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秋天,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五洲賓館,創業板舉行開板啟動儀式。到今天2019年10月23日,整整十年。
隨後幾日,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上市,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上市的鑼聲響徹深交所大樓。全天暴漲,當天“28星宿”錄得平均漲幅106.23%,最大漲幅209.73%,創業板一戰成名。
那個時候,無數人欣喜的稱之為“創富板”。誰也不知道一個新板會帶來什麼,未來會怎麼樣。
首日告捷之後,接下來就是創業板風雨兼程的十年,中間有無數個因它而起的幾十倍創富故事,也有踩雷樂視面臨退市危險的案例。財生財滅、淚灑牛熊,令人唏噓。
(創業板指十年走勢圖)
這十年來,創業板的誕生為中國資本市場注入了無數新鮮血液。我們也一起來看看,普通人正確上車創業板的姿勢應該是什麼?
01 創業板第一個十年:茁壯成長2019年金秋,創業板創立十年,A股投資者一路見證了它從28家公司變成775家;從千億元市值的小板塊,成長為總市值5.6萬億元。
十年十倍牛股可遇不可求,創業板開板十年來,個股精彩紛呈,不少個股走出了長牛的走勢,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不但有愛爾眼科、億緯鋰能等首批尖子生,還吸納了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溫氏股份等眾多優秀公司,更見證了無數個因它而起的財富故事。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0月23日,在創業板775家公司中,有19家公司上市以來漲幅超過10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醫藥、科技和金融服務領域。
自2009年開板以來,創業板“一哥”之爭從未停止,鐵打的創業板,流水的一哥。
創業板首批公司上市之日,樂普醫療市值達到257.40億元,成為創業板市值老大。這一地位維持了約一年時間。
2011年開始,創業板開始連續下跌,樂普醫療的老大地位開始被碧水源超越。
2015年牛市,指數瘋狂上漲的過程中,多家公司都對創業板“一哥”位置發起了爭奪,當年東方財富、樂視網都曾成為創業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5年11月2日,中國養殖龍頭——溫氏股份上市,它創業板“一哥”地位保持了三年之久。
2018年6月11日,中國動力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在連續收穫六個漲停板後,市值一舉超過溫氏股份,成為創業板的第一市值公司。
2018年10月,素有“醫械界華為”之稱的邁瑞醫療登陸創業板。上市至今,一路上漲超過200%,6月26日收市時,它以1924億的總市值超越溫氏股份。
創業板十週年,曾經的一哥們,大都還在創業板市值TOP5的位置,只是樂視現在已面臨退市。
02 創業板第二個十年:任重道遠2009年至2019年,創業板走過了砥礪前行、茁壯成長的十年,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也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未來,依舊任重道遠。
從支援新興產業,到創新驅動發展,創業板將持續發揮著紐帶作用,如何推動創新經濟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發展。
從2018年併購重組等政策新一輪放鬆週期,創業板也不斷迎來政策紅利。
1)19年年初,《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重點提到“支援深圳依規發展以深交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2)8月18日,釋出的深圳先行示範區意見中提到,“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
3)10月18日,放開資產重組的限制,也表明監管將資源配置向高新產業傾斜。
4)10月20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將加快推進創業板註冊制改革。
在2018年底的年度策略會上,中信建投丁魯明當時就把創業板列為2019年最有投資價值的大類資產標誌,並且預測了40%的漲幅機會(到目前已經上漲32%,小幅跑贏滬深300)。
丁魯明認為,通過對康波週期和人口週期的全面類比,中國當前正處於庫存週期見底回升和康波蕭條週期持續的過程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創業板將開啟10年上行週期,年內或將創出新高”。
除了政策紅利,如一位少年,接下來的10年,正是創業板10歲-20歲的青年時期。青年時期,創業板孕育成長牛股的機會還有很多:
1、創業板股票的成長性好,未來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創業板因為彙集新興產業,具有相對更高成長性,發掘戴維斯雙擊的企業可以帶來豐厚回報。雖然短期內估值高於其他寬基指數,但創業板指數的成長性指標——ROE,遠高於其他寬基指數。
谷歌、蘋果等網際網路巨頭都是從美國創業板(NASDAQ)培育出來的,國內創業板也有許多科技創新型公司,成長性較強。
2、創業板公司賽道好。長期看,將受益於中國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
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有許多來自資訊科技、醫療保健、消費、網際網路和傳媒行業,而這些行業正是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直接受益者,得到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多重支撐,發展潛力巨大。
3、創業板塊受商譽減值等因素干擾,經過一輪風險釋放後,其估值已處於相對低位。
三季報上看,創業板已經扭虧微盈:剔除溫氏、樂視、光線傳媒後,淨利潤累計同比1.4%,結束了連續四個季度的累計同比負增長。
03 上車創業板,指數基金的正確姿勢?創業板雖是創新型、成長性公司的“集中營”,同樣也是波動性非常大的一個市場。長期以來創業板有著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創業板尤其是科技類公司的選股難度極大,分散風險且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可成為投資創業板的理性選擇。
那麼創業板相關的指數基金哪隻好?
目前跟蹤創業板的基金產品,標的指數有三種:創業板指數、創業板50指數、創業藍籌和創成長Smartβ指數。
總體上看,隨著機構投資者入局、外資入局,A股投資風格和習慣在改善,雞犬升天、炒概念炒殼的時代已過去。創業板投資,也在於精選企業。
創業板指數,這個不是創業板綜指,而是精選了流通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100只創業板個股。跟蹤創業板指的基金最多,且規模最大,其中易方達創業板ETF規模最大,有約230億規模。
創業板50指數,是則是由規模最大的50只創業板股票組成。目前華安基金的創業板50指數規模為近60億。
今年,隨著ETF的盛行,相較於傳統被動投資,更聰明的Smart Beta策略指基進入市場視野。華夏基金與香港銳聯財智聯手,推出創藍籌和創成長兩隻創業板Smart beta策略指數。
創藍籌指數:更注重盈利能力良好、財務品質穩健、股價波動率較低的上市公司。
創成長指數:更關注成長能力突出、動量效應顯著的創業板上市公司。
來看看這4只創業板指數的歷史表現:
從長期走勢來看,Smart Beta策略超額收益明顯,創藍籌指數,整體表現更為穩健;創成長指數,則在基本面上漲過程中彈性更大。
再說一句,創業板投資,長期來看我們投資的就是企業的成長性,正如消費買龍頭沒錯,但是科技等也買龍頭我還是存疑的。
以上,對創業板指數做了梳理,希望下一個創業板的十年,我們能搭上對的高速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