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王冠”近在咫尺還是遙不可及?

風品:藍山 胡佳

冰火兩重,應是2020新能源車企的年度關鍵詞。

上半年疫情冰封、市場銷量慘淡,下半年供銷兩旺、股價持續高熱。

伴隨翻雲覆雨,一眾車企也開啟開掛模式。截止12月14日收盤,特斯拉年內漲幅630%,坐穩全球市值第一車企;蔚來暴漲944%,成為年度車企市值漲幅王;比亞迪AH股分別上漲251%、349%,躋身中國第一市值車企。

熱度撩人,泡沫幾何呢?

作為全球第一市值車企,大摩給出90美元的地板價,一度引發股價下跌。的確,以639.9美元股價計,特斯拉擠泡沫空間超80%。

不止外界,馬斯克也在5月曾言:特斯拉股價“過高”。本月更發警告,如未來利潤不及投資者預期,公司股票就會“像被大錘砸扁的甜點一樣遭到碾壓”。

看來,即使頻頻打臉華爾街,馬斯克依然保持冷靜,明白捧殺的代價。

01

淨利三年降與單季暴漲 市盈率138倍

LAOCAI

那麼,國內王者比亞迪呢?

說千道萬,也是業績說話。

12月14日,俞敏洪成為比亞迪漢EV車主,王傳福親自交車的新聞刷屏;更早的9月,形似一幕也出現在曹德旺身上。

不得不說,大佬站臺,比亞迪確實善於造勢。

2020年7月,比亞迪漢新品上市。當月銷售1205輛;8月、9月、10月接連越過4000輛、5500輛、7500輛關口。11月比亞迪官方銷量達10105輛。整體看,9月、10月、11月其新能源車銷售增速明顯,11月新能源車銷售2.67萬輛,同比增長138%。

持續飄紅,形勢大好。不過,也別忘了上半年的痛。

2020前三季營收1050.23億元,同比增長11.94%;歸母淨利34.14億元,同比增長116.83%。第三季度營收445.20億元,同比增長40.72%;淨利17.51億元,同比增長1362.66%。

一季度營收196.78億元,同比下降35.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僅1.13億元,同比下降85%。

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62億元,同比增長14.29%,但營收同比減少2.7%至605.03億元。

營收降低,主要受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縮水影響:收入320.72億元,同比減少5.62%;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233.80億元,同比增長0.2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收入47.91億元,同比增長7.59%。

拉開維度看,今年第三季淨利的四位數暴漲,也是比亞迪的顛覆時刻。

2017年,比亞迪營收1026億元,同比增長2.36%。歸屬上市公司淨利約40.7億元,同比下降19.51%;

2018年,營收1300.5億元,同比增長近30%,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8億元,同比下降31.63%;

2019年營收1277.39億元,淨利僅16.12億元,營利雙降,淨利降速超40%。

三年間,淨利持續下滑,且降幅加快。今年一季度,淨利潤1.13億、淨利潤率僅1.26%,簡直低到了塵埃裡。

反觀同行,吉利汽車2019年營收974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81.9億元,淨利潤率達到8.4%。2020年上半年收入368.20億,淨利潤23.20億。

換言之,吉利汽車用近一半的營收體量,創造了超比亞迪超4成的淨利收入。

截止12月15日收盤,比亞迪A股股價174.7元,市盈率138,市值4766億元;吉利汽車23.05港元,市盈率44.94,市值2262.54億港元。

是否有泡沫、泡沫幾何,各位自做評價。

02

升降之間 市值底色

LAOCAI

重點還是看比亞迪今年的業績反轉。

眾所周知,按照計劃,2020年後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完全退出。

然突發疫情,打亂了行業程序。2020年3月底,最高層會議決定,新能源車補貼和免購置稅延長2年。

作為新興戰略產業,從引進特斯拉“鯰魚”、新能源汽車補貼、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都只有一個目的:加速我國新能源行業儘快成熟,促進車企競爭力提升進而彎道超車,將汽車消費大國升級為汽車製造大國。

良苦用心,極大助推了國產車企的蓬勃發展,但是否也滋生了一些依賴行為呢?

以2019年為例,比亞迪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14.84億元。據此計算佔利潤總額比例達91.95%。

2020年3月,比亞迪收到2017年度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13.4億元;比亞迪表示,這將有助於提升公司現金流水平,降低財務費用及資產負債率。

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比亞迪資產負債率由61.81%逐年提升至68%。負債總額由896.61億元增至1330.4億。至2020年9月末,比亞迪資產負債率65.53%。

現金流方面,2017年至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逐年改善,2017年由負轉正,2019年增至147.41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經營現金流淨額286.63億,同比增長647.87%。

2020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比亞迪第三季度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雖達10億元,但扣非淨利潤仍有15.77億元。

客觀而言,今年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佈局不斷:刀片電池推出和外供、多款新車上市、核心零部件分拆運作等。尤其是新品漢、改款旗艦車型唐,成為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增長主力。疊加電池及手機業務的穩健增長,盈利改善、業績高增也在情理中。

但值注意的是,同期,其合同負債和應付賬款也在大幅增長。

2020年9月末,合同負債74.20億,同比增長66.92%,主要是口罩業務帶來的預收款;應付賬款320.01億,同比增長53.73%。同期,比亞迪應收賬款規模達389.08億元,佔總資產比例16.67%,佔淨資產比例48.37%。

換言之,口罩業務對其業績有不小拉動力,但這是一個短期效應。且應收賬款高企既增加現金流壓力、壞賬風險也不容小覷。

主營業務擴張才是關鍵。

一直以來,比亞迪補貼在淨利中佔比較高的情況,讓其盈利能力受到質疑。即使今年業績高增,也有輿論將其多歸為國家扶持的大環境使然。

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補貼當中不包括通常所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其作為汽車銷售對價計入營收中,因而直接影響的是汽車單價和銷量。

中汽協資料,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8萬輛和20.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1%和104.9%,產銷第5次重新整理了當月曆史記錄。除比亞迪漢,五菱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 3等車型也很熱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令人擔憂。但隨著各項舉措推出,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下鄉”起到很好市場拉動作用。幾個月內近30家企業的60多款車型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初步估算拉動整個市場銷量近20萬輛。

可見,強大扶持力下,銷量回暖者不止比亞迪一家,相關車企及產業鏈都在受益。

截止11月末,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16萬輛,僅相當於2019年同期的74.3%。全年低於2019年已是定局。而從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看,專家預計全年將達130萬輛,增幅接近8%。

同時,中汽協資料顯示,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9.3萬輛,同比下降37.4%,而同期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同比下降58.3%了,燃油車銷量卻上升18.9%,新能源車銷量佔比從2019年上半年63.8%降至2020年38.3%。

升降之間,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整體競爭力、抗風險力是否有待提升呢?

即使業績反轉、甚至淨利有望突破歷史,仍遠未到彈冠相慶的地步。中國車企市值第一的王冠成色幾何,也有待時間考量。

03

何以痛失全球銷冠

LAOCAI

比亞迪主營分為三板塊:汽車及相關產品、手機部件及組裝、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

2020上半年,汽車及相關產品收入320.7億、佔比53%,手機部件及組裝收入233.8億、佔比38.6%,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收入47.9億、佔比7.9%。

不難看出,汽車板塊在比亞迪盈利體系中扮演核心角色。

2019年,比亞迪手機板毛利率僅9.35%,而汽車業務毛利潤138億,毛利潤率21.9%。

這是一個強悍資料,當年特斯拉才20%的毛利率。

同時,比亞迪售出的52萬輛機動車中,燃油車27.2萬輛、佔比52.4%。如剔除燃油車,其新能源汽車毛利潤或更高。

如何做到的呢?

業內人士指出,技術及產業鏈深耕有望推動比亞迪單車盈利改善。

並非誇大之言。

看看最近的汽車晶片短缺話題,或有更深體會。

與大眾的慎重表態反差明顯,比亞迪曾對媒體迴應,公司在新能源電池、晶片等方面有一整套產業鏈,不僅可充分自給,還有餘量外供。

這份底氣有實力打底、比亞迪涉足造車前,是從電池及手機配件起家,2005年組建IGBT研發團隊,2009年推出首款車規級IGBT 1.0技術,2012年IGBT 2.0研發成功。

2018年,其推出IGBT 4.0產品,電流輸出、綜合損耗及溫度迴圈壽命等關鍵指標超越了英飛凌等主流產品,產能達到5萬片,並實現對外供應。此外,比亞迪正加碼對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SiC的研究,有望實現全面自主可控。

技術為王,也不是沒有理由。2013-2019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由28.72億元增至84.21億元,7年累計研發投入379.73億元。

再看新能源電池,今年3月,比亞迪自主研發出“刀片電池”,並應用在比亞迪漢純電車型上,續航里程達605公里,百公里加速3.9秒。目前,比亞迪已計劃擴大生產刀片電池的重慶弗迪工廠產能。同時第二座刀片電池工廠在長沙基地建成,明年4月全面投產。

回望2020年,比亞迪新能源動作頻頻,成立弗迪系公司、與豐田合資公司落地、釋出刀片電池等,都意在打造全產業鏈。

可以說,比亞迪在晶片、電池等領域的戰略佈局,也是其今年業績改善的重要考量。

不過,挑戰也依然嚴峻。

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電動車毛利潤率24.4%,反超比亞迪汽車業務0.5個百分點。

第三季度特斯拉總毛利 20.63 億美元,整體毛利率23.5%,車輛毛利率高達27.7%。

要知道,這是特斯拉連續降價的基礎上做到的。

行業分析師李晨表示,規模效應與產業鏈把控是車企業績的最核心競爭力。伴隨產能的持續釋放,及全產業鏈延伸佈局,兼顧成本優勢及品質品牌優勢的特斯拉仍有價格下調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產業鏈佈局同樣彪悍。除了中國工廠,其也在歐洲加緊佈局,將建設一座年產能100GWh的電池工廠。12月15日,媒體最新訊息:特斯拉將在印尼建設電池工廠。

那麼,為何非要拿比亞迪與特斯拉相比的?

實際上,比亞迪電動車佈局位元斯拉的第一款電動跑車要早4年。

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車賣出61722輛,佔據全球佔據11%份額,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之王。此後連續兩年蟬聯。

然2018年,王冠被特斯拉摘走了。

之後,這位技術顏值並舉的攪局者,一路獲粉無數。甚至有人說,電動汽車只有兩種,一類是特斯拉,一類是其他。國產化以後,其銷量更是遙遙領先所有國產電動汽車。

反觀曾經的王者比亞迪,暗淡許多。

2019年,是中國車市有史以來補貼降幅最大的一年,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全部取消。

疊加整體車市不景氣,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229506輛,同比下降7.39%。比亞迪也錄得營利雙降,三年最低淨利額。

今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22192輛,較去年同期下滑69.6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下滑69.79%,新能源商用車下滑65.46%。

除宏觀環境,特斯拉強勢崛起也給比亞迪帶來不小壓力。

以2020年為例。1、2月在華銷量3000輛;3月,Model 3在華銷量1.02萬輛。上半年Model 3成為銷冠達到45745輛,是第二名比亞迪秦EV20588輛的一倍有餘。

2019年,特斯拉銷量367820輛。比亞迪為229506輛。

2020年1-9月特斯拉全球共交付新車31.9萬輛,全年總銷量目標為50萬輛。而依上文所言,比亞迪全年大機率不會突破2019年的23萬臺。

加速奔跑中,比亞迪差距在不斷加大。

何以至此呢?

新能源專家吳輝認為,補貼大幅退坡後,自主新能源車暴露出競爭力並未明顯提升的問題。

可謂一語中的。

12月8日,工信部發布訊息: 近日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比亞迪秦(插電混動)位列其中,問題為備胎標識不符合要求。

不止老車型,前文7月上市、被大佬熱捧的漢也在車質網出現投訴。

11月26日,使用者在車質網投訴稱“本人2020年5月31日和比亞迪4S店佳簽訂購車意向書,9月5日完成付款及貸款手續;2020年9月14日提車;2020年10月11日發現車輛車機有比亞迪展廳圖片,分析認為是案涉車輛作為展車用於商業展示供消費者體驗。展車出售,未提前告知,涉嫌銷售欺詐。提車當天發現電子駐車問題,後續在佳修理;當前還存在問題:1、後視鏡回到設定位置有偏差,須經常調整後視鏡;2、副駕駛座椅通風異響;3、行車記錄儀SD卡槽不能彈出SD卡。”

11月12日,使用者在車質網投訴稱“5月24日簽訂意向書,上海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人員在微信聊天中多次表示意向書也沒關係不急,等我的車到了再轉成正式定車合同,我還真信了他就一直沒轉成正式合同,之後他就說一直沒車,以至於拖到11月置換補貼都快過期了還沒車,逼的我沒辦法就去他們店,結果到店又一大堆承諾不肯兌現還把我老公送進派出所。甚至在最後溝通中,對方仍不肯兌現承諾,就連微信聊天裡最基礎的承諾送貼膜都不肯兌現......。

造車,是門技術活,也是慢功夫。尤其對新興的新能源汽車而言,核心技術、造車工藝及配套售後的不成熟性,讓駕乘體驗成為車企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即使貴為王者,也無玩火勝算。

04

長板與短板 王傳福王冠之思

LAOCAI

從此看,比亞迪的長短板也就很清晰了。

長板看,產業鏈把控、量產能力都不缺,新推出的刀片電池,在空間利用率、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等方面也優勢明顯,亦或讓不少國人產生與特斯拉掰手腕的期許。

短板看,品牌號召力及整車品質力是關鍵考量。

有輿論認為,比亞迪之所以毛利高,在於技術壁壘與品牌溢價。前者認同,後者有低階紅味道。

相位元斯拉的高階品牌屬性,比亞迪曾長期在中低端遊走,即使換標也招來頻頻吐槽。甚至,有文章稱,個別車主喜提比亞迪漢後,會摳掉車標。

做法令人氣憤,但是否也值比亞迪反思呢?

2019年3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投訴情況分析》報告,比亞迪品牌位列在第一位。649件投訴中,售後服務佔了279件,質量佔了81件、虛假宣傳佔了53件。

風起於青萍之末。

2018年,也是比亞迪痛失全球新能源車王冠的第一年。舒服日子太久,便忽視了專業與敬畏。一旦強競品入局,難免措手不及露出問題之態。看看上述問題表現,比亞迪丟失全球王冠,可惜中、偶然中是否也有必然因素?

假如時時精進、打磨高品、提升全程使用者體驗,比亞迪是否也有另一番光景呢?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截止2020年12月15日16時,黑貓投訴上比亞迪相關投訴255條,售後、合同、質量、虛假宣傳等依然是高頻投訴詞。

2020年10月,比亞迪曾預期2020年累計淨利將達42億至46億,這意味著其或將一洗三年淨利三連跌的窘態。

只是,有這些就夠了嗎?

全球新能源車王冠還有多遠、是變的近在咫尺,還是變的遙不可及呢?

別忘著,補貼扶持也只有兩年延期。同時,實現規模化、產業鏈深耕、佔據品牌優勢的特斯拉仍有價格騰挪空間,伴隨價格降維打法,比亞迪乃至整個造車業又竟如何應對。

銷量翻紅、股價飆升,說白了也是數字而言,最終還是要實力打底。

市場會大起大落,資本本身亦有兩面性,關鍵是要不被眼前繁華亦或泡沫迷眼。

曾經,全球新能源汽車王冠就那麼失去了,且漸行漸遠、冷度逼人;如今,手握中國車企市值王冠,身負萬千眾望、熱度撩人。

冷熱之間,虛實之間,什麼才是永恆王冠是否也應有新思考?

得口碑者,得天下。市場的,最終要歸於市場。

比亞迪亦或王傳福如何捍衛、如何取捨呢?

逆境順境看襟度、看定力、看眼光。

15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一個酒蒙子對螞蟻金服的一點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