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相伴十年,靜待花開’這八個字是麥剛12月11日在泡泡瑪特上市慶典上的寄語。”

作者|Stone Jin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正式以9992為股票程式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成為國內“潮玩文化第一股”。

無疑,泡泡瑪特是2020年年末最受關注、同時也是“膽量”最大的一個IPO——發行時間介於網際網路大廠「京東健康」與國民洗衣品牌「藍月亮」之間,且不設基石投資者,卻因認購火爆提前2天結束國際配售。在2020年的港股擬上市公司中,另一家提前2天結束國際配售的是螞蟻集團。

往前追溯,自泡泡瑪特2010年成立至今上市的10年發展過程中,並未有太多投資方參與其中,早期階段進入公司的融資額不超過1億元人民幣。即使是數家國內知名的VC/PE,也大都是透過老股轉讓才最後階段得以成為泡泡瑪特的股東。

但事實上,在公司發展的早期階段,看過這個案子的知名投資人/機構不在少數;甚至在11日上市當晚,一篇題為《泡泡瑪特市值破千億背後:一場中國大基金的集體失手》的文章刷屏整個創投圈。

2012年8月10日,泡泡瑪特收到了公司歷史上第一筆投資款,總金額200萬元人民幣,打款人是創業工場創始人、知名天使投資人麥剛。

第一筆投資款的收據

這距離泡泡瑪特上市首日(2020年12月11日)整整100個月零1天。

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足以載入中國創投史的投資案例。

鮮為人知的是,作為天使投資人的麥剛曾以很低的價格、將相當比例的股份轉讓給創始團隊,便於公司透過股權激勵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即使這樣,麥剛仍是泡泡瑪特IPO前的最大外部投資人。

讓我更加驚訝的是,在我告訴他之前,他坦言因為後期股東間股份轉讓次數較多,股東名字更換,他並不瞭解這個情況(注:最大外部投資人)。

麥剛進一步補充道,選擇這個時點上市和不設基石投資者都是公司自信的表現,也和泡泡瑪特開放、合作、共享的價值觀一脈相承,目的是讓更多的夥伴和支持者參與泡泡瑪特的事業並受益。

A:麥剛

Q:這是創業工場基金最漂亮的一個案子嗎?

A:首先,創業工場不是一個基金,是我和矽谷創投界傳奇人物Tim Draper先生於2005年兩個人創辦的私人投資公司,也是中國最早的天使投資機構。我們一直沒有對外募資,以獨立投資人自居,所以我們可以做出一些不那麼商業化的舉動,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價值觀、認知去選擇和支援創業者。

其實我曾經以較低的價格、將相當比例的股份轉讓給創始團隊,對於基金這種純商業機構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不是基金,所以我們選擇這樣做了。在公司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激勵(注:股份激勵)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一方面是出於對團隊的感謝,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泡泡瑪特能做得越來越好。

所以說,顯然我在這個專案的回報不低,甚至在中國創投史上都排得上號,但我沒有、也從來不會去精準地計算到底浮盈多少錢、賺了多少倍,並且我很不認同媒體過於渲染投資回報的做法。天使投資是一個以支援創業為初心的舉動,我還是希望透過一些具有個人色彩的理念去陪伴創業者成長。

Q:2012年投王寧和泡泡瑪特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天使投資可能最主要還是看人?

A:其實天使投資就是兩件事,對人的判斷和對趨勢的判斷。事後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演繹、更詳盡的資料,並且對人的判斷依據也更加多了,資訊量更大了,但這些在早期投資階段都是沒有的。

第一次和王寧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他是一個極為淡定、平和的人。王寧是87年出生,認識他那年只有25歲,感覺比同齡人更加安靜。現在外界看王寧會覺得他有很大的野心,但他當年只是很認真地跟我說他想做的事情,以及他的計劃,印象裡非常平靜。

從外部環境來看,當時大多數投資人和創業者關注的熱點都是電商,覺得線下零售業是反趨勢。但我和他都覺得這是不對的,線下零售是一定是有市場的,尤其是一些潮流的、設計化的、讓人具有情感感知的產品。泡泡瑪特當時業態就是一個潮流小百貨,我和王寧都認為潮流產品是一個長久的、確定的、可期待的趨勢。

Q: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當時您的判斷是覺得他就是一個未來能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的潮流百貨,但沒想到他能成為這麼一個一邊連線消費者、一邊連線IP的平臺?

A:在我看來,泡泡瑪特從開始到現在都還是聚焦在潮流文化領域、不斷打造潮流產品。儘管它今天具有這麼多頭部IP,但門店裡依然有一些其他的品類在售賣,所以寬泛來講泡泡瑪特一直都在做潮流產品的設計、研發以及零售。

當然,15、16年泡泡瑪特透過打造自有IP等形式,業績突飛猛進,但它的核心仍然是一個潮流化選品、設計、供應鏈、零售、渠道一體化的體系,公司本質是沒有變化的。

另外我要強調的是,如果泡泡瑪特沒有當初那幾年的積累、沉澱和融資不順的壓力,它在後期發展階段聚焦IP品類這件事上不可能做的這麼快速、這麼準確。

Q:200萬元的投資規模是怎麼考慮的?

A:當時市場普遍的天使投資就幾百萬元的量級,不像現在天使階段都這麼大的規模,我認為就是一個正常價格。只是那個時候大家都在關注電商、遊戲、社群,很少有人看線下的公司。我記得我投資時候門店數量是1.5家(注:一家直營一家加盟,後續泡泡瑪特不再做加盟的形式),第一家門店在中關村歐美匯,王寧當時並沒有給我展示天花亂墜的未來,他只是想融資踏踏實實的多開幾家店,也並沒有過多的資金需求。

Q:可能今天所有人都在問的一個問題,看了這個案子的人不少,但大家一開始都沒投?

A:我覺得這可能是泡泡瑪特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磨練,沒有這個磨練的話,泡泡瑪特可能就走不到現在這一步。

第一、因為沒有融資,泡泡瑪特在花每一分錢的時候都非常謹慎;第二、公司一直在尋找突破點,逼迫創始人不斷去思考。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正確的狀態,不像現在,某些專案可以拿很多錢,有錢一定會膨脹,你可以做很多嘗試,你可能就不夠剋制,也會得到更多的媒體曝光,這樣必然會造成被後來者大量複製加劇競爭,所幸這些狀況泡泡瑪特都沒有遇到,早期發展的過程中基本處於真空狀態。

Q:如何理解這種狀態?

A:12到14年是泡泡瑪特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三年,我將這三年稱為蟄伏期、沉澱期;15、16年開始發力,17年過後就開始起飛了。王寧在回顧公司早期所經歷的階段,以及多次融資未果的挫敗時,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話: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王寧還有一次問我:“麥總你還記得投資我一年多後,在深圳的一次飯局上,你拉著我對在場的每一個人說,大家要認識這位王寧,他以後會是中國零售業的大佬”。

其實我清楚記得這件事情,因為我是一個對讚揚較為吝嗇的人,那晚我的舉動也是少有的。王寧不是那種個性張揚的型別,一般投資人和他簡短接觸是很難感受到他內心的堅韌。後發制人,以靜制動的創業者,往往是高手。

Q:還是沒有回答別人為什麼不投?

A:其實我已經回答你了,每個投資人判斷投資機會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在那次深圳飯局裡大多數都是投資人,我相信是沒有幾個人在意我說的這些話。換一個說法,我覺得大多數投資人的思路都是具有延續性的,大家可能更喜歡看到創業公司有3了,然後陪你走到5這個階段,極少數人會有耐心、熱情、意願去等待1到3的階段,更不用說去期待0到1的這種突破,這個是必然的,這是專注成長期的機構投資人的正確方式,他們當時不投資泡泡瑪特從決策層面上來看沒有錯,從結果倒推當然後悔。

後來的事情你也看到了,17年之後多少機構來搶這個專案,但初期的辛酸苦辣只有創始團隊、只有早期投資人去感受。

Q:如果從另外一個維度來講,我覺得是不是可能大家最初只是把它看作一個普通的零售店,故事不夠性感?

A:對,沒有錯。最早期的時候,大家的偏見、認知的侷限性,認為泡泡瑪特就是一個零售業態。時到今日,公司已經上市,還是有很多專業投資人認為泡泡瑪特只是一家盲盒公司,是小眾產品。大部分投資人都是習慣看到已經看到的東西。

早期的泡泡瑪特的確是一家潮品零售店,只不過在這個基礎之上能不能延伸出別的東西,誰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王寧也不知道,投資人也不會知道。但是我和王寧都堅信潮流產品是巨大的市場和正確的方向。

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在這個不確定的時候去相信創業者、相信大趨勢、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冰川期”默默等待。我認為這恰恰天使投資人與專業的、機構化的投資人的一種不同,這是非常大的不同。

我甚至可以說,今天讓這個事情再來100遍,還會同樣發生,就是多數機構不選擇投早期的泡泡瑪特,因為他們都是投資確定性,而我們早期投資人投資不確定性。其實泡泡瑪特發給我的第一封郵件,也發給過其他數百位投資人。他們或許是連見面機會都沒有給王寧,或許是對線下零售業態不認同,而我和王寧都堅信這是未來。我是創業者出身,連續五次創業,更容易接納其他創業者的夢想,而不是評價他的現在和過去。

麥剛2012年8月和團隊的第一次見面,右三為麥剛,右二為王寧

Q:轉折點是什麼?

A:我覺得泡泡瑪特的一個突破或者說轉折點是在2015年,當時王寧在盤查門店銷售的時候發現,Sonny Angel這個品類佔據30%的銷售額,之後透過對這個產品原型以及盲盒業態的深挖,包括親自去日本學習。

2015年春節的時候王寧打電話跟我說這件事情,我一聽就覺得這產品具有張力、彈性,以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過去的產品比較散、SKU很多,但這種產品聚焦之後就能對消費者形成一種長期聯絡,所以當時我們一致認為這將是公司一個很大的轉折點。

Q:門店快速起量的時候,你會覺得跑得過快嗎,畢竟線下門店相對重資產一些?

A:沒有。那時候這個行業是一片藍海,基本沒有參與者,又是一個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形態,非常順理成章的就擴張門店數量了,這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其實也不太多見。因為它過去一直都不是風口。

Q:您怎麼看待風口現象?

A:其實風口一直都是投資和創業的坑!一個風口起來,無數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往裡面進,當然最終或許能夠產生一、兩個順利上岸的創業者、以及幾家賺錢的機構,但更多的是一種浪費,落下滿地雞毛。這種型別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往往關注的是概念和熱點,以及搶佔市場份額,而忽視了更加根本的思考。

我自己創業和投資從來只問一個核心問題:你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滿足了什麼需求?風口來了,豬都會飛。風停下來,掉下來的也還是豬。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衡量創業專案的優劣只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這家公司是否在長期創造難以替代的價值?思考本質問題是優秀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共通品質。

總的來講,王寧和泡泡瑪特走到今天一切看上去都水到渠成。12年到14年是蟄伏期,不斷積累,精細化運營;15到17年是聚焦轉型期,開始做展會、跟王信明先生的Molly合作;18年到現在就是一個爆發期,自己成為了一個風口。

未來我對泡泡瑪特有著更多期待,千億市值只是表象的一個數字、一個符號,背後代表著一個公司的體量、創始人的野心以及這個市場的機會。

Q:為什麼是千億這個量級?

A:中國數百億市值的公司並不少見,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千億的量級就意味著你的根基比較穩,而且有機會去挑戰自我、去進入更大、更長遠的市場,所以我相信上市真的只是個起步。如果說有人認為泡泡瑪特就是一家盲盒企業,那我就覺得他看的太短淺了。

Q:這勢必引發的一個結果,其實我們現在也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去效仿泡泡瑪特,去嘗試這種模式,您覺得泡泡瑪特最大的護城河是什麼?

第二、渠道的廣泛性,不僅是是零售渠道,IP授權渠道,線上、線下等都包括;

第三、供應鏈也非常重要,這將直接影響產品質量。

第四、對IP長期維護。IP亮相之後,社群怎麼養成、IP怎麼升級等等都是系統工程,也可以說是髒活累活,所以我不認為短時間內就有人能夠衝擊它。

Q:泡泡瑪特現在單店是盈利的,王寧路演的時候說計劃明年開100家,您的期待是什麼?

A:我覺得中國每一家中高階的shopping mall都應該有一家泡泡瑪特,另外還有些機器人零售機,甚至我看到過一個mall裡有兩臺機器的,所以我覺得進入每一個shopping mall是一件確定性很高的事情。

另外在譬如電影院、一些流動性比較高的場景,自動零售機都是一個比較討巧、合適的業態。

Q:其實在泡泡瑪特的發展過程中,曾一度在對標萬代、迪士尼,到現在王寧說更想做中國的泡泡瑪特?

A:的確泡泡瑪特在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研究過很多公司,包括LOG-ON、萬代、迪士尼等,現在王寧說想做中國的泡泡瑪特,代表他個人的野心和事業心。

如果從根本上來講,這些公司都基於IP的開發,這是核心,所以說泡泡瑪特這家公司理論上來講是沒有邊界的,因為IP的開發是沒有邊界的,沒有固定的產品,這是非常軟性化的東西。

所以從這幾家對標公司的成長,也能看到王寧的野心、泡泡瑪特的成長以及未來發展的彈性。

Q:不期待能夠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嗎?

A:國際化這個問題大家談了很久,到今天為止屈指可數的中國公司在國際化發展上走得很成功;當然,現在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已經走出這一步。

我覺得泡泡瑪特是非常難得的,它是一個基於中國的、帶有文化產業屬性並且已經開始國際化的企業。這裡的國際化不是說一定要把中國的IP推向全世界,更準確的應該是國際化的本地運營,畢竟國外的IP核心受眾是當地消費者。

Q:一句話評價一下王寧?

A:我不知道公司上市後外界將如何評價王寧,可能去演繹很多故事,去神化王寧,去挖掘所謂的成功訣竅。

其實這些都是表象,根本還在於王寧自己能夠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王寧還是我八年前認識的那個從容、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小夥子。

Q:麥總從2012年投資泡泡瑪特到今天一共八年,為何寄語是相伴十年?

A:你是有洞察力的有緣人,泡泡瑪特才剛剛起步,兩年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家公司會達到什麼成就!

17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江淮汽車、老白乾酒、華友鈷業、金晶科技,誰是市場新高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