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位人類學家“臥底”華爾街,用最典型的人類學方式,把學術觀察的物件從過去人類學家常常關注的偏遠地區文化、少數族群轉向了金光閃閃的華爾街投行,觀察華爾街的執行規則,分析投行精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從中挖掘出當代金融機構、投資市場具有天然的不穩定性的根源。

可以認為,《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這本書的發現,對海曼·P·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予以了補充,對於金融監管部門、市場的各方面參與者更為準確的理解風險具有幫助。這本書的作者何柔宛(Karen Ho)是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明尼蘇達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所評圖書:

書名:《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

譯者:翟宇航 等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華爾街投行努力製造一種能力、績效至上的聰明文化,從美國常春藤名校的經濟類專業選擇最為優秀的畢業生,在整個招聘和培訓過程中一方面灌輸投行是最優秀的就業機構,另一方面明白無誤的強調投行只要聰明人中最為聰明的佼佼者;這種情況下,加入華爾街投行的畢業生要贏得很具誘惑力的薪酬,要證明自己配得上在聰明人聚集的投行工作,就必須以不惜透支生命的方式拼命工作,但其實,投行內部能否提升、如何提升、能否獲得大單,更多的取決於人脈關係即當事者是否屬於決策者的小圈子。

投行鼓勵、誘惑年輕人加班工作,目的在於承攬越來越多的交易訂單。而金融交易如資產交易、企業併購之所以會變得越來越頻繁,是因為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主流經濟學家、管理學家和華爾街聯合推動的一場股東價值革命,鼓勵企業和資產重組併購——很顯然,交易的訂單越多,投行的生意就越好,所以投行才能夠給年輕畢業生開出很高的薪酬,鼓勵後者們拼命加班。但書作者很清楚的指出,頻繁的併購重組的主要受益者就是投行以及持股高管,大多數交易既沒有創造更佳的經營業績,也談不上為中小股東創造價值。

金融是不穩定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交易(以及人的處境)都是不穩定的。書作者本人曾供職於投行,並大量採訪業界同行,深入訪談和調查瞭解所獲得的一個判斷就是,投行的大多數專案都是在沒有戰略規劃的情況下執行的,倉促、草率,連投行經理其實也不相信其價值所在。一些時候,併購交易成為可能,僅僅是因為某個、某幾個持股高管急需花錢;反過來,如果高管們關係不睦,已經談好的併購也可能告吹。這種情況下,投行的專案以及專案以下的僱員配置,都是高度不穩定的,裁員是家常便飯,人們也漸漸習以為常。按照書作者的解釋,工作的不安全性正體現出投行的企業文化,強調流動性、即時性,無疑反過來將促使交易速度進一步加快,人們朝不保夕,都希望儘快拿到專案獎金,根本顧不上去考慮風險內控和交易合規。若干個、大量的倉促、短線操作式的專案,都無可避免的附帶了無暇顧及的風險,彙集起來,再經過槓桿操作的放大,就成為了足以引發風暴的巨量風險。

《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全書開篇討論了華爾街投行,以及華爾街最青睞的多家常春藤名校的人們所奉行的“聰明文化”。書作者指出,“聰明文化”支撐的是華爾街“霸權式的精英主義”。投行進入常春藤名校招聘時,會用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交易員的案例(收入、獎金、生活方式)來誘惑畢業生。投行並不是特別在意畢業生是否具有金融專業背景,就像是書作者本身出自人類學專業但因為有普林斯頓大學的“出品認證”所以也會被投行接納一樣。“聰明文化”的影響當然並不止於招聘環節,“聰明被戰略性地運用在了支撐華爾街的合法性、日常的實踐以及投行家們作為全球能動者中精英群體的影響力上……”,這是“暈輪效應”的表現,使得華爾街的業務兜售能夠被美國媒體、企業、公眾接受。

畢業生在進入投行後,會遭遇強度非常大而接近嚴酷的入職培訓,也會向畢業生灌輸投行內部的等級秩序:能夠賺錢、賺大錢的部門、專案組獲得更高地位,而後臺部門尤其是內控部門往往地位要低得多。這從一個側面可以解釋為何投行常常都會忽視內控和合規部門發出的內部警示。入職培訓的高強度,更重要的目的是篩選,即剔除那些不能勝任全天候加班運轉的人,用良好的薪酬福利和後勤待遇來提高加班職工的積極性。加班如此重要,是因為投行承攬的很多業務都需要儘快給出的方案,儘快定奪交易,避免夜長夢多。當然,《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書中也指出,投行也成功的向新員工營造了努力工作就可以獲得晉升機會、暴富機會的虛假預期,因為在華爾街,種族、性別等因素非常重要,而員工本人能否被接納進入老闆們的小圈子,才是決定其職場前景的關鍵因素。

全書第三章、第四章將華爾街與經濟學界共同推動形成的股東價值革命,納入金融界、企業界特定的權力關係、制度結構和金融史的考量視野中進行了分析。對華爾街過手的併購交易可以發現,大多數交易(合併、併購、上市運作),都會出現股東價值下降、巨大的利潤損失、公司士氣低迷、生產力受挫、工作崗位消失等結果,甚至投行也不否認這些結果,但並不影響他們在運作新的專案時繼續宣傳根本無法實現的美妙前景。事實上,股東價值的敘事成為一種流行話語,是因為這將有利於企業、資產、股票等加速流動,可以不斷的為中介者以及持股者創造收益。

投行的工作是高度不穩定的。投行一般不會像其他行業的企業那樣,因併購等因素大規模裁員,而是高頻率的、小範圍的實施裁員。投行之中,誰會被納入裁員名單,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為許多金融業務的短期化操作導致風險集聚,而風險何時集中爆發、交易何時轉向致命的低潮,很難準確預知。這種情況下,投行界的職員們已經高度習慣於突如其來的裁員,並將之合理化的解釋為市場週期帶來的影響而不是去檢討自己所參與的專案本身就是高度脆弱的。

因為工作帶有不安全感,所以投行上下普遍篤行只爭朝夕的快速行動方式,做“市場中的行動者”,加快“創造流動性”、“去快速地創造和分配金錢”。由於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新畢業生加入投行行業,這意味著許多裁員物件在離開投行後很可能無法再度迴歸。那麼,華爾街的職員們又是怎樣看待這種裁員方式,如何理解自己深受其害的事實?書中指出,華爾街投行的職員們有著優勢地位和精英教育的出身,長期努力工作,相信自己的工作是幫助投行和企業實現股東價值追求,由此帶來了一種致命的麻木。而投行行業的高薪酬讓上述不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化了。

書作者指出,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市場的不安全性,與“華爾街大多數日常價值和實踐——由華爾街的薪酬結果、工作不安全性、‘沒有戰略的戰略’、以與市場同步為自豪的身份認同”密切相關。“華爾街企業的組織文化創造出一種針對商業、美國企業的手段,並持續地為金融市場泡沫的形成與破碎奠定基礎。”

2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老年人不會用智慧手機,商家又不收現金?央行發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