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他來北京的打拼經歷之後,明白了他眼光獨到的原因:每一段艱難的經歷,都能給你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智慧。
孫師傅接受採訪
06年,他帶著50塊錢來到北京的時候只有16歲。16歲的他走投無路,去找工四處碰壁,都不敢錄用未成年的他。50塊苦熬一週,在快要放棄的時候,遇到了他的第一個“好人”,介紹給了他第一份汽車美容的工作。
就這樣,孫師傅算是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一條活路,一干就是三年。時光流轉,北京開始逐漸嚴查這種私家洗車房,個體工商戶的汽車美容越來越難做。孫師傅的工作越來越少,他感受到了這個行業不再能繼續做下去。
好在,他在做汽車美容的同時開始接觸直銷工作。那時候也正好是保健品安利開始在中國大賣的日子。孫師傅形象俊朗大方能說會道,很擅長跟人打交道。業務很快就做起來了。
就這樣幾年過去,孫師傅自己攢下不少錢,覺得是時候自己出來單幹了。於是他掏了20萬和朋友盤下一間餐館。他自己也親自在餐館當夥計,一方面盯著店裡的突發狀況,另一方面也給自己學一門手藝。
誰知正在生意紅火的時候,他的父母突然生病,讓他不得不離開北京回家照顧。
誰成想,這一來一回的空檔卻被利用:回來孫師傅走進自己的餐館,裡面卻走出來一個陌生的老闆,一臉詫異地看著他。原來,趁著自己回家的空檔,餐廳被自己的“朋友”轉手了。而這位所謂的朋友,也捲款跑路,不知所蹤。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孫師傅一開始並沒有坦言自己的這段經歷,只說出了一點小情況,就不做餐飲了。不過這件事的打擊不小:從此之後,孫師傅雖然還是努力掙錢,卻再也沒動過和人合夥做生意的念頭。
“如果不是百分百信任,誰能把餐館交給他呢?只能說是他辜負了你的信任唄。”孫師傅只簡單說這兩句,就搖頭笑笑,對這段經歷不再提及。
“這只是小部分的,世上還是好人多。”孫師傅補充道。
“什麼都做過,什麼都見過。”成為孫師傅北漂14年的總結。這14年他也把人生的拼圖一塊塊拼湊完整,三年前他網戀了個江蘇姑娘,去年結了婚。現在在他老家家一邊做微商,一邊帶著一歲的兒子。
孫師傅在做直銷的那幾年,還認識了一個老太太,兒女疏於照顧。一開始只是因為業務接觸,後來兩人交心,孫師傅也經常探望她,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最後老太太的葬禮,老太太的女兒還邀請了他。他貼心的照顧讓老人頗受感動,臨走前還說過要把自己的房子送給孫師傅。
“這不能要,這哪能要啊?”孫師傅自己也笑了。“咱們一開始照顧老人,也不是圖她那個,就是(在北京)碰到的好人不少。都是互相的麼。”
世界上沒有天生善良的人,是每一個心地淳樸的人把受人的恩惠收在心裡。他們的感恩匯在一起,世界就成了一個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