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萬眾矚目的強勢撈金行業——直播電商,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
由“辛巴”“燕窩”“售假”“李佳琦遭罰”“星空野望”“羅永浩”“收購失敗”等關鍵詞段牽出的嚴監管措施,讓整個直播帶貨界瑟瑟發抖,怨聲載道。
雖然辛巴的「糖水燕窩」翻車,只是直播監管鐵腕監管的導火線,但短時間內,多部門密集出臺新規規範網路直播,11月間連續出臺3份部門規章或徵求意見稿,這種頻繁的力度和強度,對一個行業而言,都是十分罕見的。
目前的情況是,行內的人惶恐,行外的人繼續吃瓜看熱鬧,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內心忐忑,希望有更多明朗的訊息,畢竟網購已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了。
事實上,無論從行業發展還是專業判斷,或者從監管部門的政策指向來看,直播電商的監管都勢在必行,辛巴、汪涵的翻車只是加速器,使得監管的靴子更快落地。
我們大部分消費者要做的,還是應該對那些熱火朝天的新興事物、新興行業,保持足夠的敬畏和理性,千萬別隨波逐流,最終成了“炮灰”或“韭菜”。
電商直播野蠻生長“失速”
2020這一年,因疫情突襲,大部分行業遭受了嚴重衝擊,大量人員面對失業或降薪的情況,至今都沒完全緩過神來。但有些行業卻逆勢爆發,其超強的吸金和賺錢能力,讓很多普通人望塵莫及,嘖嘖稱歎!
電商直播就是如此。
商務部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1000萬場,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交易規模4561.2億元。這意味著,平均一天就有5萬多場電商直播,每天觀看人次超2.6億,每天交易規模超過25億元。
直播帶貨就像一塊誘人的蛋糕,誰都想來吃一口!在火爆的“人”流量和“錢”流量背後,造富了一批頭部和跨界從業者。“老司機”李佳琦、薇婭、辛巴等,就不說了,那財富的增速比嫦娥五號的登月之旅還快呢。
就像屌絲李佳琦,5年前還只是一個歐萊雅的“櫃檯哥”,拿著月入3000的工資;5年後,就搖身一變,成為火爆全網的“直播帶貨一哥”,年入2億,並在上海購置豪宅,與胡歌、唐嫣做鄰居,併成功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落戶上海。
如此震撼人心的屌絲逆襲之旅,真是羨煞眾人。強勢的賺錢效應,也吸引了不少演藝娛樂圈的一線影星,主持人、企業家、網紅、素人等等紛紛上趕著加入戰局,狂歡其中。
雖然,直播電商風潮始於2016年3月的淘寶,當時頭部主播在購物節一夜創造的銷量堪比線下商場一年,讓無數商家眼紅心熱,紛紛參與,並由此拉開了直播電商野蠻生長的序幕。
發展至今,直播帶貨已成為淘寶、京東、拼多多、蘇寧、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微博、小紅書乃至騰訊影片等各大電商或社交平臺的基本功能,甚至現在坊間有流傳“無電商,不直播”。
誠如是,直播帶貨已成為商家營銷的必修課。
然而,金錢面前,總有人性不堪一擊。一些主播和商家為了自身利益,頻頻做虛假宣傳、售賣假貨、侵害消費者利益,各種產品、價格、廣告、安全、人身權利及售後服務等問題,也層出不窮。
公開資料顯示,前三季度,全國12315平臺共接收“直播”相關投訴舉報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0%,其中,“直播帶貨”訴求佔比近六成。“直播”相關投訴舉報共涉及8079家企業,排名前五均為頭部電商平臺和短影片平臺。
另據中消協資料,在10月20日至11月15日二十多天的監測期內,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共收集到“雙11”相關消費維權類資訊1430萬條,日均資訊量約53萬條。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資訊33.41萬條,日均1.24萬條左右。
日益增長的投訴維權案件,疊加最近各大明星、網紅主播的直播“翻車”事件,終於,頻發的直播亂象,把“緊箍咒”給逼來了。
“緊箍咒”來了,直播電商遭遇嚴監管
古人曰:“不成規矩,難以方圓。”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始終是告別粗放的蠻荒時代,步入監管的規範時代。
直播電商,也不例外。
截至2020年11月,除《電子商務法》等一般性規範外,直接針對直播電商的監管政策或行業性自律規範有3部,按照被監管的物件,主要分為網路平臺、商品經營者、主播和直播間三大類:
針對網路直播平臺,主要涉及登記備案、管建同步、標籤分類、評分檔案、“打賞”規範、直播報備、資質審查及實名認證等。
針對商品經營者,主要涉及商品准入、消費者知情權、售後服務保障、禁止不正當競爭、保證產品質量、尊重智慧財產權、保障食品安全、廣告合規、合理定價、資質辦理等規範要點。
針對主播及直播間,主要涉及禁止不正當競爭,進行標籤標註,學習遵守政策法律法規,平臺規則,進行實名註冊、實名認證,嚴重違規不得再度開播,報備、備案,賬號管理,直播行為、言語等規範。
整體來看,直播電商的下半場走向是精細化監管和運營。國家是鐵了心要進行嚴格界定和規範,引導直播電商健康、有序發展。
金小鵲認為,在監管政策的引導、資本的加持、平臺的扶持下,未來電商直播仍然會保持高速發展,但隨著市場的擴大,直播將逐漸走向常態化、規範化、精細化運營與管理。
對普羅大眾來說,“物美價廉”“價效比高”“物超所值”“質優價廉”的貨物才是最值得剁手並收入囊中的。在消費前貨比三家、三思而行,消費中理性支付、防騙防坑,消費後反思覆盤、注重售後服務,都是些不錯的消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