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結構性存款是銀行理財產品嗎?

不是!

資管新規後,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屬於銀行表外運營,大中型銀行還會逐漸成立理財子公司專門運營非保本理財產品;而結構性存款納入商業銀行表核心算,按照存款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仍然由商業銀行進行管理。

結構性存款是存款嗎?

答案:也不完全是。

首先從銀行內部會計核算角度,肯定是存款為主。

但是從客戶營銷角度恰恰不能當存款營銷。監管要求披露風險;並且銀行必須向客戶說明“結構性存款不同於一般性存款,具有投資風險,您應當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

同時銷售流程完全不按照存款處理,而是按照理財處理。也類似於理財需要做客戶風險評估,確保不會有風險不匹配的情況。

對於首次購買臨櫃風險評估這個條件監管主要是針對理財的,這對未來結構性存款放在京東、微信或支付寶銷售是很大一個阻礙(首次購買必須在銀行櫃檯做風險評估),未來預計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對結構性存款的代銷或導流面臨比較大的障礙。

結構性存款的歷史:2018年的資管新規讓結構性存款成為市場熱點。

2018年以來,受銀行存款競爭壓力不斷加大、“資管新規”禁止發行保本理財產品等因素影響,中國結構性存款快速增長,同時出現了產品運作管理不規範、誤導銷售、違規展業等問題。

結構性存款的歷史:2019年初,結構性存款又迎來一波爆發。

2019年初,結構性存款收益與票據貼現利率出現倒掛,部分企業以票據貼現資金購買高收益率結構性存款,使結構性存款成為套利工具,進一步助推了結構性存款的快速增長。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結構性存款絕大部分都是保本的?

這是因為商業銀行在結構設計上採用了一種保本策略,僅拿少量的資金掛鉤衍生品,絕大部分資金仍然是作為存款起息,存款的本息和遠覆蓋掛鉤衍生品的少量資金。

假設:

期限為一年的一億保本理財;

銀行的FTP(資金轉移定價)是4.5%。

資產配置:

9700萬投資存款,300萬作為期權費購買股票的看漲或看跌期權。

結果:

一年後,存款部分得到9700*(1+0.045)=1.013億。

300萬期權費買入2000萬名義本金的股票看漲期權,一年後有兩種結果:

(1)最低收益是股票價格未超過執行價,期末不行權,損失300萬期權費,那麼最終客戶購買產品一共獲得1.013億,收益率為1.3%。

(2)若股票超過執行價,收益即股票市價與執行價之差,收益隨股價浮動,無上限。假設行權後獲得1000萬收益,最終獲得1.113億(1.013億+0.1億),收益率為11.3%。最終收益率為1.3%到無窮大。

什麼是假結構性存款?

設定遠高於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的保底收益,構建狹窄的收益波動區間或將掛鉤的衍生產品行權條件設定為幾乎不可能觸發事件,使結構性存款從名義上的浮動收益產品變為事實上的固定收益產品。

比如設定一個6個月內滬深300漲到1萬點就觸發,觸發了收益率是3.0%,不觸發收益率4.1%,對股票有一點點概念的肯定認為4.1%收益率妥妥到手。也有掛鉤石油300美元一桶的結構性產品,這種產品都是存款+深度價外期權為主(幾乎不可能行權)。

為什麼監管部門對“假結構性存款”深惡痛絕?

假結構性存款成為商業銀行高息攬儲的工具,抬高了市場的整體融資成本,與當前整體金融環境和監管趨勢不相符。

說白了,監管的邏輯很簡單,銀行存款成本不能太高,如果存款成本太高就會推高企業的融資成本,因為銀行不可能虧錢做買賣。所以需要限制銀行存款的負債成本,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融資成本可控,促進企業投資。

所以本質上打擊假結構性存款是在保護整個銀行業的負債端融資成本不會變得太高,就是苦了存款的老百姓了。

哪些銀行可以發行結構性存款?

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資格分為以下兩類:

(一) 基礎類資格:只能從事套期保值類衍生產品交易;

(二)普通類資格:除基礎類資格可以從事的衍生產品交易之外,還可以從事非套期保值類衍生產品交易。

商業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應當具備普通類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

曾經有的商業銀行僅有基礎類資格,但是也在發行結構性存款,就好比駕照僅考出了C照,但是開著大卡車上高速。

申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容易嗎?

非常難!申請資格有人員、系統、制度三方面的要求,其中人員的要求最難達到。

基礎類資格:具有接受相關衍生產品交易技能專門培訓半年以上、從事衍生產品或相關交易2年以上的交易人員至少2名。

普通類資格:衍生產品交易業務主管人員應當具備5年以上直接參與衍生產品交易活動或風險管理的資歷,且無不良記錄。

為什麼中小銀行招不到衍生產品交易員?

衍生品交易員需要長時間在市場上“摸爬滾打”,需要長期在一線積累經驗。這方面,只有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少數城商行長期從事金融市場、國際業務,資產負債管理的商業銀行開展此方面業務,注重衍生品交易員的培養,所以人才十分稀缺。

如果是申請普通類資格,更是需要5年以上從業經歷,難上加難。當前急需申請衍生品資質的銀行多為二三線城市的中小商業銀行,有些不惜重金高薪挖人,開出高達50~80萬高薪,甚至有一些銀行為了吸引人才,開出100萬以上的年薪。但是依然沒人願意來,這是為什麼?

一是交易員,特別是衍生產品交易員本身就是商業銀行業務中最有含金量,專業性最強的工作崗位之一。從業人員往往是名校畢業,幾重篩選和多次考驗下的競爭上崗,所以大部分銀行開出的薪水本身就比較高。對財力有限的中小商業銀行而言,50-80萬年薪已經是行內的天價,但相比較交易員原有的收入,其實漲幅十分有限。

二是衍生產品交易員基本都在商業銀行總行工作,絕大多數都在北、上、廣、深這樣的核心一線城市上班。如果跳槽到二三線城市的中小商業銀行工作,勢必要調整原有的職業規劃,對其家庭、購房、婚嫁、子女學習、朋友圈維護等方方面面都會產生直接影響。所以這也是很多交易員打退堂鼓的原因。

結構性存款的特性

銷售渠道限於銀行業金融機構:

只能通過本行渠道銷售理財產品,或者通過其他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代理銷售理財產品。

結構性存款銷售起點明確為1萬元:

單一投資者的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人民幣,以前與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一樣都是5萬元。

銷售產品要遵循風險匹配原則:

向投資者銷售風險等級等於或低於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的結構性存款產品。

商業銀行要做好風險揭示:

有的風險提示書等銷售文字不嚴謹,未介紹所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結構,對產品風險揭示不充分。結構性存款不同於一般性存款,具有投資風險,投資者應當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

在顯著位置以醒目方式標識最大風險或損失,確保投資者了解結構性存款的產品性質和潛在風險,自主進行投資決策。

銷售檔案要講清楚結構和掛鉤資產:

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性質、產品結構、掛鉤資產、估值方法、假設情景分析以及壓力測試下收益波動情形等。

設定銷售專區,進行錄音錄影:

商業銀行在銷售專區內對每筆結構性存款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影(雙錄)。

投資者可以有至少24小時的冷靜期:

銷售檔案中約定不少於二十四小時的投資冷靜期,並載明投資者在投資冷靜期內的權利。在投資冷靜期內,如果投資者改變決定,商業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解除已簽訂的銷售檔案,並及時退還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款項。

商業銀行要建立產品資訊查詢平臺:

在本行營業網點或官方網站建立結構性存款資訊查詢平臺,收錄全部在售及存續期內結構性存款的基本資訊。投資者可以上網或者在網點查詢。

過渡期1年:

過渡期內,商業銀行可以繼續發行原有的結構性存款(老產品),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對於過渡期結束前已經發行的老產品,商業銀行應當及時整改,到期或兌付後結清。

過渡期結束後,商業銀行新發行的結構性存款應當符合規定。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賈躍亭:已償還債務超30億,樂視:未獲得任何現金,還差5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