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導智慧在鋰電池裝置的擴張歷程來看我們發現鋰電池裝置還是比較複雜的,有著各種不明用途的裝置,接下來就介紹一下鋰電池裝置的產業鏈和究竟有哪些裝置。這些裝置是幹什麼用的。
整個鋰電池裝置產業鏈是什麼樣?
鋰電池生產裝置行業上游主要是金屬材料行業、電線電纜行業、機械零部件行業、精密電氣零部件行業等,由於上游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加上國內外生產企業眾多,競爭充分,各種原材料供應充足,沒有形成鋰電池裝置行業對上游行業的依賴。
鋰電池生產裝置行業的下游主要是鋰電池生產行業,鋰電池生產裝置企業必須充分理解和掌握鋰電池生產的工藝和流程,需要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優秀的研發、設計能力來滿足下游客戶生產線上的需求。鋰電池行業的政策支援、經營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也會直接影響鋰電池裝置行業企業。
其實說通俗一點,上游就是生產鋰電池的原材料,先導智慧是做鋰電池加工裝置的,客戶是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鋰電池生產企業,這些企業來購買先導智慧的產品進行鋰電池的生產加工。
但是生產加工鋰電池並不容易,需要用到眾多的裝置,為什麼會用到這麼多裝置呢?
我們來剖析一下鋰電池的構成,主流鋰電池有兩種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一塊鋰電池分為正負極,電解液和隔膜,兩種鋰電池最大的不同在於正極材料,而鋰電池負極都是石墨烯材料,下圖是一塊磷酸鐵鋰電池的示意圖。鋰電池除了正負極材料外還有電解質、隔膜等。
圖:鋰電池構造
將這麼多材料結合起來形成電池就要用到很多專業的裝置了。
圖:鋰電池生產圖
生產鋰電池分為前段、中段和後段工藝,前段工藝中隔膜的生產裝置主要依賴進口,當然目前也有如星源材質等公司製造國產隔膜,但是產品競爭力不太強,產品比較低端。另一塊電池的主體部分,第一步工藝是指將正負極和固態電池材料加入溶劑後攪拌成漿狀,這個時候需要用到攪拌機,第二步塗布就是將攪拌好的正負極材料漿均勻塗覆在金屬箔片上並烘乾製成正、負極片,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的是塗布機和烘乾機,第三步就是將其壓實,增加能量密度,這一步用到碾壓機,第四步使用分條機將極片切成電池需要的寬度。至此前段部分中除了隔膜以外的部分就完成了。
接下來將長條的極片橫切製片,正負極的原型就出來了,這一過程用到橫切機和製片機,將製成片的正負極中間加入隔膜堆疊製成裸電芯,再把三種材料高速卷繞在一起,這一階段需要用到疊片機和卷繞機,這時候電池已經基本成型。後面的步驟就比較好理解了,把電池裝進電池盒,將電池和導線焊接好,注入電解液,最後封口就完成了。
電池的後段工藝包括化成和分容檢測,化成是將做好的電池充電活化;分容檢測是測試電池的容量和其他電效能測試,這時候用到的裝置就是鋰離子電池化成或者叫分容櫃。
先導智慧的業務就與這些裝置有關,先導智慧的主要產品有製片機、模切機、卷繞機。疊片機以及分切機和隔膜分切機,業務的重點在電池的中段加工的裝置製造上,並且先導智慧在鋰電池生產的前段和後段工藝也有佈局,前段沒有那麼突出,但是並不是沒有生產相關裝置,鋰電池加工後段工藝透過之後收購泰坦新動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那麼其在行業的競爭性究竟如何?
先來看一下鋰電池裝置在前段工藝的競爭。
**代表該公司在該裝置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圖:鋰電池裝置前段競爭
在前段工藝的競爭上,可以看到先導智慧是提供裝置最齊全的一個,四種裝置都能製造,但是沒有領先地位,在前段裝置中,塗布機佔了裝置產值的一半,在前段工藝上璞泰來和贏合科技是最強的,但是璞泰來的產品單一,僅限於塗布機,而贏合科技鋪的產能比較廣,除了攪拌機另外三個裝置都可以生產。在前段的增強競爭方面,先導智慧也是透過發行可轉債的方式來募集資金開展自動化裝置生產基地的提升專案和新型自動化裝置產業基地專案的建設努力提升競爭能力,同時擴大生產的規模。
接著看看鋰電池裝置在中段工藝的競爭。
**代表該公司在該裝置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圖:鋰電池裝置中段競爭
在中段競爭上先導智慧是具有很強優勢的,首先先導智慧是做薄膜電容器起家,中段工藝的核心之一卷繞機在其起步之初就作為主要產品,歷時多年,並且很早就獲得了國外很多大電子元件生產廠家的認可,水到渠成構成很強的競爭力,卷繞機的市場份額超過60%。並且在其他各項裝置產品上積極擴張,擁有了製片機、卷繞機、疊片機和注液機的生產能力,產品線很豐富,在中段競爭上先導智慧和贏合科技的產品非常重合並且前段工藝裡先導智慧的產品除了攪拌機以外其他裝置供給上也是全部重合,贏合科技是其主要競爭對手。
最後看一下鋰電池裝置在後段工藝的競爭。
**代表該公司在該裝置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圖:鋰電池裝置後段競爭
本來先導智慧並不做鋰電池裝置的後段工藝,但又想做鋰電池裝置的老大,那怎麼辦?像卷繞機那樣經年發展市場是等不了的,那就收購現成的,2017年收購泰坦新動力,把鋰電池後段工藝的裝置生產能力也鋪設完畢,並且藉助先導智慧對寧德時代的核心供應商地位迅速在鋰電池生產後段工藝的裝置發力,迅速取得領先地位。在這一領域杭可科技是其主要競爭對手,杭可科技和先導智慧也有些相似,最開始是在消費電子領域做分容化成裝置的,在鋰電池行業站上風口後,公司也是藉助在分容化成裝置領域的優勢,在鋰電池生產後段裝置領域奪下一片市場。
回到前文提到的,現有市場先導智慧已經佔據很大優勢,那麼會不會有企業後來居上來搶佔這一細分領域。
難度比較大,我國的鋰電池裝置生產商是越來越少的,從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2016年前的超過150家裝置生產企業,萎縮到目前市場的不到100家企業,企業總數減少了1/3以上。就行業本身來說,有一定的進入門檻,儘管門檻不是特別高,像先導智慧、杭可科技都是從其他行業轉型而來,但是這些企業底蘊很足,也就是在從事生產鋰電池裝置之前都有著很久的相關裝置的生產經驗,而這些公司佔據優勢的產品也在這些上,像先導智慧的卷繞機技術,最開始是用來生產薄膜電容器的,杭可科技的分容化成裝置最開始用在消費電子領域,甚至包括大族鐳射的封裝技術,也是其主營帶來的,在鋰電池裝置領域只是擴充套件了市場,也就是說這個行業的驅動力是裝置能力繼承性的應用。
裝置決定產品最終的成色,特別在鋰電池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最好的生產裝置就最受追捧,反之一般的裝置可能就是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所以這個市場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集中,而小廠家由於技術難以超越大的廠家從而慢慢被淘汰。
並且我們發現鋰電池裝置對應生產鋰電池,而電池的形態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話,裝置就能賣下去,這個生意就是個好生意,就只需要更新裝置做到更精確就好。
圖:鋰電池裝置生產企業研發費用
從研發上看,先導智慧的研發費用也遠遠高於同行,前文已闡述新進入這一領域基本都是技術繼承性優異從而生產較好的裝置佔據市場一席之地,那麼其他企業彎道超車來看,研發就是彎道超車的最佳體現,上圖可以看出,先導智慧不僅研發投入大,且增長快,這也為其保持行業龍頭地位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這裡做一個假設,若未來鋰電池被淘汰,那麼鋰電池裝置的市場就沒有了,上面的分析也就沒有意義?
當下另外可以採取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另一種就是氫燃料電池,就目前看燃料電池汽車綜合成本為150萬元每臺,遠遠高於電動車的25萬元和燃油車的15萬元,2019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為2737臺,而我國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總銷量為120.6萬臺,可以說燃料電池汽車佔比微乎其微,成本高昂難以進入平常百姓家是其最大的問題,加之短期內很難解決成本高昂的問題,所以總體上看燃料電池對鋰電池衝擊有限。
那麼,最終這個行業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前面提到的鋰電池裝置集中度提升到底最後會到一種什麼的程度,也就是行業的天花板在哪裡?
在鋰電池領域,中國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領軍,韓國則有LG和三星,日本有松下和索尼。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可以預見的是,行業將逐漸向著雙寡頭的方向進行集中。如果就韓國市場來看,可能會出現兩家領軍企業幾乎是同等瓜分市場的情況, 而就日本市場來看則是松下佔了市場的絕大部分。
因為環境的不同,我國小企業眾多,很難達到像日本韓國一樣幾家企業就能瓜分市場的格局,在不同的、很小的細分領域還有很多優秀的公司,所以我國的行業集中度可能佔有市場最大的企業的份額都不會超過50%,假設以先導智慧和贏合科技最終為雙寡頭競爭格局,那麼很可能行業最大的公司市場佔有率最多會達到40%-45%。
鋰電池裝置行業的投資邏輯就是在不確定未來哪家會勝出的情況下,選擇相對確定的事件,並且在行業集中度提升過程中,頭部公司也享受了發展的紅利,從而能夠迅速佔據市場的主動。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企業為了自身存活,抱團發展新能源汽車,而佔據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的特斯拉和比亞迪所最終對應的裝置生產企業先導智慧就成為了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