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國家要對網際網路巨頭們動手了!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

“大型科技公司利用資料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利益。”

12月11日,中央公開表態: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12月11日晚,人民日報發文,勸誡網際網路巨頭:

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不要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在科技創新上要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這一切的訊號都標誌著一件事,那就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社群團購業務,將迎來政府的重拳整治。

搞個生鮮賣菜業務而已,還是低價賣,為啥非要管?

因為網際網路巨頭搞的這個生鮮社群團購,對國家而言有害無益。

生鮮社群團購可以搞,但不是現在網際網路巨頭的這種搞法。

疫情後的商機

過去幾年被屢屢證偽的生鮮電商,在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認可,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令人刮目相看。

中國人買菜必須要去菜市場的習慣,被疫情給硬生生的改變了。

而這一切,被網際網路巨頭給敏銳的發現了。

4月,滴滴下場,成立生鮮電商部門。

6月,國美電器入場。

7月,美團入場。

8月,拼多多入場。

9月,阿里巴巴入場,副總裁侯毅直接任負責人,被CEO張勇定為阿里的1號專案。

11月份,連位元組跳動都要下場了。

網際網路巨頭們簡直都瘋了,無論有沒有電商和生鮮基因,都要來搶這個市場。

為佔領市場,他們給出了0.99元/袋的蔬菜價格,一個社群小販永遠給不出的價格。

因為這個價格,比他們的進貨價還要低,甚至比他們上游的批發商的進貨價還要低。

巨頭們上哪搞來的貨源,居然這麼便宜,賣這麼低價他們有錢賺麼?

當然沒錢賺,賣一袋虧一袋,而且虧損非常嚴重。

滴滴的CEO程維宣稱:

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

燒錢換市場,打垮所有競爭對手後依靠壟斷地位再提價獲取暴利,這一招已經被證明為是一條簡單粗暴可行的賺錢道路,資本特別的喜歡。

實際上,自2010年之後,中國的網際網路領域的成功者靠的都是這套玩法。

不成功的人,也是這個玩法。

還記得1塊錢打車的網約車大戰麼?

還記得點外賣不要錢的外賣大戰麼?

哪怕失敗的蛋殼公寓,其高收低租的虧錢玩法,其實也是同出一脈。

燒錢搶市場,壟斷後再提價。

也就是蛋殼玩砸了,不然過幾年後大家就可以看到房租瘋漲的奇觀了。

當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被淘汰,市場上只剩下3個以內的寡頭時,壟斷就出現了。

今天的你,還能享受到低價麼?

滴滴和美團當年給的補貼,你還拿得到麼?

不被大資料殺熟收個高價就不錯了。

外賣越吃越貴,餐廳越賺越少。

如今,巨頭們把手伸向了你我的菜籃子。

中國有反壟斷法,但幾乎沒有對本國企業用過。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一直是支援本國企業做大做強的。

因為和國外巨頭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實在是太弱小了。

企業小,代表無法形成規模經濟,代表沒有實力參與那些大資本才玩得起的科研創新。

所以中國不僅在鼓勵企業做大,甚至直接推動各種兼併重組。

比如說,中國南北車合併,形成了中國中車。

比如說,寶鋼和武鋼合併,形成了寶武鋼鐵。

企業越大,規模經濟越明顯,而市場經濟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過程。

所以大企業,巨頭企業的出現,是明顯有利於中國經濟的。

規模經濟和壟斷的定義是很相似的,兩者的臨界點非常模糊。

所以巨頭企業就是一柄雙刃劍。

用的好,它就是規模經濟;用不好,它就是壟斷經濟。

評判的標準只有一個,你的存在是不是對國家和人民有好處。

而那種這種低價傾銷,滅掉所有競爭對手再提價的手法,很明顯是雙刃劍裡惡的一面。

這一套,早在100年前就被資本主義國家給玩爛了。

美國的壟斷歷史

美國的第一位壟斷巨頭,是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他建立的標準石油公司,一度壟斷了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對利潤的無止盡追求,讓這個壟斷企業,成為了全美經濟的噩夢。

出於對利潤的本能追求,在獲得壟斷市場支配地位後,石油的價格,被洛克菲勒提升到了市場能接受的極限。

同時他為了一段輸油線路,還果斷地關掉大型煉油廠而毫不顧忌上萬名工人的死活;

民怨沸騰。

老羅斯福總統,就是揮舞著“反壟斷”的政治旗幟上臺的。

1890年,美國通過了《謝爾曼法案》,強制拆分國內的壟斷企業。

隨後,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被美國政府給拆成了34家地區石油公司。

在純粹的市場經濟中誕生出來的壟斷企業就是一個怪物,連資本主義國家都不能接受這樣的怪物。

在隨後的100年裡,美國對於壟斷的定義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但一切的出發點,還是為國為民。

正是因為對於壟斷組織的嚴厲打擊,導致美國的資本透過壟斷賺錢成為了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好不容易花費巨大代價幹掉了所有競爭對手,還沒來得及提價收割使用者,就被美國法院給幹掉了。

冤不冤啊。

沒辦法透過壟斷賺錢的前提下,資本就只能透過科技優勢來獲取競爭優勝者地位。

如果沒有科技優勢,那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資本的利潤會被打壓到無限趨近於零。

出於對利潤的追求,美國的資本只能被迫的湧入了高風險高回報的科研行業。

但中國這邊就不一樣了,國家三番五次引導資本去搞創新,但資本就是不去,弄一些皮毛科研應付了事。

企業不願意搞很正常,資本唯利是圖,只聽從利潤的指揮,這是他們的本性。

如果透過壟斷就可以輕鬆簡單的獲取大量利潤,那我為什麼要去搞科研創新?

換你是資本,你也不會去。

美國企業最喜歡打的是科技戰,透過科技的優勢,把成本幾毛錢的晶片賣你幾十塊。

而中國巨頭最喜歡打的是補貼戰,透過不斷的燒錢搞死所有競爭對手後,統一提價30%,坐地收租。

一樣可以賺大錢,那麼麻煩的搞科研幹嘛呢。

時代的改變

曾經的中國,確實不適合搞科研。

因為太窮,人才也太少。

很多企業剛崛起的時候,整個廠的研發部裡,沒幾個本科生,甚至連人都沒幾個。

別說自研,有本事山寨就已經很不錯了。

絕大部分企業,只能山寨別人的山寨產品,甚至還要靠挖山寨廠的技術員,才能獲得山寨技術。

而歐美國家,也對中國的研發環境進行全方位的打壓。

西方有一個瓦森納協定,對中國的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限制。

限制分為兩部分,首先是禁售,清單之內的技術和產品,如果中國沒有研發出來,那麼一律禁售。

如果中國研發出來了,那麼這個技術和產品就會被移除出瓦森納協定,歐美企業開始對中國進行瘋狂的低價傾銷。

低價傾銷的目的,是讓剛研發出這個產品和技術的中國企業賺不到錢,從而沒有能力進行技術更新,甚至破產。

這兩個維度的絞殺,讓中國的研發環境變得非常差。

花費巨大代價,冒著巨大風險去搞高科技。

如果研發失敗了,那麼整個公司破產。

如果研發成功了,那麼還是賺不到錢。

透過紮紮實實做科研發財的企業,真的沒幾個,也就華為殺出了重圍。

而因為搞研發而破產的企業,數不勝數。

只有高風險,沒有高回報,還有誰願意去做這件事呢?

中國不能只靠一個華為。

以前的中國太落後了,具備極大的後發優勢,所以哪怕不靠科研,中國經濟也能迅速騰飛。

但那是以前的時代了。

如今的中國,必須要考慮自己的科研問題。

搞科研,壓著企業去搞是沒有用的,唯一辦法就是搞好科研環境。

而搞好科研環境的第一步,就是讓認真搞科研且成功的企業,能賺到錢。

第二步,就是讓不搞科研的企業,賺不到錢,至少是賺不到大錢。

而那些透過危害社會利益賺大錢的行為,更是應該被嚴厲打擊。

貧富差距和社會穩定

搞個生鮮團購業務而已,怎麼就危害社會利益了?

網際網路巨頭的介入,雖然沒有創造什麼核心科技,但至少會讓這個領域更有效率。

這話確實沒錯。

某種意義上,提升效率也是科技的一種體現,所以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喜歡稱自己為科技公司,這個稱呼其實也沒錯。

但網際網路巨頭的科技所帶來的效率提升,本質上都是透過壓縮人力來實現的。

本來1萬個人乾的活,如今100個人就可以幹了,然後收1000個人的錢。

這本來也不算壞事,某種意義上還是好事,畢竟當年的工業革命發明的機器,乾的也是同樣的事。

但我們考慮事情,不僅要考慮長遠,也要考慮眼前,做一件事必須要配合時代的背景。

什麼叫時代的背景?

疫情後,總理為了保就業,提出了地攤經濟,千方百計的保護低端人口的飯碗,這就是時代背景。

還有中國的扶貧,耗費了巨大代價去提升低端人口的生活水平,這就是時代背景。

如果單純從效率上考慮,那麼我們是沒必要搞什麼地攤經濟的,也沒必要去扶貧。

優勝劣汰,不行的人直接淘汰,資源應該給那些優勝出來的精英。

但如果真這麼搞,就會出現巨大的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來買單。

社群生鮮電商真搞成了,這些小攤販的飯碗就全都沒了。

如果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我們還搞地攤經濟和扶貧幹什麼呢?

更別說巨頭資本壓根就沒打算和這些小攤小販來搞正常的市場競爭,而是透過低價傾銷,利用資本的優勢把這些弱小的攤販給統統直接碾碎。

我可以虧錢賣一年,但小攤販你能一年沒有收入麼?

你下個月的房租還交不交了,孩子的學還上不上了?

惡意低價傾銷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底層民眾的利益,不僅僅是損害了小攤小販,還損害了那些買菜的普通居民。

因為資本是要逐利的,而不是做慈善的,他今天虧出去的每一分錢,壟斷之後都一定要賺回來。

透過壟斷,在明天的漲價裡,從你的口袋裡硬生生的掏出來。

等你門口的菜市場被資本給徹底玩死,方圓3公里之內都沒有菜可以買的時候。

我每斤提價5毛錢,你買還是不買?

菜價在極低和極高之間反覆切換,會帶來市場的混亂和劇烈的震盪。

這種惡性競爭是純粹的社會內耗,沒有給中國帶來一絲一毫的價值。

資本做大之後,不能只想著賺錢,還只想賺最輕鬆最簡單的錢,而不想負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這種行為連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會允許,更何況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

只想靠壟斷地位賺錢的資本巨頭們,早晚都會付出代價,巨大的代價。

你們已經賺了那麼多錢了,能幹點正經事麼?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千萬不能最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