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無序競爭,引導資本多啃“硬骨頭”
今年下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社群團購買菜等方式在一線城市、社群冒起,也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參與。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加持也讓社群團購進入了新的爆發期,出現了網際網路巨頭在其他領域競爭相同的態勢——依靠背後資本的力量,用補貼換客戶、用價格換流量,導致“社群團購”市場“熱”而無序。
從表面看,“社群團購”確實給社群居民帶來了不少實惠,很多居民透過“社群團購”渠道在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特別是蔬菜等生活必須品。而且,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為了搶佔市場、搶奪客戶、搶拼流量,都給予了力度很大的商品補貼,從而達到“用價格換流量”的目的,使原本比較平穩、安靜、有序的社群消費,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那些在為小區居民服務的小實體店、小菜店,都面臨著生存考驗。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這些實體店都將無力生存。
我們說,下沉服務,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前提是,必須公平公正、平等競爭。網際網路巨頭憑藉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本在背後的強力支撐,出手就是補貼+優惠,就是令實體商店毫無還手之力的超優惠價格。對外講是以量換價,實際都是補貼在作怪。離開補貼,網際網路巨頭的“社群團購”優勢並不強。就算集體採購可以在價格上有點優勢,而在服務和商品的品質方面,還是比不上小實體店,特別是小蔬菜店,新鮮而放心的消費,會讓多數社群居民選擇實體店。
於是,“社群團購”就面臨著一個該不該補貼的問題,該不該用補貼來爭客戶、用價格來爭流量。因為,把大量的資金資源、資本資源、社會資源運用到打“價格戰”、“補貼戰”之中,實際社群居民並沒有真正得到實惠,而是市場秩序被搞亂,確實應當引起深思。
要知道,如果讓資本瘋狂地進入到社群消費、社群生活之中,是相當可怕的。因為,社群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益特質,不能完全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問題。恰恰是,資本的唯一目的,就是逐利,而完全不可能考慮公益問題。資本在公益方面的做法,大多是建立在逐利基礎上的。如建立公益基金、對某些專案大張旗鼓地以公益方式支援、透過建立公益基金避稅等,最終的目的就是為逐利服務。自然,在“社群團購”問題上,網際網路巨頭就很難以公益之心對待。只有在疫情期間,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克服重重困難保供,才是真正把社群居民利益放在心中的公益行為。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特別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而人民日報在評論“社群團購”時,則一針見血地提出,掌握著海量資料、先進演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顯然,這是一種提醒,也是一種指引,是在給網際網路巨頭指明方向。因為,網際網路巨頭手中都掌握著大量資源,包括資訊資源、資金資源、資本資源和社會資源,特別是資本資源,如果不將其引導到正路上來,對經濟社會發展就會產生不利影響,就會帶來無限的社會風險和經濟金融風險。如前些年資本大量進入到共享單車領域,造成共享單車領域過度競爭,結果,留下了不少後遺症。
我們說,網際網路巨頭採用下沉手段,關注社群居民生活,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前提是,掌握著海量資料、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不能只在白菜、水果上做文章,更要在科技創新、特別是高階科技創新上做表率,把更多的資源用到高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因為,社群消費、社群居民生活,小實體店、小菜店、小經營者都能解決,不需要網際網路巨頭這樣的“大神”。“大神”降臨,只會讓社群生活由平靜變成混亂、由安靜變成嘈雜。如果網際網路巨頭能夠在高科技創新方面有所作為,其對經濟社會的貢獻也將會更大、更具影響力。譬如晶片的設計與研發、特別是製造,又譬如網際網路終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等等。在此基礎上,還要防止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資本的力量大肆收購、併購中小科技型企業的行為,避免資本對創新帶來傷害。對資本,必須套上“緊箍咒”,將其引導到多啃“硬骨頭”上來,而不是隻會吃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