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25家電商公司GMV破百億
今年上榜100家電商公司的總GMV超9萬億元。阿里仍是中國最大電商公司,京東位列第二,拼多多上升至第三位,蘇寧易購和唯品會分列第四、第五位,網易電商位居第六。
對比2010年與2018年前20名的電商公司發現,2010年進前20名的電商公司GMV要達到1.3億,到了2018年進前20名至少要做到105億。8年時間百倍差距。另外,2010年破百億GMV的只有2家,到2018年則有25家。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電商交易規模4.8萬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4.57億。2018年,中國電商交易規模31.63萬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8.29億。8年時間,網際網路使用者數漲了1.8倍,中國電商交易額增長了6.9倍。
其實這個資料一點都不誇張,作為中國頭部電商公司,這8年又何止漲了6倍。阿里巴巴GMV增長14倍,京東增長165倍,蘇寧易購增長520倍,唯品會增長654倍,噹噹網增長6倍,整體平均增長271倍。
發現二:中國電商城市NO.1仍是北京,杭州排名上升
從地域上看,中國電商前100家企業中,其中有34家來自北京,21家來自上海,16家來自杭州,15家來自深圳,9家來自廣州,9家來自南京,3家來自武漢,2家來自長沙,成都和寧波各有1家。北京仍為中國電商中心城市。
另外,在2010年,杭州頭部電商公司僅有阿里巴巴1家,到2018年,杭州進入TOP100電商公司已達到16家。這意味著杭州當地政策開明,也說明地處杭州的阿里確實在人才輸出方面做出重大貢獻。
發現三:電商品類愈發豐富,賽道增多
在品類方面,TOP100榜單中,共有39家綜合類電商公司上榜,生鮮類電商公司有18家,母嬰8家,服飾7家,3C 7家,輕奢/奢侈4家,酒類,珠寶各有3家,文玩,美妝,鞋服,鮮花各2家,圖書,食品,寵物,醫藥,家居各1家,共有17種品類。
統計資料發現,2010年電商公司品類主要集中在綜合類,服飾,女性,3C數碼家電,圖書,箱包,鞋類。到了2018年,品類豐富度已從7種增加到17種。
可見,隨著電商的發展,中國電商公司品類變得細分,垂直化且賽道增多。海豚智庫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消費者消費能力的不同決定了使用者消費相對個性化,而大平臺所採用的千人千面技術仍然做不到真正的個性化;
二是大平臺對不同品類無法做到同等服務,無法為不同品類的使用者提供一致標準服務;三是大平臺品類繁雜,無法針對各種品類不斷變化的使用者需求及時響應創新。
在消費升級和消費分級兩大背景下,流量成為存量概念,電商已開始進入深耕存量市場的程序。所以大平臺雖然有流量,但也因為過於龐大無法面面俱到,無法滿足消費升級和消費分級兩大背景下消費者快速變化的需求,這就給垂直平臺帶來巨大的機會。
發現四:電商公司模式百家爭鳴
在模式方面,2018年中國TOP100電商平臺有B2C,B2B,C2B,O2O,C2M,C2C,F2B,C2B,M2S,S2B2C,B2B2C。從電商形式區分,有特賣,跨境,拍賣,會員制,社交,直播,媒體,內容,二類電商,導購,返利,前置倉,分期購物,二手回收,鑑定,平價零售,社群團購,反向團購,買手製,租賃20種模式。相比過往的以B2C模式和品牌自營模式為主導,現在的電商模式百家爭鳴。
以下為【2019年中國電商TOP前十名排行榜】:1.阿里巴巴 2.京東 3.拼多多4.蘇寧易購5.唯品會6.網易電商7.轉轉8.匯通達9.快手電商10.微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