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定,人若浮萍
對於很多人來說:股市就是一個坑接著另一個坑。心若不定,人若浮萍。
我見過很多投資界的人物在我面前倒下,有幸見過呂梁(新股民百度一下就知道)倒臺時封疆大吏的惴惴不安。更有幸見過閩發證券一環扣一環的投資失敗,11月某朋友私募產品清盤,就在上週某身價幾億的朋友鋃鐺入獄。他們都是投資界的精英,高潮時呼風喚雨,低潮時身陷囫圇。人生處處是陷阱,那裡能安身?
今天面前幾棟樓是他的,明天身無一文,這就是投資。最可憐的一個朋友,在等離子電視上投資一個億,那個時候的一個億相當於現在的5—10個億。沒想到等離子被液晶打敗,所有錢全打水漂。之後掙扎幾年,招招用的都是賺快錢,以至於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旗下資產不得不清算的一乾二淨。此人資金來源是炒樓和炒法人股而來,不可謂不是智高一等,堪當和劉益謙同等思維能力。但,缺乏足夠的耐性,次次都是賺快錢,幾毛錢的法人股便宜的不能再便宜,留到現在都能翻幾十倍。天妒英才,英才戒急用忍方能成大才!
很多時候,人的能力高低不一定決定命運,懂得害怕的人也許能活的最好最久!我活著因為我膽小,我活著因為我比別人傻,我活著因為我心定!心定則身定,身定則萬事可期。
人生處處有機會,最可怕的是沒有本錢。我膽小所以我時時都有本錢,誰能知道那次一定對那次一定錯呢?索羅斯也有輸的尿褲褲的時候,巴菲特也摔過四仰八叉,但是他們都膽小,別看他們出手的時候很大氣,骨子裡都是老謀子,不見兔子不撒鷹,見了兔子也不撒鷹。想當年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兩次市場展試身手,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一次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長期資本管理”,另一次是2008年“白金木林資產管理”。實盤如刀,刀刀要人命!舒爾茨著名的言論有:“市場是沒有效率的,但我們使得它有效率”。這樣言語的人,其行為會多麼可怕,所以兩次都清盤。當“長期資本”(虧40億美金)求助巴菲特注資的時候,巴菲特很客氣的陪著喝一下午茶,客氣接待,出錢再考慮考慮。巴菲特為什麼不接管雷曼?最近又大舉加倉富國銀行?銀行破產的很多,巴菲特先生為什麼有選擇性的投資?他是不是膽小鬼,雷曼接管肯定很便宜,為什麼不出手?
活得久才是硬道理,短期的收益未必是一生的福祉。實盤多年,我清楚自己能力的範圍,就那麼一小點,那就賺那麼一小點的錢,賺的心安賺的清閒。這幾年看錯的行情很多,聯通看錯、2010年10月看錯,這次又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一次錯誤都是一次大洗禮,都是一次大的飛躍,在錯誤中反省,不斷提高,感謝每個重大錯誤帶來的提升。既然沒有辦法準確加精確,那就用模糊理念射擊,只求個概率也可!世界有幾個人能精確呢?出手做實盤的時候,一定要賺錢,不出手那就等著吧!
不論對錯,我都沒有衝動。不論行情怎樣,我都不會輕易出手。賺錢看天,不賠錢看自己。誰知道會漲多少?誰知道會跌多少?唯一就是要穩得住,穩不住的人,不是追漲就是殺跌,兩三下資金賬號就玩完。
這次行情起來的突然,就是資金按照沒有新股發行,市場預期經濟會議利好,凶猛拉昇銀行等權重股的結果。有人膽大妄為,敢於逆市做盤,敢於在年底前賺一票玩個樂子,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多頭鬱悶半年,發個彪不正常嗎?
股市就是賭場加菜場,有人就敢拉銀行,賭後續有人跟,賭更多的人會熱火朝天。他開他的賭局,我準備我的過年,由他去了,呵呵。歷史上多少行情迎面而來,插肩而過,有幾個發財的呢?今年賺夠了,做個逆回購,優哉遊哉何樂而不為呢?天下雨由它去,即使行情來,結果幾人歡喜幾人愁?這次行情過後,該哭的哭,該笑的笑,哭的還是那群人,笑的還是那群人。逃不掉的宿命!
股道人生,人生的成就和閱歷、能力、性格息息相關,和一個人是不是能被環境調動極其相關。心若不定,身弱浮萍!
有人看好銀行,我就不看好。就像有人喜歡言情劇,我喜歡歷史片,有什麼大不了。沒有任何力量能讓我改變看法,除非有很有必要修正。心若不定,身弱浮萍!不論是證券還是期貨,一個實盤盈利的都是心定如泰山的。輸的最慘的是追漲殺跌,沒有事先風控的持倉的!
股市期貨十幾年,什麼沒見過?凡是研究技術指標、江恩、波浪等,一個實盤盈利的都沒見過。最多就是資金原地踏步,十年後貶值的剩下十分之一的。問一下實盤翻過十倍的,有一個相信技術指標的嗎?呵呵,相信的資金都過不了100萬。
至於現在的行情,資金敢打銀行,誰知道哪裡做頂?就像我不知道它那天開始也不知道它那天結束。頂住銀行炒個股是現在的格局,而我不是炒家,更不願意年前參與任何單邊做盤。過聖誕節、過元旦、過年吧!辛苦一年,休閒一下。為明年備戰程式化交易,這才是大戰,呵呵。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打好基礎的,若干年的付出做基礎。心若不定,身弱浮萍!不是事先準備好,沒有許多年鋪墊,上來想在證券、期貨市場賺錢,幾乎是做夢。最少5年一個週期,大浪淘沙之後才有極少數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讓我做高頻,讓我做短線肯定成功不了。我僅希望部落格給會成功的、具備成功素質的投資者一條指路燈,在人生哲理上找到捷徑。
我把自己看得最重的幾條羅列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1、該膽小的時候膽小,該膽大的時候膽大,沉得住氣比敢於出手更重要;2、週期性投資能富即三代,賺到會收手才是高人; 3、財富源自短期暴利或每年20%的長年累積,這兩點都不容易,都要有一顆抵抗誘惑的心;4、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積累能力最少5年,財不入急門;5、根據自己的性格尋找適合的交易模式,高頻、短線、基本面、技術派不同人有不同的強項,揚長避短才是智者;等等等等。
其實每個做實盤能賺錢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行情看對看錯很正常,出錯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也許這個市場就沒有實戰人士寫部落格,才會對對錯看的很重。我一朋友某天做股指聽我的賠了,晚上一起吃飯,他說他賠了。我問他難過嗎?他說什麼難過不難過,很正常的。這才是我的朋友,每年獲得50%穩定收益的。對錯不要太正常的事情!他持倉不要太穩定,十次要砍倉六次,賺的時候狠狠的拿,賠的時候跑的比兔子還快。
技術分析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基本面派嘲笑技術交易者是江湖道術、騙子,不屑與伍,他們攻擊技術派的主要理由有兩個:第一,技術分析的預言自我應驗;第二,到底能否用過去的價格來預測下一步的價格方向?
我們分別看上述基本面派兩個的攻擊點,是否有合理性:
(1)技術分析的成立,是否自我應驗的結果?
什麼是自我應驗?基本面派認為,技術分析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他告訴大家一個東西,例如60日均線能提供支撐,技術派們都知道了這個結論,於是當價格跌到60日均線時,技術交易者同時都採取了同樣的做法,那就買入,都買入的情況下,支撐了價格,使價格在60日均線得到了企穩,事後來看,60日均線提供了支撐,這就是技術分析的自我應驗。
也就是說,基本面派認為,技術分析的成立,都是先有個技術提法,然後技術派們在此時,根據此提法,都採取了同樣的行動,導致事後技術提法成立了。 意味著這種東西是缺乏邏輯依據的,是存在人為操縱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實基本面派並沒有深層次地了解技術分析理論,技術理論有幾十種,僅技術指標一項,就在80種以上,其中僅均線而言,有的採用20日均線,有的採用55均線,有的採用60日均線、、、等等,技術派們所採取的技術理論是複雜、多樣化的,不同的交易者會採取不同的技術理論,而且還可能是多個技術理論的混雜,他們怎麼可能會在某一時刻採取同樣的行動?
而且即使他們採取同樣的一個理論,那麼不同的技術交易者,對價格的同樣現狀,歷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以形態理論為例,價格形態是客觀的,而研讀形態不全是一門科學,有一定程度的藝術,具體以M(雙頭)來說明,M形在完成之前,頸線的確定不是固定的,對交易量和持倉量變化程度的認識也不是固定的,所以對是否是M形會存在較大的爭議,很可能被一些分析者認為是矩形,誤認為是持續形態,等等,總之,圖表形態從來沒有清楚得“能讓有經驗的分析師們”意見都一致的時候,即便大多數分析者預測差不多,但他們也不一定在同時以同樣的方式入市,可能提前入市,也可能確認後入市,也可能反撲時入市、等等。
圖表形態例如M形,絕對不是某個人首次異想天開地提出來,然後全球的投資者都跟從,就被人為操縱,就被技術派使用,然後就自驗成立了,例如形成M形就看空,技術派都知道了,然後M形成,大家就同時做空。這是不可能的,除非這個人是上帝,為人類規定好了一切規律。關鍵在實際的交易中,形成M頭,行情真的不一定會跌,假訊號很多,成功與失敗,可能一半對一半,所以從這個概率上講,根本就不能說技術分析的自我應驗,因為還有一半左右的M訊號是失敗的,如果大家都採取同樣的行動,那至少90%以上,都應該成功,實際上根本不是。
實際中,某個圖表形態在開始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後來被某個人發現了,並且提出來,其他人就用過去的歷史資料來檢測這個形態,發現吻合率相對比較高,在預測未來走勢的時候,也是屢屢得手,於是該圖表形態就形成一個技術理論,被傳播開來。
而且在實際的交易中,主力或莊家,都很喜歡逆技術分析,來洗滌技術交易者,例如在準備拉昇前,先來一個向下跌破的技術訊號,讓很多人根據看空的技術訊號,多單離場或者做空,然後再迅猛上拉,現實中很常見,經常見到,太多的假訊號,所以技術理論根本就不可能讓大家的意見能達成一致,更不可能採取同樣的行動。實際中,大部分時候都是震盪,技術分析的假訊號很多,成功率是比較低的,大概率上都是假訊號,所以技術分析的自我應驗,是不存在的。
(2)到底能否用過去的價格資料來預測下一步的價格方向?
基本面派攻擊技術派的第二點,認為:技術派是拿盤面上過去的價格作為依據,來判斷下一步的價格走勢,而決定盤面上價格下一步走勢的,應該是盤後的基本面因素,是供需、國家政策、公司業績、價格怎麼可能會決定價格下一步的走勢?這是毫無邏輯、是可笑之至的。
技術分析是用來預測行情下一步走勢的麼? 當然了,網路中或現實中大部分技術交易者,不太懂技術分析的精髓,比葫蘆畫瓢,會去預測行情,或者為了顯示自己水平之高,或為了欺騙外人、粉絲們,去預測行情,預測對了就大力吹捧,預測錯了,就刪帖、全刪,或者壓根不提,只留下或只反覆重複提預測對的行情。導致技術分析給人的感覺,是用來預測行情的,給基本面派留下了授人以柄的依據,被基本面派嘲笑。
實際上,技術派交易的精華是跟隨趨勢,跟隨交易系統,反對預測下一步的行情,請記住,是反對預測的,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技術交易者,才會去預測行情。所以我們常見的純技術交易高手們,很少去談行情,去談行情的下一步走勢,因為他們不預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下一步的走勢,跟隨他們的交易系統即可。
那麼既然技術派不預測行情,那麼他們是如何獲得利潤的呢?技術派盈利的核心是成功率和盈虧比,對於趨勢交易者而言,成功率也就30-40%左右,成功率相對比較低,所以他們談不上去預測行情,如果靠預測行情賺錢的話,那成功率需要在70%之上,才能盈利。他們靠的是盈虧比,盈虧比大於3:1,他們就可以獲得利潤,當然了,本身盈虧比也是無法提前預測,他們也不會去預測行情未來的盈虧比,所以他們才提出“讓利潤自由奔跑”的理念和口號,通過截斷虧損和讓利潤自由奔跑,兩個手段來使盈虧比 合理化,絕對不是提前預測的。
(3)技術理論成立的真實原因
基本面派覺得技術分析不靠譜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不了解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其實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群體規律,大致意思是指,個體的運動是沒有規律的,但群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即大數定律,就如同量子力學的理論,在微觀世界中,單個粒子的運動是不確定的,測不準是準則,但多個粒子的運動是有規律可循的,能夠發現並利用這些規律。對這些規律的發現和解釋是基於歷史資料和心理學,一些技術理論是可以用心理學來解釋的,只不過在介紹技術分析的書籍中,大都是直接把技術理論提出來,而沒有去解釋背後隱藏的理論基礎。
想發財,需過八道關交易者要發財至少需要過以下八道關:
一、止損關
交易初期,交易者通常入市不久就會遭受損失,甚至是一連串的重大損失。分析自己的交易記錄後,才發現原來其中的一筆或者某幾筆交易導致本金大失血,這時的資金曲線會表現為斷崖式的下跌。
所以,交易者一定要防止發生大虧損的交易,要果斷止損。止損是交易者最先接觸,也是最先學會的一門實戰課程,它能保護交易者的本金支撐到下一關。
二、順勢關
學會止損後,交易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卻猛然發現自己的本金還是一如既往地減少,只是減少的速度慢了很多,即止損止損,越止越損。經過分析自己的交易記錄,發現原來自己很多筆交易的方向有問題,與行情的大方向不符,所以很多交易最終都是止損平倉,這時的資金曲線表現為連續的碎步式的下跌。
如果說不止損會大失血,則不能順勢交易則會慢性失血,導致交易者慢性死亡。所以,即使沒有大虧一筆的單子,但是多筆小虧損的單子累加起來,同樣會使本金越來越少。因此,一定要順勢交易,按照行情的大方向去做單。
三、輕倉關
交易者在做到了既能止損,又能順勢後,交易績效有所改善,逐漸贏多輸少,但此時,快速發財的慾望膨脹,膽子越來越大,倉位也越來越重,終於有一天出現了交易者雖然設定了止損,但市場沒有給予執行的機會,於是資金大幅回撤,甚至出現重大虧損,一筆輸掉了很多,這時的資金曲線表現為總體上行,但偶爾再次發生斷崖式下跌。
這類似於健康的人遭遇車禍,交易中的意外總是不期而至的,交易者要認識到交易生涯中偶然性的重大負面作用,明白期望“一朝暴富”,但結局卻往往是猝死。要防止這種意外發生,就不能重倉,否則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就沒有了迴旋餘地。交易者要輕倉交易,不再急於求成。
四、擇時關
學會了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但在輕倉操作下,賺錢的速度畢竟也慢了,於是交易者恨不得每時每刻都有交易做,恨不得每時每刻都有驚天大行情,整日東征西討,一看到所謂的機會”出現,就一個猛子扎進去。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後發現,資金曲線上大的回撤雖幾乎沒有,但是資金曲線近乎上下波動而無明顯增長。分析交易記錄後發現,原來自己是在行情的振盪期不斷操作,因為沒趨勢,或者說沒行情,因此縱使做得再多再好也賺不到多少,倒是自己的交易費用上升了不少。
所以做交易原來不用每天都呆在市場中,有的時候休息一下反而效果更好,交易者此時明白了張弛有道,一年中只需要抓住那幾次有限的行情即可,不必時時交易。
五、系統關
如果前四關過了,那麼能讓交易者快死、慢死、猝死的主要障礙業已都理清,即該吃的虧都吃過,該吸取的教訓也都吸取了,至此一個較為完善的交易理念初步形成。雖然如此,但交易者還是會不時地犯一下上面所列的錯誤,例如有的時候止損不堅決,或一再放寬止損額,有的時候靈光一閃要抄個底,有的時候一放縱自己就重倉了,有的時候幾筆虧損後,急於翻本又過度交易。總是不自覺地錯了改,改了又犯,彷彿永遠無法杜絕。
因此,交易者必須把交易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操作規則,使之成為可供遵守的紀律。經歷了艱苦的嘗試,交易者終於在此基礎上構建了自己的交易系統,也意識到了一個完善的交易系統必須是初始資金、入場、止損、止盈、加減倉五位一體的系統,不可能先解決了其中的一個,再去解決其他的,所有的關節必須同時打通。
六、自信關
交易系統構建成功了,而且歷史資料測試很理想,交易者心想終於可以輕鬆地賺錢了。但嚴格按照訊號操作後,卻碰到了連續虧五六筆的情況,極端的還有將近二十筆的虧損,交易者此時又開始懷疑自己的系統,認定系統必定有自己不知道的重要缺陷。
具有完美主義傾向和勤奮鑽研精神的人,往往又會陷入到系統的修修補補中,遺憾的是這個問題並非努力就可以解決,也許要經過很長時間交易者才會明白,連輸連錯不過是壞的隨機在起作用,因為交易系統並不適合當時的行情,資金管理的作用之一就是要能熬過這種行情。
七、重複關
經過磨練,交易者明白了虧損是交易的必然組成部分,賺錢的交易不一定是好的交易,虧錢的交易也未必就是壞的交易。重讀經典著作,才發現原來交易的奧祕前人都講過,可惜不親身經歷,就難解其中真義。這個階段交易者已經可以穩定盈利了,但是交易者心中始終存有一個問題:成功是否還有其他捷徑可走呢?換句話說,雖然交易者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統,但是別人的交易系統會不會更好呢?不能為了抱牢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於是交易者又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他系統的設計和測試中來,結果不甚了了。
其實,只有經歷了很多的挫折,吸取了很多失敗的教訓,交易者才會形成自己的交易理念,而系統就是要將這個可行的理念具體化,從這一點看,所有的交易系統都有相同的特點,萬變不離其宗。因此,交易者應專心按照既有系統訊號操作,不斷重複盈利模式,資金才能穩定增長。
八、自在關
通過上述修煉,交易者防止每個錯誤的方法都已規則化,並且每次交易都能做到嚴格執行規則,這時的資金曲線逐漸上行、斜率適當,且沒有很大的回撤,交易者自身也會感覺到交易不那麼累了,雖然還在天天盯盤,但是做單數量越來越少,成功率卻越來越高。此時交易者相信自己的交易系統,也明白系統雖然有一些缺點,但是堅持下去,賺錢是必然的。這時候,交易者定力仍然不足,容易受到外界資訊的干擾,比如自己仰慕的高手的建議、有關莊家主力的報道、似是而非的基本面資訊等,交易者還會因輕信而犯錯吃虧。
這一階段交易者最重要的是修煉定力。隨著心態的不斷改善和經驗的豐富,交易者漸至耳順境界,能輕鬆辨別資訊的真偽輕重,不為外界資訊所擾。此時交易者回顧自己的交易記錄會發現,原來一年之中單子雖不多做,但錢並不少賺,長此以往,必能逐漸達到財務自由。
做最容易把握的盈利交易
根據原則思考和行動是非常有價值的觀念,交易者或是企業家一定要把這一個觀念思想落實到實處,一定要通過“原則”的方式來統籌未來的一切思考和行動。比如說,根據原則思考和行動發展出來的“根據優勢原則思考與行動”,此舉是確保相對的優勢原則等皆是為了突出“原則”,這一點是制勝和盈利的關鍵。從筆者多年來的經驗看,這一原則具有非常大的實戰價值,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去。
一、交易的目的是為了利益
交易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追求盈利最大化,風險最小化。作為利益追求者,應注重目的與實操相結合。一切的交易應以盈利為中心,以承擔最小風險的情況下去獲得更多的機會。這是原則性的問題。比如說,筆者應把精力投資在交易上和銷售以往作品上面,這是確定性比較高的盈利交易,而不是投資更多的精力與成本去“研究”(寫作)更多的作品。
確定性高的事件是相對容易把握的事情,比如銷售己有作品的成本是有限的,可控的,而研究作品(寫作新作品)的成本是不容易控制的,故在權衡銷售與研究時,應尋找一個平衡點。如果新作品能推動以往作品的銷售,當然也是有價值的,但一定要在這兩點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最大的利益。我最近幾年,主要是寫作新作品,對於己往作品的銷售則是放任自然,沒有特別進行營銷,故存在一定的問題,即沒有把厚勢發揮出來,在現實利益變現上面存在戰略的錯誤,從企業家的角度(商業邏輯上分析)來看,我應重點銷售己出版的作品,另外利用時間寫作新作品。如此,或許能得更多的利益。
我們的思考應該圍繞“如何獲得更多的利益”來展開。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是獲得更多利益的基本條件,客戶會用金錢去消費,去購買特定的產品(方案或服務)來獲得某一種特定的需求。作家要有企業家的思維,所作作品應圍繞市場主角展開,生產出能滿足消費者(讀者)需求的作品,唯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此時,作家就是一個成功的作品經理了。一個作家能否成功,關鍵不是作家水平的問題(當然,寫作水平是成功的基本要求),而在於作品本身,一個能為消費者解決問題方案的作品,注重會成為暢銷產品。
企業家對未來的客戶研究與把握,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一定要把客戶服務做好,為他們提供一種他們需求的東西,比如說娛樂或盈利的東西。只有讓客戶持續地享受到好處,客戶才會持久地光顧。如果一個人客戶需要極高的成本去維護,是不容易成功的行業。維護客戶成本越低的行業,成功的概率越大,維護客戶成本越高的行業,成功概率越低。
任何理論或觀念的提煉均來自現實生活,關於利益原則的提煉是來自對現實生活的反思與總結而成。一個人寫作“利益”主題的作品,應圍繞現實生活的所有利益現象進行提煉,慢慢積累成一套可以用之於現實生活的作品。比如,我樂意參與或者喜歡談論“互利共贏”主題的交流活動,也喜歡傾聽有利於我的建議和評論。不喜歡沒有價值的吹牛逼和其他方式的消極聊天。寫作“交易利益”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對於作者本人來說是有益無害的,若是作者能通過公開的方式分享利益思想和理論,讓更多的人因此受益,此舉便能創造社會價值,讓世間更和諧。
人們只在乎自己在乎的東西,喜歡傾聽自己喜歡的人或喜歡的主題,否則就不會“喜歡”,比如,筆者非常討厭“成功者”發表長篇大論的演講,講話的人興奮不己,聽人心煩不己,這樣的現象縷縷發生,說明不只是筆者討厭別人這樣做,而是“普遍性”現象。筆者也不想回答任何個人隱私的問題,當然,不是特別要好的“哥們”,從來不說去諮詢他的隱私,更不會把別人的隱私亂傳。因為隱私是影響別人利益的話題,這種事情儘量不要問別人。
針對上述內容進行小結,概括一下,便可以用“做有利於自己的事情,同時有利於別人的事情,不要做沒有價值的事情。”來描述。若進一步提煉,便成為了一種思想或理論“根據利益原則思考和行動。”
三、人們是根據利益思考與行動的
研究“交易利益”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儘可能多的利益,而不是所有的利益。
人們的思考方式可能不一樣,但目的是一致的,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常的人思考是從一至最後(順序),或是從結果反推到,再從一至最後。筆者的思考有可能是跳躍式的,即有可能從結論(或理論)跳到另一個理論,或是從現象到推理,再到結論。每一個人的思考有可能不一樣,但是對於利益,很多人會得出一致的結論,不管現象是什麼或是行為是什麼,目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即為了利益。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把利益原則植入到具體決策中去,此是務實精神的表現。
若是感覺筆者文采尚可,可以關注筆者的公眾號:股道老蔡(ch224299),隨時為你解答,也有免費課件資料相送,助你在股市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