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8年,隨著《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以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政策的相繼出臺,自上而下的行業監管體系已經構建;2019年1至3季度,23號文、《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淨資本管理辦法》)先後釋出,銀行理財真正步入實質性轉型階段。

圖1:2019年1-3季度監管環境梳理

一、結構性存款監管趨嚴

早在2017年11月監管頒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釋放打破剛兌訊號開始,結構性存款就因其計入銀行存款口徑、變相打破銀行存款利率上線限制、可作為銀行保本型理財的替代品而受到各型別銀行的追捧。2018年9月出臺的理財新規對結構性存款做了明確界定。進入2019年,結構性存款規模一度創下歷史新高,這其中部分假結構性存款大行其道。因而監管在5月份的檢查中,點名“假結構性存款高息攬儲”,對轉型期銀行結構性存款市場予以規範,此後結構性存款規模有所下滑。而在9月11日,北京銀保監局對轄區內金融機構開展的結構性存款業務進行規範,遏制假結構性存款增長,提振實體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嚴監管下,銀行對於負債端資金需求的補充,推動結構性存款規模的增長。但是在結構性存款市場不斷髮展的同時,部分銀行假借結構性存款高息攬儲,無疑加大資金在流動成本,加重了銀行負擔;同時,結構性存款主體業務資質在實踐中也還存在模糊之處。最終對結構性存款市場的規範,可能要等待《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管理辦法》的出臺,但監管對於結構性存款的監管趨勢是趨嚴的。

圖2:2015.2-2019.8各類銀行境內人民幣結構性存款情況

二、同業剛兌打破

今年以來,多家區域性銀行出現延遲披露財報以及出現信用風險等情況,引發監管對於中小銀行風險的高度關注。

一直以來,金融領域剛兌現象的存在無形中給市場積聚了大量風險,《資管新規》打破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而此次央行在對個別銀行進行接管中提出“5000萬元以上的對公存款和同業負債,由接管組和債權人平等協商,依法保障”,正式打破同業剛兌。這有利於金融機構的“優勝劣汰”,進一步遏制高風險的同業負債和影子銀行擴張,優化信用定價,引導資金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三、理財子公司監管正在路上

監管在對過渡期銀行存量理財業務進行規範、引導的同時,對於理財子公司的發展也在有序推動。一方面監管對理財子公司的批覆、開業超出市場預期,另一方面,監管也在積極完善理財子公司的配套細則。

截至2019年3季度末,33家銀行申請籌建理財子公司,其中12家銀行獲批籌建,而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和光大銀行均已正式開業,同時,五家大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均已發售,反響熱烈。

圖表3:2019年1-3季度理財子公司發展情況

監管推進理財子公司的籌建、開業利好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而在理財子公司的起步階段,監管也在構築一整套的理財子公司的管理規範,引導並促進資管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9月20日,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著重為理財子公司劃定了兩條標準:一是淨資本不得低於5億元人民幣,且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二是淨資本不得低於風險資本,確保理財子公司保持足夠的淨資本水平。

監管在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以及《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同時,通過淨資本管理約束,引導理財子公司樹立審慎經營理念,堅持業務發展與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相匹配,約束理財子公司的盲目擴張;確保同類資管機構公平競爭,防範監管套利;此外,《淨資本管理辦法》通過設定不同的風險係數來引導理財子公司的業務方向,促進理財子公司規範健康發展。

除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之外,預計後續理財子公司的流動性管理辦法、資訊披露管理辦法、現金管理類產品管理辦法等都會逐一出臺,形成理財子公司的完整監管體系。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科技股收盤:微軟特斯拉波音釋出新財報 美股三大股指集體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