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金融業既是國之重業,也是經濟發展的命脈;金融安全與社會經濟發展和民眾切身利益等密切相關。劉全認為,當前網際網路金融在大行其道,在網際網路金融推動下,金融效率、交易結構和金融監管等在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網際網路巨頭BATJ之後,小米、美團、滴滴等均推出“金融”業務,並以此為切入點佈局“流量+金融”的模式。金融業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可以利國、利民、利於經濟發展;監管不好也會成為收割社會財富的利器。傳統金融業和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上仍然是“錢生錢”的行業,過度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可能會出現資金逃離實體經濟,轉向金融領域。

據螞蟻集團招股檔案顯示:2019年營收超1206.18億元,同比增長40%;6成營收來自金融服務;上一年支付交易規模118萬億元。劉全認為,2019年國民生產總值99.1萬億元,可見螞蟻集團的交易規模是何等巨大。螞蟻集團已對金融市場交易秩序,資金安全、金融系統安全等造成嚴重影響。網際網路企業和投資機構都是利用加槓桿撬動市場,高額利潤被其掘走,市場風險最終由客戶買單。當前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金融監管在法律層面沒有系統的管理制度框架及相關金融監管機制,導致網際網路金融問題重重。

11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律師稱,全國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在高峰時期約5000家,今年11月中旬已全部關停。劉全認為,P2P網貸機構雖然被關停,其背後8000多億元的債務誰來清償?數百萬出借人的錢有可能會血本無歸。P2P網貸機構捲款潛逃,暴露出金融監管不力,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等監管漏洞。網際網路金融涉及多個監管部門,從銀行、保險、證券,致使金融監管機構無所適從。因此“螞蟻金融”上市,幾乎不可能。

劉全認為,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運營,金融監管機構有完善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和系統的金融監管機制。如,銀行存款保證金,風險內控體系,銀監會風險管控等系統的金融監管措施。如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上市,金融機構加強監管對其有可能是毀滅性打擊,最後受損失的仍是股民。P2P網貸機構已被清除,鉅額債務仍未妥善解決,致使很多家庭負債累累。立即叫停“螞蟻金融”上市,允許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上市,就等同於P2P網貸機構再次重生。

本文所述內容及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市場交易或投資建議。本文是劉全的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創作:2020年12月8日

176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新基建”風口已至,易啟科技發展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