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what:什麼是定投?

定投策略:定期購買某一支(或幾支)成長型股票。

這個策略不只用於基金,也用於股票,也適用於“一籃子”股票(股票組合)。

基本上適用於每個投資者,因為它是避險的工具。

定投策略是很好的“避險工具” —— 因為在出手購買的那一瞬間,幾乎沒有任何百分之百確定的辦法去判斷:

a) 當前時間點股價是否處於低點;b) 購買之後的一小段時間裡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

二、why:為什麼要定投?

世人皆知的秘密:

投資成功的核心方法:低買高賣

成長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加上後面的“複利效應”。

這些人盡皆知的秘密很多人死活做不到。

秘密其實是what,不是秘密,秘密的地方在how。

秘密不能做到的原因就是在於你不知道怎麼做到。

低買高賣的相對值和絕對值,都是需要算的,可是真的很難計算。

買與賣到底賣多少,拿多少比例買,拿多少比例賣,都能算出來,但是算的對不對就另說了。

而且公司的實際價值真的太難算了。

定投也是這樣的秘密。

定投是所有人輕鬆能做到,能理解,是一種能做到到有效手段。

三、how:怎麼做定投?

(一)不做伸手黨,拿來主義者。

在投資世界裡,做伸手黨,不僅賺不到錢,還必然賠錢。

這樣意味著自己什麼都不懂就去做,要做到自己能研究、自己思考、自己做選擇,才開始可以做投資。

伸手黨主要是想拿現成的,不想做努力,不願意去做思考,

就好比,別人隨便給你食物,你不做思考自己需要不需要就拿來吃,

如果是食物,我們很容易分辨,這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但是是資訊,我們很多時候可能就不經過思考就拿來了。

資訊的思考需要我們研究、辯證,得到結論。

凡事先動用元認知:告訴自己不做伸手黨。

凡事多堅持幾天,多看幾遍就會發現自己比之前進步成長了,概念清晰了。

如果一件事我們能分清是在幫助我們提高效率,我們就需要虛心接受,這不是伸手黨的表現。

有些幫助是能讓我們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的。 所以在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要分清哪些是可以接受的,

哪些事是淪為伸手黨 的。

(二)做好選擇之後該怎麼做?

假設出於某種原因,根據你的知識與判斷,最終你選擇了某隻股票,你認定它是“成長型公司”,

之後你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設定一個期限,可以是每週,也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個季度;

每個期限到達之時,無視股價的變化,購買等量金額的該公司股票。

定投策略的好處是,除了定期定額購買之外,你什麼都不用做,不用研究 K 線分析技術,不用天天看它的股價,不用關心它的新聞,不用打聽它的種種內幕, 真的什麼都不用管 …… 甚至,如果你能給你的資金判刑超過七年的話,連讀年報都可能必要性不大(這是個很“嚇人”的結論),因為 “年” 這個期限是在是相對來看太 “短” 了。

那麼定投也這麼好,為什麼還是有很少有人真正採取並貫徹這麼簡單有效的安全投資策略呢?

因為很多人都熬不住,因為定投的本質不在於“定期”,甚至不在於“長期堅持定投”,

關鍵在於你研究之後知道,這是家成長性公司,你的收益=公司成長性*定投策略而已。

只有對“成長性極強的公司”採用定投策略才是不僅有意義還有“倍增效應”的做法。更為關鍵得是,這一步做對了,後面就太省事兒了 —— 你甚至不用想“退出策略”,因為退出策略很簡單:

只要公司還在成長,就沒多大必要退出(或者,沒必要退出全部)。

效率和定投策略一樣,只要做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做的事情是對的,效率差一點,結果也是好的。

做的事情錯的,效率越高越倒黴。

這事實上是所有投資活動的最關鍵之處:

所有的投資功課,都是在投資之前完成的 —— 買什麼,什麼時候買,怎麼買,達到什麼指標後賣,怎麼賣…… 所有這些,都是在投資之前完成的功課,而不是投資之後再去“補作業”……

我們學校的學習經常有人是在做功課,是回家做作業,有些還是不到時間不做的習慣,

投資領域的功課,是自己做給自己的,並且還要拿自己的資金去“做實踐”,之後還要用五年、十年的時間去等待功課的結果。

如何找到你這樣的公司呢,沒有標準答案,這是一生都要研究、打磨的、活到老,學到老的。

作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遇到問題時能夠靠自己默默地找到解決方案的人。

(三)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努力才有效果。

做正確的事情,做的慢一點都不會影響它的正向積累。

如何做選擇就是我們平時要鍛鍊、積累的事情了。

比如:知道定投的前提,是選擇,比你直接拿來定投要正確。

比你努力研究怎麼去投更重要。

(四)世人皆知的秘密

真正認清“秘密”的存在,靠的不是一次次簡單的試錯,而是從原理上知道這件事情的本質。

就拿“賭”這件事來說,有些娛樂場所的機器,當初的設計原理就是不會讓你贏的。比如每次抽水一定比例,只要你不停玩下去,就一定會輸掉所有的籌碼。

運動能身體健康,身體健康很重要,垃圾食品影響健康。

多讀書,知識改變命運。很多時候都是“媽媽的嘮叨”。

很多時候都是在遭受重大的損失的時候,才會發現最重要的道理,原來就在身邊。

表明上看是沒思考過,其實是沒深入思考過。

越是看似簡單的道理,可能背後深藏重要的資訊。

怎樣的人跟其他人才能有差距?

不要有“及時反饋“的心態,任何事情一定是要有長期耐心的積累的,

這個就是人和人的差距,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份收穫什麼時候能得到,

是很多人無法等待的,但是很多人早早就放棄了,根本等不到這份收穫。

付出一定是會有收穫的,想要得到及時反饋是很多人沒有擺脫成長侷限的原因。

很多時候成功的”秘密“,就是要挑戰哪些困難的事情,

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去做簡單的重複,知道哪裡困難,集中注意力解決,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

我們的大腦升級的過程是,剛開始不懂,多接觸幾遍就感覺熟悉了,然後到後面熟悉到能實踐了,我們就會變成慣性。

當我們的大腦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其實是我們的大腦在成長。要讓自己愛上這種感覺,我們才會突破自己,上一個新的臺階。

凡事遇見他人,都用自己是一個新手的心態,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是懂,

先用這樣的心態,如果是一個半懂不懂的心態,自己很多時候也是不願意去學的。

外加很多人是自以為是的心態,還想得到別人認可的心態,更學不進去東西。

很簡單的道理,是不是知道,檢驗的方法只有:是不是真的做到。

比如:早起這麼簡單的事情,自己真的做到了嗎?

當我們動用元認知,不夠強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層面的認識很難戰勝身體會帶來的快感的。

只有真正”踐行“才能讓我們大腦的概念換成實際行動,並因此得到真實的回報,才會真正打心底認同這樣的想法。

四、how good:自己怎麼做的?

目前不會定投,只會打新債,是因為連基本的知識都沒有,

是沒有去學習知識,也沒想過去研究。

今天明白一個新的理念:效率一定是要做正確的事情上,方向正確上,

要不然你的效率有可能是負數,拿今天的事情舉例,我已經很累了,

如果我再繼續再學習上堅持,只會學習效果更不好。

大腦在難受的時候,看不懂別人的資訊,感覺痛苦的時候,就是在成長自己了,

這時候我該做的事情是怎麼想辦法突破,讓自己把這些變成熟悉的事情,最後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習慣。

12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快消行業的“短鏈”升級,安得智聯“一盤貨”從中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