新的監管要求,積極調整戰略,佈局更多權益產品。”

今年9月,證監會提出的“深改12條”中,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被重點提及,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在於——推動公募機構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我認為此次公募產品審批政策的調整是好事”,滬上一家次新基金公司總經理向記者指出,“以前到會裡上報產品會看到很多產品在排隊,不但進展慢,預期也不清晰。現在會裡將各類產品規則明確後,大家心裡會比較有數,不需要擠著去報產品,也不會浪費監管的資源。”

上述總經理進一步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固收業務方面具備較多經驗,讓他們多做固收,也是延續他們此前的投資慣例。而權益產品方面,公募顯然可以多做一些。證監會採取的有保有壓的策略,也是鼓勵大家這樣去操作。”

不得不提的是,儘管權益業務是公募未來發展的重點,但在船頭調整之際,對於尚無把手可握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巨浪”般的衝擊已在眼前。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鋼廠又降130,鋼市曙光何時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