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2014年1月見到頂部,然後開啟了貶值之路,要知道,當時人民幣升值才是主流論調,而且很多經濟學家還在認真思考如何化解人民幣升值給出口帶來的壓力。在2015年8.11匯改之後,經歷了一波快速下跌,此後受到國際訊息的影響,有漲有跌,最終在今年跌破了7.0。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將美元當作人民幣的貨幣之錨,當時貨幣發行主要是根據外匯佔款來進行的。現在回過頭去看,我們在2014年,外匯佔款佔央行資產比例見頂。不過在那一年初,我並沒有這個資料,只是從技術面上得出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的結論。當然這裡並不是要炫耀自己預測準確,而是因為這和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相關。
這就是貨幣的發行機制。2014年,雖然外匯佔款在下跌,但是外匯儲備是依然在增長的,因此如果繼續用美元為錨,應該是可以滿足貨幣增長需求的,前提是不大幅寬鬆。但是後來我們的貨幣和外匯之間的聯絡越來越弱了。特別是在2014年末開啟降息降準之後,我們連續5次降準和降息,這個時候就有點像脫韁的Mustang了,那個“錨”消失了,2015年已經無法在繼續盯住美元,於是開啟了8.11匯改,人民幣快速貶值,一路跌到了6.9,而外匯儲備也減少了近一萬億美元。
在這個過程中,股市先拉起了一波牛市,不過在2015年6月終結,然後樓市開始接力,開啟了20年來最暴力的一次上漲,當然,樓市上漲不僅僅是貨幣的作用,還有房地產的去庫存。
此後,美國開始加息週期,我們進入了2年的貨幣政策空窗期,只有通過MLF等各種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但是在2018年3月再次開啟降準,一直到了現在。現在,M2的增速已經很難拉起來了。原因很簡單,貨幣乘數已經到了極限,資金主要在金融體系內部打轉,能夠流到最終貸款者手上很少。一方面中小企業和居民貸款意願已經不強,另一方,他們貸款之後主要用於還債了,沒有用於投資,貨幣乘數就無法進一步放大了。
所以大家看到各種理財和寶寶類的收益全面下跌,金融體系內部資金是肯定不缺了。而M2在連續兩年沒有達到目標之後,已經不再設定具體的目標。而我做了一個簡單線性推導,認為5個月之後,M2的增速就會跌破8%。而這裡,至少是一個明顯的心理底線,多次跌到了這個位置之後,都神奇反彈了。而當時這個額分析已經預期了降息一次和降準一次。不過目前在CPI等於3%,還有進一步走高的壓力下,降息的可能性已經不高了。
目前,在外部環境穩定的情況,人民幣大概在7到7.1之間波動,不過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到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