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日本鋼鐵行業發展回顧1.1 經濟發展下的城市化是鋼鐵需求的內因

城鎮化伴隨工業化發展,是鋼鐵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參考日本鋼鐵行業產量的增加,其和日本城鎮化發展的速度高度相關,1946-1973 日本鋼鐵產能加速發展的階段也正是其城市化率快速攀升的這一階段。作為鋼鐵技術和裝置領先全球的鋼鐵強國,日本的鋼鐵工業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1900-1945 初期發展:日本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較晚,並且作為資源匱乏的島國,鐵礦石和煤炭大量依靠進口,其鋼鐵工業從 1900 年萌芽發展。二戰前期日本大量生產和儲備戰略物資,粗鋼的產量階段性達到高點 765 萬噸/年,但由於二戰戰敗,日本經濟和工業受到重創,粗鋼產量在 1946年跌至 56 萬噸。2)1946-1973 加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戰後初期日本採取“傾斜生產方式”政策。在這一階段,日本確定了煤炭、鋼鐵作為優先發展的產業。政府透過貸款優惠和補貼兩大措施使得這兩個基礎工業部門快速發展,進而逐步帶動整個工業已經整體經濟恢復和增長。從 1956 開始,日本政府明確提出了“貿易治國”,一方面對國民經濟有影響但缺乏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實行保護,同時對於有較大生產潛力但是尚處於發展過程中的基礎產業繼續實行扶植政策。日本經濟在 1945-70 年代初維持了高速增長,GDP 快速增長。 在此期間日本的城鎮化率從 1950 年的 53%快速攀升至 1975 年的 76%,從而催生大量的地產和基建需求,另一方面城鎮化的提升同時拉動了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進一步催生了鋼材的需求。與需求相匹配的,1950 年至 1970 年,日本鋼鐵產業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先後推行了三次大規模生產裝置投資計劃,產能迅速增加,這使得日本國內的粗鋼產量從 1946 年的 56萬噸增至 1970 年的 9332 萬噸,複合增速 24%。1)第一次“合理計劃”:1950 年日本製定《鋼鐵工業和煤炭工業的合理化實施綱要》是第一個鋼鐵產業“合理化計劃”,在 1950-1955 的五年中日本鋼鐵產業計劃總投資達到1282 億日元,比上一個五年多 8 倍以上。投資主要的重點是增加新裝置和對已有的裝置、工廠進行改造,從而增加生產能力。這一時間段裝置的更新主要依靠進口機械。這一輪的“合理計劃”使得日本的鋼鐵生產能力快速恢復至戰前。2)第二次“合理計劃”:1956-1960日本實施第二個“合理計劃”,總投資 6253 億日元,是第一次“合理計劃”的 4.8 倍。其核心是建設氧氣頂吹轉爐和大高爐。期間日本從奧地利引進氧氣頂吹轉爐新技術,新建了11 座 1000m³以上的大高爐。一大批現代化的大型鋼廠開始建設。同時從美國引入先進的大型鋼廠管理制度。3)第三次“合理計劃”:1961—1970 年日本實施第三個“合理計劃”,總投資 32566 億日元。重點在於建設現代化的大型鋼鐵企業,日本各大鋼鐵集團在這一時 期爭相建廠,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形成了八個最先進的、年產能在 1000 萬噸以上的鋼鐵聯合企業。在這一階段,日本鋼鐵工業的競爭力有了根本性的提高。3)1974-1985 見頂後震盪:這一時期日本經濟經歷了貿易摩擦,日元升值、石油危機,國內通脹等一系列的事件衝擊,GDP 增速明顯放緩。受經濟影響,日本鋼產量和消費量從高點回落後進入平穩波動。日本的產業結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城市化程序放慢,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汽車、造船和家用輕工產品的需求下降。

1.2 市場化併購解決震盪期產能過剩問題

日本鋼鐵企業併購經歷了政府主導時期(1934 年—1970 年)和市場主導時期(1976年—2012 年)。 政府主導時期(1934 年—1970 年):第一個時期內日本在二戰前透過企業合併實現由政府主導的鋼鐵產業。1934 年以官營八幡制鐵所為中心,聯合釜山制鐵、三菱制鋼、輪西制鐵、九州制鋼、富士制鋼、東洋制鋼六家民營的鋼鐵公司,成立日本製鐵股份公司,公司為半民營半國有性質。主要是為了保障戰時的鋼鐵供應,解決民營鋼廠經營不善的問題以及增強日本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當時日本製鐵股份公司幾乎掌控了日本國內的鋼鐵市場,生鐵產量佔全國總產量 96%,粗鋼產量佔全國總產量 53%,鋼材產量佔全國總產量 44%。1950 年日本製鐵股份公司受《戰後盟軍消除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法》的規定被拆分為八幡制鐵和富士制鐵兩家鋼鐵企業,其半民營半國有性質也轉變為了兩家民營企業。1950 年處於日本第一次“合理計劃”,鋼鐵企業間的競爭逐步激烈,許多鋼鐵公司透過合併小型鋼企,使得自身向聯合鋼企轉型。1953 年,住友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併了擁有高爐的九州小倉制鋼公司。1961 年前六大公司(八幡制鐵、富士制鐵、日本鋼管、川崎制鐵、神戶制鋼、住友金屬)粗鋼產量佔全國 68.3%。1965 年,神戶制鋼以購買股票的方式合併了尼崎制鐵公司。由於此時國際鋼鐵公司之間的合併愈演愈烈,國際上大型鋼鐵集團的出現會威脅日本鋼鐵企業的國際地位。1970 年,八幡制鐵與富士制鐵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幫助下,合併成新日本製鐵有限公司,其規模再次掌控日本國內鋼鐵市場。市場主導時期(1976 年—2012 年):這一時期的合併往往是由於鋼鐵企業的經營發生困難,從而尋找合適的標的進行合併以求協同效應。這一時期的合併市場主導,而政府起到輔助作用。新日鐵成立後,日本擁有新日鐵、川崎制鐵、住友金屬工業、日本鋼管、日新制鋼五大鋼鐵企業。部分小型鋼廠透過合併擴大規模求生存。1976 年,本特殊鋼鐵、大同制鋼、特殊制鋼三家企業合併而成的大同特殊鋼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特殊鋼生產企業。90 年代日本國內經濟泡沫破裂,以及金融危機,使得日本國內需求大幅下滑,鋼鐵行業虧損嚴重。不少鋼廠在這一時期將旗下的小型鋼廠進行合併,從而達到控制成本減少損失的目的。2002 年日本鋼管公司與川崎鋼鐵合併成為 JFE 鋼鐵公司,從而在規模上足以抗衡新日鐵。2012 年新日鐵與住友金屬合併成為新日鐵住金公司,成為日本規模最大的鋼鐵企業。

日本鋼鐵行業經歷初步發展,加速發展以及見頂震盪的階段。在這些階段日本鋼鐵產業不斷結構調整,其產業合理化和集中度都得到了最佳化。在經歷國內經濟和城市化降速的過程中,日本鋼企透過合併的方式不僅降低了鋼企的生產成本,同時控制了產量輸出,較好解決了產能過剩問題。

2. 我國粗鋼生產短流程佔比將穩步提升2.1 城市化穩步上升,預計國內粗鋼總產量短期仍有增長空間

縱觀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均在 40、50 年代至 70 年代有快速的發展。一方面,戰後經濟復甦,各國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化快速發展擴大鋼鐵需求,鋼鐵工業成為許多國家重點發展行業。另一方面,城市化伴隨工業化崛起,從而進一步催生建築、基礎設施等對於鋼材的需求。同時,鋼鐵行業技術發展,氧氣頂吹轉爐與連鑄等技術廣泛應用使得鋼鐵生產能力得以加強。城鎮化伴隨工業化發展,是鋼鐵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參考日本鋼鐵行業產量的增加,其和日本城鎮化發展的速度高度相關,1946-1973 年日本鋼鐵產能加速發展的階段也正是其城市化率快速攀升的這一階段。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普遍規律, 30%-70%這一階段一般是城鎮化率的快速發展區間,對於鋼材需求的拉動也十分明顯。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均符合這一特點。而在城市化率邁過 70%向更高佔比提升時對鋼材需求的拉動卻不明顯。我們認為可能是城市化的前期伴隨著工業化,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是城市化的主要拉動,從而拉動鋼材需求。而城市化後期主要由第三產業拉動,對於鋼材需求的拉動有限。對比中國,我國的城鎮化率經過第一階段( 1949—1978 年) 的起步徘徊時期,第二階段( 1979—2000 年)穩定快速發展時期。當前正處於第三階段( 2000 年至今)加速型發展時期的後期,大中型中心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經濟活躍,城市綜合發展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截至 2018 年,國內的城市化率達到 59%,這一階段平均每年城市化率增加 1.29 個百分點。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經驗,我們認為我國城市化率大機率在短期內仍能提升從而拉動我國鋼材需求。

2.2 鋼鐵儲蓄量加大,進口放開有望加大廢鋼供給2.2.1 需求快速增加,國內廢鋼供給緊平衡

廢鋼鐵作為一種可迴圈再生利用的寶貴資源,主要應用於鍊鋼和鑄造生產。國內廢鋼鐵資源按其來源統計,可分為自產廢鋼、社會廢鋼和進口廢鋼。自產廢鋼來源於鋼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報廢材,這部分廢鋼通常只在本鋼廠內部迴圈利用,其產生量與國內鋼廠鋼鐵產量成正比。社會廢鋼有兩個來源:一是鋼鐵製品製造業中產生的加工廢鋼,包括衝壓邊角料、車屑、料頭等,通常在較短時間內就能返回鋼鐵工業;二是各種報廢裝置、汽車、船隻、建築結構等所獲得的廢鋼,稱為折舊廢鋼或老舊廢鋼,折舊廢鋼進入社會大迴圈,經歷的時間跨度大。廢鋼鐵全流通環節是指廢鋼鐵從產生到最後使用的整個過程,即廢鋼從原始狀態經零星迴收(散戶)—集中儲存(回收站)—加工分選(加工企業)—成品銷售(貿易商或鋼廠)的整個過程。

在回收環節,據統計,2019 年我國有資源再生回收企業 9 萬多家,年資源回收量達 3.7億噸,其中廢鋼鐵數量佔 70%以上。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從回收數量來看,我國廢鋼資源的回收量在 2015 年見底後開始回升,2018 年國內10 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 3.20 億噸,其中廢鋼回收量約2.13 億噸,同比增加22.3%,佔總回收量 66.51%。2018 年,我國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 8704.6 億元,其中廢鋼 3925.4 億元,同比增加 28.98%。可見廢鋼在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回顧過去幾年,我國廢鋼資源的回收量在 2015 年見底後開始回升。 在加工環節,根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資料,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廢鋼加工企業的數量未能有確切的統計數量。自 2015 年工信部開展廢鋼鐵加工企業准入活動後,至 2018 年共有 252 家企業成為工信部准入企業,加工能力 7000 萬噸,2019 年各省區市又上報 187家企業,加工能力 4000 萬噸。預計入圍企業(已入圍及待入圍)合計加工能力超過 1.2 億噸,如果按入圍企業能力佔總能力 60%計算,整個廢鋼加工企業加工能力接近 2.0 億噸。2019年,我國廢鋼供給 2.4 億噸,其中鋼鐵企業自產廢鋼 0.5 億噸、社會回收廢鋼 1.9 億噸,進口量忽略不計。將廢鋼加工企業產能和社會回收廢鋼相比較,2019 年我國廢鋼加工企業產能利用率為 95%,供給偏緊。在需求環節,根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資料, 2019 年鋼鐵企業用廢鋼 2.16 億噸,鑄造企業用 2000 萬噸,其它企業用 500 萬噸,合計約 2.4 億噸。近幾年廢鋼需求的快速增加主要來自於鋼鐵企業需求的快速攀升。近幾年鋼鐵企業廢鋼應用量在 2015 年到達階段性低谷,從 2016 年開始明顯增加,2018 年我國主要鋼鐵企業(轉爐+電爐)廢鋼使用量約1.88 億噸,較 2015 年增長了 125%。 綜上,我們認為當前國內廢鋼供需總體偏緊,當前隨著短流程產量的增加以及長流程廢鋼新增量增長,使得我國從 17 年開始廢鋼需求量陡增。而在供給端,由於在廢鋼加工環節目前國內廢鋼加工產能增加不及需求。導致整體供需偏緊,廢鋼價格較高。

2.2.2 儲蓄量增加,加工能力提升,進口放開,廢鋼供需有望邊際寬鬆

對於廢鋼產生量的測算方式主要有兩種:基於鋼鐵蓄積量的測算和基於鋼鐵產品生命週期的測算。(1)基於鋼鐵蓄積量的測算,是以國內歷年鋼鐵積蓄作為分析的基礎,乘以廢鋼折舊比例的測算方法,其中:鋼鐵蓄積量=鋼鐵生產量+鋼鐵進口量-鋼鐵出口量-鋼鐵消耗量。(2)基於鋼鐵產品生命週期的測算,是依據不同型別鋼材的使用量與回收週期為依據的測算方法。美國、日本等鋼廠量相對穩定的國家通常採用鋼鐵蓄積量測算,但由於這一方法沒有考慮到鋼鐵製品的使用壽命相對不適用於中國,主要原因是中國國內的社會 鋼鐵儲蓄量絕大部分是近十幾年產生的,導致折舊廢鋼生成係數遠低於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根據中國電爐鍊鋼科學發展論壇上發表的《中國廢鋼資源狀況及未來電爐流程趨勢》,中國的鋼鐵蓄積總量預計到 2020 年將接近 100 億噸,到 2030 年將接近 130 億噸,中國廢鋼鐵產生量預計 2020 年為 2.09~2.14 億噸,2030 年達到 3.22~3.46 億噸。目前看這一預測由於低估了近兩年國內粗鋼產量從而低估了 2020 年相應的鋼鐵儲蓄量和廢鋼資源產生量。而根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預測,我國廢鋼供給將在 2025 年、2030 年、2035 年分別達到 2.9 億噸、3.4 億噸、3.9 億噸。 近幾年,為了更好地規範廢鋼產業,以及促進產業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標準和支援。2012 年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廢鋼鐵加工行業准入條件》和、《廢鋼鐵加工行業准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意在規範行業發展。2015 年 7 月商務部等 5 部門印發《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鼓勵各類資本進入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和加工環節,積極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資產重組,促進產業集聚和整合。2016 年 12 月,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發布了《廢鋼鐵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中確立了未來五年我國廢鋼鐵行業發展目標。支援鋼企與廢鋼回收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2020 年 7 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其中提到統籌區域內資源配置,發揮現有產能優勢,引導廢舊金屬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推進鋼鐵企業短流程鍊鋼技術應用,支援一批鋼鐵生產企業與廢鋼回收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以精細拆解、清潔提取、高效富集為導向,以智慧化和數字化管理為手段,在區域內培育一批再生銅、再生鋁高值化利用標杆企業。2020 年 10 月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關於規範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稱符合相應標準的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不屬於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自 2020年 11 月 1 日起實施。再生銅的恢復進口,給廢鋼的再進口起到了積極地指導作用。目前《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有望不久後正式釋出實施,廢鋼的再進口越來越近。

我們認為隨著國內鋼鐵儲蓄量的增加,以及政策規範和支援下,我國廢鋼產業將健康發展,產能將逐步提高。同時廢鋼再進口的臨近也能夠進一步增加國內廢鋼的供給,使得國內廢鋼供給可以跟得上快速發展的需求,供需改善下廢鋼價格有望具備價效比。

2.3 廢鋼成本下降將有利於我國點流程佔比提升

鋼鐵製造過程中,從鍊鋼工藝的角度分為“長流程”和“短流程”。從礦石到鋼鐵的“長流程”和從廢鋼到鋼鐵的“短流程”。“長流程”是以鐵礦石、焦炭等為原料,採用燒結爐、高爐和轉爐等裝置生產鋼鐵的過程;“短流程”則是利用廢鋼為主要原料,採用電爐(電弧爐、中頻爐等)裝置,進行廢鋼重熔精煉的工藝過程。我們透過相應公式,可以模擬出五大鋼材以及長短流程鋼材的成本,再計算噸鋼毛利來跟蹤行業的盈利情況。

1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390億美元併購後,阿斯利康在罕見藥領域藥企中實力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