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來,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紛紛轉向,開始不斷降息。大家都知道,依據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如果貨幣政策進入降息週期,將有助於刺激需求,推動資產價格上揚,從而拉動經濟復甦。
但是,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全球主要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基本面仍在不停惡化,大類資產價格仍不見起色。這是,為什麼?
全球央行進入降息週期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開閘放水”的寬鬆貨幣政策成了今年全球各國央行操作的主旋律。據WIND資料統計,2019年以來,全球央行共計宣佈降息次數超過40次,其中印度連續開啟5次降息,而美聯儲自7月以來已經連續2次降息。預計10月底,美聯儲還將繼續第3次降息。
美聯儲即將重啟量化寬鬆政策近日美聯儲在一份宣告中宣佈,將自10月15日開始每月購買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以增強對作為貨幣政策指導工具的基準利率的控制,“至少延續至明年二季度。”美聯儲在宣告中強調,“這些行動純粹是支援利率政策有效實施的技術性手段”,不代表貨幣立場“發生改變。
儘管美聯儲反覆強調,這次購買美國國庫券不代表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但是,隨著美國的各項經濟資料不斷亮紅燈,市場對降息的預期短時間內不會發生逆轉,美國重啟量化寬鬆政策只是遲早的問題。
資料來源:Wind
資料來源:jinco.com
全球資產價格為什麼仍不見起色?從整體判斷,儘管2019全球央行開啟不斷降息模式,但當前全球經濟總體仍處在下行通道,經濟未見明顯改善,大類資產價格也未見起色。這充分說明,世界範圍的貨幣政策寬鬆效力可能越來越弱。其實,導致全球資產價格不見起色,根本原因就一條:
需求不足。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需求不足?大毛分析,主要原因有四點:
1、貧富差距拉大,需求得不到改善
在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所擁有的淨資產,約等於全美90%底層人口的淨資產總和,相當於全美人口淨資產總和的十分之一。
因此,即使在流動性氾濫的全球經濟中,降息和減稅等措施的動力正在慢慢失效,由於長期債務不斷積累,貧富差距拉大,人口消費需求得不到釋放,經濟自然也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2、貿易摩擦不斷,逆全球化趨勢引發經濟擔憂
世界貿易摩擦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美國自2018年3月開始對向中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發起了加徵關稅活動,世界貿易組織將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實際增速預期調低至3.7%。
貿易摩擦打破了世界貿易組織營造的安全和可預期的貿易環境,給國際商業活動帶來不穩定因素,降低了投資信者心,阻礙中間品貿易發展,從而阻礙國際分工擴充套件和全球生產率的提升,這對世界經濟造成長期不利影響。
3、印度經濟減速,需求引擎開始減弱
作為世界人口大國,同時也是全球經濟需求主要引擎之一的印度,進入2019年,也開始逐漸顯露疲態。據統計,印度本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由去年同期的7.9%暴跌至5.7%,為莫迪執政三年來的最低資料。印度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在GDP增長的數字遊戲上落後於中國。印度經濟減速,對全球大類商品需求與價格,產生重要的負面影響。
4、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實體經濟需求減弱
目前,中國經濟在經歷結構轉型調整的陣痛期,內部需求仍較疲軟。從消費來看,2019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和實際增幅均同比放緩1個百分點,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放緩1.5個百分點,消費下行壓力較大。從投資來看,三大支柱分別是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首先,製造業投資承壓最為嚴重,1-8月累計同比增加2.6%,同比放緩4.9個百分點。市場低迷、勞動力成本、資源成本、物流成本、資金成本和環境投入的成本等都拖累了製造業企業的效益。製造業效益低下導致了製造業投資增長乏力。其次是基建投資,儘管今年以來有所反彈,但1-8月僅增長4.2%,遠低於前幾年的水平。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放緩,特別是土地出讓收入僅增長了4.2%,遠低於前幾年20-30%的水平,基建投資資金來源不足。最後是房地產投資,1-8月增長10.5%,看似資料較高,但其中土地購置費增長21.9%,占房地產投資的三分之一,剔除土地購置費後真正用於蓋房子的投資僅增長5.8%。
小結:2019年,儘管全球央行紛紛開啟“放水”模式,各國政府也推出各種降息、減稅等措施,但是經濟下行的趨勢並未得到根本扭轉。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世界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主要經濟體仍處在轉型過程中,需求疲弱,才是最終導致大類商品價格不見起色。
所以,對於專業的投資者而言,清楚地知道當前全球經濟仍處於下行,投資仍需要保持一份謹慎和保守。耐心,會給你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