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國內知名的空調品牌,很多人都會想到格力與美的這兩家空調巨頭。格力在董明珠的帶領下,在2020年前3季度獲得了1274.68億元的營收,淨利潤達到了136.99億元,而美的集團在今年的表現則更為亮眼,其在2020年前3季度的營收已經達到了2177.53億元,而淨利潤則達到了220.18億元。
現在國內的空調市場可謂是風雲變幻,尤其是美的與格力兩家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都在瘋狂搶佔市場成為國內空調市場中的“一哥”。早在幾年前,國內空調行業還有另一家企業——春蘭。
以前的春蘭空調可謂是家喻戶曉,並在國內創造了連續8年銷量第一的輝煌歷史,是不折不扣的空調一哥,而彼時的格力還是春蘭的“忠實粉絲”。不過時過境遷,如今的春蘭空調幾乎已經“消失匿跡”,遠不及現在的格力與美的等空調品牌。
前段時間,也就是2020年10月27日,春蘭空調官網釋出了新動態,傳出了其參加第128屆線上廣交會的訊息。在廣交會上,春蘭空調展示了蓄能式移動空調、超高能效變頻空調和除霧霾空調等產品,並介紹有100多個國家的近300家客戶與春蘭簽訂了意向訂單。
曾經的“空調一哥”
春蘭空調的前身是一家冷氣裝置廠,在1985年之時,該廠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危機,處在破產的邊緣。不過陶建辛卻在這時選擇了接手,成為了這家冷氣裝置廠的廠長。
1986年,陶建辛經過一番調查和研究,採取了“讓開大道、佔領兩廂”的戰略調整。也就是捨棄其他產品的生產,主攻7000大卡以上的櫃式空調和3000大卡以下的家用空調。除此之外,陶建辛還辭退了一些效率低下的工人,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改革。
事實證明,陶建辛的做法是正確的,經過他的戰略調整與改革後,該廠在當年就實現了盈利。而在1989年,陶建辛更進一步,成立了江蘇春蘭製冷裝置有限公司,並組建國內一流的生產線。同年,春蘭空調憑藉技術改革達到了近10萬臺的銷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緊接著,從1990年到1997年期間,春蘭空調更是連續8年實現全國銷量第一,累計銷量高達1000萬臺。此時的春蘭風光無限,美的與格力根本無法與其相提並論,因為春蘭幾乎佔據著40%的空調市場份額。
盲目多元化,春蘭被“壓垮”
彼時的春蘭在空調界可謂是如日中天, 但陶建辛並不滿足,他認為企業必須多元化發展,才能令春蘭飛得更高更遠。在1994年,春蘭集團就“狂砸”20億,進入摩托車領域,並在後來推出了春蘭虎、春蘭豹等摩托車系列。
而在1996年,春蘭還與韓國LG合作,涉及生產電冰箱業務。除此之外,春蘭集團還進入了卡車、新能源、IT和家電等多個領域,可謂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
不過就在陶建辛打算打造一個“多元化商業帝國”,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之時,自己引以為豪的空調業務卻出現了下滑。2005年,由於春蘭集團把業務重心轉移到了別處,減少了對空調技術的研發投入,再加上格力等其他空調品牌的興起,春蘭在空調市場中逐漸“失寵”。
從2005年起,春蘭股份便進入到了連年虧損狀態。根據年報顯示,2005年,春蘭的主營業務利潤為5.15億元,同比下降了4.81%,虧損約2600萬元。而在2006年、2007年,春蘭股份又分別虧損了1.99億元、3.1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春蘭的空調的銷量僅有55萬套,而且其在別的領域也沒有取得很好的盈利,並還在不斷地燒錢當中。不得不說,此時的春蘭已經有了“滿目瘡痍”的味道。更令人難受的是,2008年,春蘭股份還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上市。
從此之後,春蘭集團便一蹶不振,在空調市場中“漸行漸遠”。而如今,春蘭雖然還沒有退出空調市場,但幾乎已經被邊緣化,人們現在幾乎看不到春蘭空調的身影了。
據瞭解,為了維持公司運營,春蘭現在只能依靠賣“別墅”續命。根據春蘭股份的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營收約為1.98億元,淨利潤達2696萬元。其中,春蘭在房地產方面的營收達29.29%,而其全年的空調銷量僅有6萬臺。
不得不說,從當初的銷量第一,再到如今的“銷聲匿跡”,春蘭空調的事蹟不禁令人唏噓。如果其當初沒有選擇多元化發展,而是繼續深耕於空調領域,或許現在的空調市場就沒有格力、美的等空調企業的發揮空間了。
對於春蘭空調的“大起大落”,大家有什麼看法嗎?你們認為它還會東山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