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每年年底,都會召開一次政治局會議,給第二年的經濟工作定調,因此,年底的政治局會議十分重要,這是觀察第二年投資機會的重要視窗。2020年又十分特殊,這一年由於疫情的陰影,導致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而“十四五”又將從2021年開啟,逐步實現2035年的遠景目標,這也讓12月11日的政治局會議,特別引人注目。

1、會議講了什麼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需求側改革”是一個全新的提法,過去的提法是“需求側管理”。雖然只有一詞之別,但其所蘊含的意義則大不相同。

2、為什麼提“需求側改革”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宏觀調控總體而言是以需求側管理為主。在外需不足而內需乏力的情況下,我國透過不斷的行政手段來刺激需求,加大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增長速度。這種需求側管理操作簡單、週期短、見效快,但其弊端也很明顯,就是會增加產能過剩。因此,到了2015年有了“供給側改革”的提法,以矯正要素配置扭曲,這是經濟思路上的轉變。一開始市場並沒有在意,大家都覺得不容易落地,但後來的結果都出乎大家預料,去產能、上游商品價格暴漲,很多人應該都記憶猶新。從需求側管理到需求側改革,是因為到了目前的階段,很多傳統做法都效率不高,還會增加潛在風險。

以前常說的需求側管理,大多都是圍繞土地產業鏈做文章。這些年房價上漲幅度遠大於CPI等物價指數所顯示的通脹程度,也比收入上漲的更快。雖然工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遠遠比不上通脹的速度,從而導致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遠遠不足。房價漲了,比收入增長得更快,這意味著後買房的人就得貸更多的款。所以每一次地產調控放鬆,後面都會跟著出現居民槓桿率的上升。上漲的房價,不光讓居民加槓桿,也會讓企業和地方加槓桿。對企業來說,房價漲意味著地價漲,租金、原料和人工都會跟著漲。在經濟向上的時候還好,一旦市場需求出現了問題,企業盈利放緩甚至出現虧損或需要擴大投資時,企業需要舉債的規模,顯然要比過去大得多。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在以GDP為綱的時代,房價上漲了除了給地方帶來更多賣地收入,還讓土地成為良好的抵押品。

地方有提升GDP的衝動,手裡又握著土地這個跟房價一起上漲的抵押品,在地方債務監管不嚴的時候,還能給城投這些主題的融資提供隱性擔保,金融機構也願意跟他們合作,結果就是地方隱性債務激增。缺少嚴格監管,地方債務問題在道德風險下是難以避免的。地方政府追逐GDP,都會選擇把債務問題隱藏。但房子也不能漲到天上去,之前漲了這麼多,負面的效應開始逐漸顯現,一個是金融風險的積累。實體部門的槓桿率增高之後,還本付息的壓力陡增,也更加依賴外部融資。一旦經濟出現大波動影響收入,比如今年的疫情,企業和居民的償債負擔陡增。高槓杆也延緩了寬鬆退出的節奏,因為一旦快速退出,就不得不面臨信用違約。其二就是貧富差距,手裡房子多或者買房早的人,就能坐享房價上漲帶來的資產增值。買房晚的,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則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買房,要麼省吃儉用攢首付,要麼節衣縮食還貸款。一旦房價漲得過快,對於很多沒有買房的人來說,無疑就是好幾年白乾了。

房價上漲,尤其是二手房漲價,本質是在居民內部轉移財富。當收入跑不贏房價時,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同樣,這也會對映到消費上,今年疫情後,奢侈品消費要比大眾消費更早復甦。因此再靠地產來拉動需求的老套路行不通了,要構建暢通的“內迴圈”體系,必須要擺脫對地產的依賴,這就是提出“需求側改革”的大背景。

3、具體該怎麼做

“擴大內需”肯定是“需求側改革”的基本戰略。需求側改革的著力點和以前不一樣,會從投資改為消費。促進消費,本質上和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一致的,因為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才是消費需求的源泉。首當其衝的就是堅持“房住不炒”,不能讓住房繼續拉大貧富差距,讓一部分人坐擁房產升值的紅利,而讓大多數人揹負房產的首付和還款壓力,這樣的組合是很難形成大規模消費市場的。

同時,還需要降低社會“租金”。這裡的“租金”不只是土地的,還是流通環節的“租金”,也就是中間商賺的差價,這一點還要靠技術進步和業務創新來實現。技術進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業務創新的過程中,則要防範網際網路企業做大後形成新的壟斷。12月11日的政治局會議也提到,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壟斷”二字是今年的高頻詞彙,可以預見,明年的風向徹底變了。這一點可以聯想到兩件事,一是螞蟻集團在IPO前夕被突然叫停,

二是國內醞釀出臺《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螞蟻集團IPO被叫停涉及到金融牌照、跨地域經營、槓桿率和金融無序擴張等問題。而反壟斷是因為網際網路時代平臺透過大資料、雲計算和平臺本身的壟斷,可以獲得巨大的市場優勢。如果不限制資本的無限擴張,就會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一些科技巨頭利用自身的市場優勢地位和資訊不對稱,強行把消費者踩在地上摩擦。比如“大資料殺熟”,各大消費平臺利用消費者畫像,判斷其價格敏感度、使用者喜好、使用者粘性等,最大程度攫取利益,結果就會出現同一款產品,老使用者明顯更貴的情況。再比如說有的領域,強制使用者二選一,要求商家必須在平臺選擇上做出排他性選擇。一些靠網際網路起家的科技企業,利用渠道優勢,不斷投資燒錢來拓展新業務,但他們的無限制做大,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而在不遠的將來,等他們在行業中形成壟斷後,消費者們就會成為韭菜任人宰割。所以,為了保障更多的人並促進消費,需要有更嚴格的反壟斷措施,並且強化這些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最後,防範債務風險仍然是重中之重。在經濟領域,我國面臨的宏觀風險主要有供給側產能過剩、需求側動力不足和實體槓桿率過高、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資金脫實向虛等。此次會議提出,“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更多是聚焦到金融體系,特別是威脅金融經濟穩定的債務風險問題。”簡單說,“存量風險”就是以前借的債怎麼還,“增量風險”就是規劃現在借的債未來怎麼還。總之,明年的財政政策可能會呈現偏緊的狀態,建議大家持幣觀望。

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一圖看懂雲想科技(02131.HK)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