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將於明日(10月24日)召開他在任期間的最後一場記者會,德拉吉2011年上任歐洲央行行長以來,推行了一系列二十年前被認為是無法想象的政策——不斷地下調利率直到推出了負利率政策。

本月初,德國,法國,奧地利以及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央行前任首席經濟分析師發表公開信,對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提出尖銳的批評,認為負利率以及貨幣寬鬆政策將使歐洲再度陷入危機。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負利率?

通俗地解釋,負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將政策利率降至0%以下,即商業銀行將資金存入央行,沒有利息,反而要向央行交管理費。

為什麼會出現負利率的現象?這一現象現在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負利率政策意在將央行提供的資金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鼓勵借貸和消費,從而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

然而,由於央行實行負的政策利率後,金融機構找不到好的地方存放過剩的“流動性”,所以只要其他金融機構收取的“保管費”比央行低,金融機構願意將錢存入其他金融機構,這使得銀行間市場的回購、拆借利率就很快轉負。

另一方面,既然銀行吸收了存款後,資金過剩存入央行後要被“罰款”,那不妨對居民或企業的存款也徵收“管理費”,儘量讓他們不要來存款。因而,出現了對於儲戶的“負利率”。不過,目前來看,存款的負利率主要集中在大額存款或機構客戶。

更極端的例子是,對貸款實行負利率的情況。丹麥第三大銀行日德蘭銀行(Jyske)於今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個負利率房貸,提供年利率為負0.5%的10年期房貸。

還有一種,就是負利率債券。德國、瑞士、荷蘭、法國、比利時、芬蘭,甚至面臨艱鉅財政困難的義大利,都發行了收益率為負的債券。

簡單地概括目前的負利率現象是:商業銀行在央行存錢,沒有利息,反而要交管理費;在銀行大額存款,沒有利息,還得向銀行交“保管費”;貸款買房,銀行不收利息,還給你倒貼利息;買國債,如果持有到期,可能分文不賺。

採取了負利率政策後,真的達到了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了嗎?

批評者以日本為例指出,日本央行二十多年來推行負利率政策,但是,不僅沒有刺激經濟增長,反而削弱了銀行系統。瑞銀集團資深顧問Huw van Steenis表示,日本過去二十多年一直維持負利率,未必促進了經濟增長,卻讓銀行體系變得薄弱。他說,負利率有點類似打類固醇藥物,短期急用有效,但長期下來會使人虛弱,而且已開始顯現弊大於利。

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最近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伴隨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長期經濟不振,全球半數以上的銀行業者目前無法產生足夠的回報,應該迅速進行自我改造。今年以來,全球銀行業宣佈裁員的人數逼近6萬,而且大多來自歐洲。

同時,負利率的副作用也在不斷顯現:負利率政策下,促使銀行將資金貸款給民間,市場裡的“錢”多了,資金不斷推高各類資產價格,其中樓市更是資金熱門地。

文章開頭提到的公開信也指出,貨幣寬鬆政策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後果:一方面,房地產價格的攀升會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另一方面,也會加深年輕人因無法保障退休資金而加深與上一代人之間的隔閡。

負利率時代來了,如何守住你的錢袋子?

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負利率的世界未來將會是怎樣一番風景?任何人都難以預料。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教授Larry Summers指出:“那是個非常不同的世界,大家都困在零利率中;這是一個黑洞、零利率的世界”。

這意味著什麼呢?為什麼全球的投資者會買入負利率債券?

可能的一個理由是,今天的全球金融市場已經不是比哪一個投資能夠賺更多的錢,而是比哪一個投資虧損更少一些。投資者之所以願意容忍負利率,是因為,在疲軟的經濟中,債券更安全。

再舉一個例子,美元、黃金最近出現相當罕見的雙雙走強的局面。資產管理公司Navellier and Associates 投資分析師Ivan Martchev撰文指出,美元、黃金的傳統反向關係被打破,跟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大有關聯。

對於投資者來說,“負利率”顛覆了傳統的投資理念和理論,而且正在演變為新常態。要有迎接波動可能更為強烈的金融市場的準備。不要再糾結現在的收益比過去低了很多,因為生態環境已經變了,你的投資策略也應該改變。分散投資風險或許是投資人在負利率環境下的首要功課。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警惕!A股再迎見光死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