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由最初的3人擴充到15人,出手5家金融科技公司,累計投資金額超3億元人民幣,這是華泰創新自去年8月成立至今所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也是這家年輕機構的首次亮相。
“已投的5個專案,從新技術和新模式在財富管理和機構服務的運用,一直到計算、儲存、傳輸等底層IT技術都有所覆蓋,這也恰恰表明了華泰證券集團對金融科技行業未來前景的信心,以及金融科技領域佈局的決心。”晉海博表示。
作為華泰證券100%控股的另類投資子公司,華泰創新創立之始就定下一個投資價值觀:圍繞華泰證券的發展戰略,為金融科技等新興領域中優秀的創業者提供資本助力、實現共贏。如今,這家年輕的CVC正不遺餘力地將這一價值觀踐行下去。
成立14個月,華泰創新首次亮相
一家另類CVC的誕生
晉海博職業生涯的起點正是在華泰證券。
作為一名“老華泰人”,與華泰證券共同成長的12年,讓晉海博對集團一直以來的發展戰略與佈局都有著更好的理解。
據晉海博介紹,在其入職之初,華泰證券就開始將團隊按行業細分,不再只是簡單地針對專案做一份材料而已,而是需要每個專案的負責人能夠對專案所處行業深挖、吃透。顯然,華泰證券對於投行、券商未來的發展觀念,在當時已經走在了行業前面。
起初,晉海博被分去負責TMT行業。當時在國內資本市場,TMT行業冒出頭的優秀企業並不多,這促使晉海博不斷地去開展行業調研,主動發掘一些行業優質專案。“這其實與我們後來做投資是一樣的道理,都是要做時間的朋友,只不過大家判斷的時間週期長短不同而已。”
這段工作經歷,讓晉海博能夠準確對一家企業的成長性作出前瞻判斷,這與他後來轉為負責戰略投資所要思考的維度,實際上是不謀而合。與此同時,多年的投行工作經驗,所負責過的多個重點IPO、併購專案,更是讓其對一級市場資本運作很熟悉,熟悉投資者,熟悉資金IPO退出路徑。
此後,晉海博還曾任華泰證券成長企業融資部聯席負責人,負責組建了華泰FA團隊,幫助企業與資金對接,其間小滿金融拆分融資便是由他操刀完成。FA不僅讓晉海博可以更廣泛的接觸到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還對市場上大多數活躍的投資機構的投資風格、投資邏輯有所瞭解。
2019年8月,在華泰證券的支援下,華泰創新帶著“以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從底層重塑全業務鏈條”投資使命,在數字化轉型與金融智慧化的大潮之下,正式開始戰略投資業務佈局。與此同時,晉海博出任華泰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華泰創新總經理晉海博
轉型難免會遇到困境,對於晉海博來說同樣也不例外。在他看來,由投行轉做投資,最需要轉變的便是看待專案的方式。“例如優秀的投行家往往要勇於突破嘗試更有挑戰的交易,而投資則需要清醒的認識自己的能力圈,在自己有把握、看得懂得地方出手。投行更像是透過整合各種資源去創造偉大的公司,投資要做的則是要尋找有可能變得偉大的公司。”晉海博總結道。
除去要適應角色上的轉變,在搭建新的投資團隊時,晉海博也有一些與在投行時期不同的體會心得。
在華泰創新,晉海博期望打造的是一個熱愛投資、技能互補、彼此信任、協同作戰的團隊,每一個個體與華泰創新相互成就。這就要求團隊構成更加的多元、專業、具備買方思維。只有這樣保證整體隊伍水平,華泰創新才能夠從眾多投資機構中脫穎而出。
為此,晉海博從投行帶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同事,也是現在華泰創新股權投資一部的負責人,之後他便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透過市場化的招聘組建團隊上,希望透過優秀的人才為公司帶來良好的口碑和經濟效益。
如今,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華泰創新這支年輕的團隊也組建完畢,由最初的3個人擴充到了15人。其核心團隊成員既擁有近10年創業、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及知名投資機構複合背景,也擁有近15年ICT行業研發、銷售管理經驗以及二級市場研究、投行與投資經驗。
投資5家公司,出手超3億元
詳解背後投資邏輯
在晉海博看來,做投資就應該術業有專攻。
他以招聘風控負責人為例說道:“雖然我做了十多年投行,對資本市場的法律和財務也很熟悉,但仍然不能替代一個專業的風控團隊在公司裡的重要作用。”在風控負責人沒有到位前,晉海博對投資出手十分謹慎,他認為寧願錯過這一輪,也不能投錯。
“由於我對風控的要求很高,以至於招到最後,獵頭都不向我推薦了。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終於迎來了一位能力很強的風控負責人。”晉海博笑著回憶道。
一邊搭建團隊,一邊看專案,華泰創新也在2019年12月投資了第一個專案——盛立金融,首次出手便是超過9000萬元人民幣。
據晉海博介紹,盛立金融作為國內首家引入FPGA(指一種可程式設計器件)技術的金融科技企業,專注於證券、期貨和現貨市場極速交易、極速行情繫統和量化交易平臺的研發,擁有覆蓋前中後端完整的極速生態鏈。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家很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
出手盛立金融之後,華泰創新又圍繞金融科技賽道,陸續投資了四家公司,包括元初智慧、道客網路、靈磯互聯、奧哲網路,截止目前總投資規模已超過3億元人民幣。
從這些投資案例,不難看出華泰創新一直專注於金融科技。對此,晉海博表示,第一,因為華泰創新使用的是自有資金,作為一家CVC機構,一定要沿著集團的戰略方向去做投資佈局,而搭建金融科技生態,正是集團的重要戰略之一。第二,所謂的金融科技,實際上涵蓋了比較廣的範圍。從業務層的新技術和新模式在財富管理和機構服務的運用,一直到計算、儲存、網路等底層IT技術都有所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華泰創新並不會特定於某個投資階段佈局,像靈磯互聯與元初智慧都是在A輪進入,盛立金融是B輪投資,奧哲網路是B+輪投資,道客網路又是在D輪佈局 。“華泰創新投資企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看能否滿足華泰證券的戰略需要,被投公司是否能和華泰證券形成共贏。只要是能夠滿足需求的優秀企業,不管是A輪還是D輪,我們都會選擇出手。”晉海博解釋。
儘管已投專案數量並不夠多,但晉海博和華泰創新團隊的投資邏輯已足夠清晰。
“因為我們團隊本身很懂金融業務,在權益、固收等條線都有工作經驗,另外集團層面也匯聚了各個領域的頂級業務專家,可以作為我們的顧問團,使我們能夠很好的判斷哪些業務適合大金融機構自己做,哪些業務創業公司能做的更好,什麼樣的業務模式能跑得很順,什麼樣的業務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晉海博表示,華泰創新在看待業務層的智慧金融公司時,會去判斷這家公司的產品業務能力是否足夠強大,通常聚焦在某類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若只能按照SaaS服務收取訂閱費,而不能將其收入與交易量或AUM掛鉤,則說明其並未深入到客戶核心業務,天花板會比較低。
此外,如果是針對底層IT技術的公司,華泰創新則會看被投企業的產品核心壁壘是否夠強,是否擁有行業頭部的標杆性客戶,團隊是否有足夠的韌性和強大的落地能力。除了華泰創新投資團隊有大廠IT出身的專業人士外,還背靠集團很強的IT能力,能提供豐富的大資料量、高併發、高可靠性要求的測試環境,供技術測試。“我們華泰自己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頭部標杆客戶。”晉海博說。
“當然,投資就是投人,比如道客網路的創始人就讓我印象頗為深刻。他既能給並不熟知底層IT行業的大客戶介紹清楚自己模式,也能去到業務、技術部門,聚攏團隊。這種自身具備很高的技術能力,又有很強的商業化落地能力的創始人,在我看來一定能成功,就值得投資。”
打破國資機構刻板印象
要用3年時間投出50家優秀企業
談及華泰創新最大的優勢,晉海博認為離不開華泰證券整個集團的大力支援。
可以說,華泰創新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成立之初就獲得了華泰證券35億元人民幣的注資。“去年正是創投機構募資較難的一年,許多人都在說這是‘募資寒冬’。正是有了集團支援的35億,才能讓我們有底氣開展投資佈局。”
國資機構使用自有資金投資,往往難以承受較大風險。不同的是,相比之下,華泰證券給了華泰創新放手一搏的勇氣。“只要是我們認為這家公司的能力OK,並與我們戰略協同,在經過我們與集團的雙重風控稽核之後,整個投資流程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這也不僅證明了集團對華泰創新的信任,也表明了我們華泰證券整個集團對金融科技行業未來前景的信心和金融科技領域佈局的決心。”
除此之外,與其他券商直投機構最具有差異性的是,華泰創新所打造的獨特驗證模式。晉海博表示,華泰創新在進行專案判斷時,都會到業務場景和IT環境中去驗證其產品的可靠性,驗證其商業模式是否能夠跑通,而這同樣是華泰證券在背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去年,我們曾看過一個專案,用的是很先進的技術架構,也有標杆客戶,如果是一般的財務投資機構,可能就會拍板投資,但我們會先把這套系統拿到華泰的實際業務場景中測試。”最後測試結果出來後,晉海博與團隊發現這套系統並不比其他競爭對手強,因此也成功避免了一次踩坑。
在晉海博看來,華泰證券的全業務協同模式,為華泰創新做投資提供了最大的保障。“許多戰投機構業務部門和投資部門交流是很少的,完全是兩套獨立的體系,業務協同實際落地難度非常大。而華泰創新與華泰其他業務部門的連結通道卻非常通暢。”
華泰證券可以為華泰創新提供投資“彈藥”,併為被投企業提供廣闊而深入的業務驗證和落地場景;華泰創新同樣會反哺前者,透過戰略投資促進華泰證券的數字能力升級,幫助構建金融科技生態圈,可以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下更好地向前發展。
回顧轉型的這一年多時間,晉海博最大的感受是“跟創業一樣累”。以前他在投行作為管理人員,其實不用對每個專案細節親力親為,把握好大節點即可,但如今他會要求自己必須深入到每個專案中去,瞭解儘可能多的細節,力爭不錯過,也別投錯。
“剛開始轉型的那幾天,我下班回到家滿腦子想的都是‘到底要不要投,有沒有坑’,一直在反覆地問自己。”晉海博笑道。好在經過一段時間,如今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這個角色。
談及華泰創新未來的願景,晉海博定下了一個小目標:“用3年時間投出50家優秀企業。”當然,華泰創新會堅定地在金融科技賽道走下去,晉海博也十分看好金融機構智慧化和數字化轉型這一大方向,“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的數字員工就可以幫助撰寫招股說明書的大部分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