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從阿里巴巴賺到的錢都要虧在 WeWork 身上了
文 | 杜晨 編輯 | Vicky Xiao
就在所有人都在等著看WeWork這一個上市鬧劇怎麼收場時,10 月 21 日美國時間週一,訊息突然傳出:軟銀要出手接盤了。
據 CNBC、《華爾街日報》等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軟銀接管共享辦公創業公司 WeWork(現已更名為 The We Company)的談判,已經臨近尾聲,結果最快可能於週二宣佈。
談判結果就是:
軟銀計劃在 WeWork 身上再投資 40 到 50 億美元,最終控股80%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Wework身上已經血虧的軟銀,要繼續在它身上放更多錢……
但軟銀也是有苦說不出來,因為Wework當下估值僅僅為 75 至 80 億美元,比今年年初啟動上市前的470-480 億美元、預估上市時的600億美元,縮水了不是一星半點。
重點總結一下就是:軟銀前前後後花了150億美元左右,買一個價值70-80億美元公司的不到80%的股份……
來看下這筆交易爆出來的細節:
軟銀新投資額將由兩部分組成:
約 30 億美元,從現有股東,包括公司高管、員工和其他投資者的手中收購老股;約 15 億美元,來自於軟銀 2018 年底以認股權證 (Warrant) 方式對 WeWork 的投資,現在加速到賬(併為軟銀轉化成優先股)。除了追加的投資之外,軟銀還聯合了瑞穗集團為 WeWork 提供:
約 50 億美元銀團貸款訊息源透露,WeWork 的估值在 75 至 80 億美元左右。
在 WeWork 啟動上市流程之前,軟銀在 WeWork 佔股不到 20%,是 CEO 亞當·紐曼 (Adam Neumann) 之後的第二大股東和第一大外部股東。如果本輪投資完成,軟銀將持有 WeWork 70%到80%的股份。
需要註明的是, 軟銀對 WeWork 的接盤的成功概率並非百分之百。《紐約時報》報道,WeWork 董事會仍在考慮另一項來自摩根大通領導的財團的收購計劃,總額 50 億美元左右。
WeWork 董事會將在美國時間週二完成投票,確定最終選擇軟銀還是摩根大通。
此前,WeWork 在今年前六個月的運營虧損高達 14 億美元,即將現金流斷裂,險些破產。上週有訊息稱,WeWork 將會裁員至少 2,000 人(已取消,因付不起遣散費)。
目前,WeWork 的所有企業和個人客戶,按人頭計算超過 52 萬人。
如果軟銀的接盤計劃成功,其營運長 Marcelo Claure 將成為 WeWork 的董事長。
紐曼已經在本月辭任 CEO。該公司原Quattroporte兼聯合營運長阿迪·敏森 (Artie Minson),和原副董事長塞巴斯蒂安·甘寧漢 (Sebastian Gunningham) 共同擔任聯席 CEO。
2019 年初,WeWork 的估值一度高達 470-480 億美元。該公司已經失敗並撤回的上市計劃,本可能將公司市值推到至少 600 億美元。
由於在 IPO 期間,WeWork 在企業治理、財務安排等方面隱藏已久的醜聞終於真相大白,公司估值大跌。
該公司此前已完成(並未全部到賬)的 128 億美元融資額,其中有 106.5 億來自軟銀。
網友開玩笑說,軟銀從阿里巴巴賺到的錢都要虧在 WeWork 身上了……
本輪投資的主體將會是軟銀,而非沙特主權基金重度參與的軟銀願景基金 (SoftBank Vision Fund)。
WeWork 80 億美元的估值,還不如軟銀之前已經給到它的錢多。
堪稱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流血融資。有人將其形容為 the down round to end all down rounds……
更有人吐槽:因為軟銀已經投資了 106 億美元,又追加了 50 億(實際上新追加的部分約 30 億),“難道軟銀已經擁有 WeWork 160% 的股權了?”
有網友吐槽軟銀的投資策略,“如果你最一開始沒有成功,那就再投 50 億美元,輸也要輸個大的。”
覺得荒謬?這裡還有更多軟銀和它催肥的美國獨角獸巨嬰的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