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證早盤弱勢震盪,午後由券商和汽車等前期熱門板塊的帶動下翻紅。深成指午後也拉昇。創業板走勢強勁,漲幅超1%。截止收盤,滬指微跌0.06%,深成指上漲0.52%,創業板1.18%。兩市合計成交7096億元,勉強破七千億,繼續萎縮。北向資金繼續淨流出3.5億元。
板塊方面,農業和半導體行業走低。這一點我反倒覺得是進場的機會。醫療裝置和航運微漲,值得注意。畢竟目前醫用手套口罩等耗材再次出現供給不足。而出口的集裝箱貨櫃亦由於供給不足,造成中國到美國東海岸40英尺的標準櫃單價上漲了近200%,是之前常態下的三倍。
在檢視陸港通資料的時候,之前總是覺得兩個資料來源的數字有些許差別,但是由於方向沒錯,也就沒有很計較,選擇任何一個就用了。昨天和今天,連續兩天分別發現方向都不一致,所以今天就特別好事兒地去港交所仔細看了一下官方資料。
上圖是本土某資料平臺的資料,下圖是港交所網站截圖。
清晰可見,總成交額的數字還真沒問題。就是算淨值的時候,明顯某平臺的資料有別於港交所官方數字。我也不懂這是啥意思,畢竟A股的盤後交易除了收盤後那麼一會兒的集合競價以外,沒有多少。難道資料某平臺沒有計入集合競價的資料?總之,以後會棄用這個平臺的陸港通資料,以防萬一。畢竟,官方數字為準。
剛才提到了集裝箱的貨櫃,俗稱“箱子”,那今天就聊聊近期“瘋狂的箱子”。
評價集裝箱使用率的平均週轉時間,已經從之前的60天上漲至現在的100天。由此可見,集裝箱使用率降低,也就是供給不足。由於供給不足,則造成集裝箱的運價大幅上升。這一點從下圖的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得到證明。
SCFI是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是以“訂艙價”為準。CCFI是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是以“實際結算價”為準。但是不管哪一個指數,都可以看出是自2002和2009年年有指數以來的歷史最高點。
目前,從中國到美國東海岸的一個40英尺集裝箱的租費,已經漲至5000美元,同半年前相比,就已經上漲了85%。而若干年前,我個人也租過一次集裝箱,我記得僅僅是3000元人民幣而已。
這一輪漲價,如上所述,是由於疫情市場低估了對出口恢復速度的預期,實際恢復的量大於貨運公司的預期,所以貨運公司沒有投放足夠的集裝箱和船期。在這一點上,其實沒有什麼可以噴的。貨運公司一般不是隻考慮中國運出去的多少,為了更划算,他們還需要考慮回來的時候能不能順帶裝些貨運回來。而現在明顯國外的出口沒有恢復得那麼好,所以即便我們自己的出口勢頭強勁,也很難打動船運公司大幅度增加集裝箱的供給,來平抑價格。與此相似的就是航空公司,為了減少虧損的擴大,雖然恢復了航線,但也是減少了兩地不同時段的航班,人為地將過去每天不同時間幾個航班的客流壓縮到一兩個航班裡。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成本由於航班減少而減少,可憐的是從業人員,收入肯定是減少了。所以,抱團取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