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汽車行業來說面臨的處境還是比較艱難的,由於特殊情況的影響,導致不少汽車品牌受到衝擊。不少徘徊在破產邊緣的車企,瞬間倒塌,力帆、眾泰都是其中的一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汽車品牌,曾經因為“搭上”大品牌,在市場一度備受年輕人追捧。如今卻成為了“燙手山芋”,面臨破產重組的境地。說到這裡相信有人應該已經猜到了,這一品牌就是華晨汽車。提到華晨汽車,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都是華晨寶馬。
對於追求“名牌”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沒有那麼多資金去買寶馬,在這一背景下,華晨寶馬自然就成為了“平替”。畢竟在這個時代快速發展的社會,家家戶戶都是買得起汽車的。只不過有些家庭比較重視品牌效應,在買車這方面會比較傾向於進口車或是名牌車。
11月20日的時候,法院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請,這也就意味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式了。從法院的裁定來看,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況,符合破產相關規定。但同時集團有著挽救的可能,因此也有著重整的必要性。
有訊息顯示,在破產重整的訊息之下,華晨汽車廠家已經開始直營賣車了,部分車型甚至已經開展了5折“跳樓價”甩賣。原價20多萬的車,現如今售價僅10.5萬,這樣的局面還是令人感到唏噓的。
事實上華晨汽車曾經的發展也是非常不錯的,旗下的華晨中國與寶馬合資成立華晨寶馬公司。旗下有不少車型在市場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加上與寶馬的合資,讓華晨汽車在市場一時風光無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說華晨是國內汽車行業的“老大哥”其實也不為過。
然而原本一手好牌卻被打爛,背後的原因只能說是華晨自己“作”的。作為國內汽車巨頭的華晨,從2011年開始每年收入9成都要依賴寶馬。2018年的時候,華晨寶馬的股權結構也進行了調整,寶馬將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
營收利潤都依賴於寶馬的華晨,2019年淨利潤達到67.62億元。剔除華晨寶馬的利潤後,華晨中國其他板塊淨利潤虧損已經達到10.64億元。原本旗下自主品牌車型就跟不上,加上今年特殊情況的影響,華晨中國自主品牌的業務就更加不容樂觀了。
根據華晨汽車2020年債券半年報顯示,華晨集團總負債已經達到1328.44億元,由於無力償還如此高的債務,華晨集團只能走向破產重整的道路。
實際上近幾年隨著汽車市場進入到存量競爭之後,車企們的日子明顯不太“好過”。在“價格戰”的背景下,一些豪車都無法避免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更不要說那些三四線自主品牌了。
作為在遼寧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華晨來說,雖然靠華晨寶馬有著不錯的營收,但是在自主品牌這方面過於薄弱的表現,也讓它“不堪一擊”,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抵禦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