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燭
大把的金黃、大把的Sunny、大把的風。
霜降已過,你聽見冬天的腳步了嗎?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天氣將由涼轉寒,草木泛黃,“千樹掃作一番黃”的晚秋值得觀賞。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柿子味甘、味澀,具有收斂作用,因此,中醫認為柿子具有清熱潤燥、養肺化痰、止咳生津、健脾的功效。
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閩臺人在霜降這天大都要吃個柿子,認為這樣可以禦寒,能補筋骨。泉州的老人說,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河南的說法是,霜降吃個柿,冬天不裂脣。
霜降前後,石城自然學校的柿葉漸紅漸黃的隨風而落,或黃或紅的柿果高掛枝頭,柿子最美得景象撲面而來。
在柿子稍稍有點甜味,黃臀鵯等鳥兒還有松鼠就紛紛循味而來,啄得柿子一個個遍體鱗傷,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留下一地的黏糊糊。
眼看枝頭上紅一個被鳥兒啄一個,於是,拿起竹竿跟鳥兒搶幾個,紅彤彤的,拿在手裡軟軟的,撕開一個口,輕輕一吸,真的是太甜啦。
在我的家鄉,除了將柿子放在米糠中捂軟來吃,還會做成柿幹。柿幹不同於柿餅,將硬的柿子削掉皮,削柿子皮,雙手會因為沾了柿子汁而變成褐色。柿子汁著色牢固,沾在手上、衣服上都很難清洗。
以前還有人用柿漆染漁網、漆雨傘、刷紙扇,據說是“雨打不透,油炸不破”。 可惜的是,戴望舒寫的撐著走過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的油紙傘刷的是桐油,而不是柿漆。或許,柿漆製作成本太高、工藝太複雜,不然防雨又隔熱的柿漆油紙傘應該是流行的網紅款。
削皮後,將柿子切塊。柿子平放,從上往下,一刀切開分兩半,再一刀,一半再分兩半,這樣將一個柿子平均切分成四瓣。
然後用針線將柿瓣串起來,掛在竹竿子上晾晒,太陽越大,柿子收斂得越快,晚上不需要收回家,老人家說霜打後的柿幹不會澀,還特別甜。幾日下來,體積慢慢縮小,顏色慢慢變深,直到皺巴巴黑乎乎,就晒成真正的柿幹了。
經過Sunny的催化,柿子塊從晶瑩鮮亮到乾癟黑瘦,外表不再討人喜歡,味道卻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高溫焐熱幫柿子成功實現了“脫澀”,原先可溶單寧轉化成了不可溶單寧,舌頭感受不到澀味,取而代之的是甜味。
和柿餅比起來,柿乾的甜度差了一截,但柿乾的好吃勝在韌性更好,嚼勁十足。柿幹可以邊吃邊嚼,留在口中反覆咀嚼回味,這是吃新鮮柿子和柿餅所沒有的。
雖然,柿幹外表黑乎乎的,現在卻是吃不到的一種濃烈的鄉愁······
北宋詩人張仲殊,稱讚柿子:“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霜降後,秋將逝,冬將至,穿上秋褲,你就是最靚的仔~
作者簡介:南燭,從小深愛植物與自然,希望從文字與自然中汲取力量,成為一個Sunny明媚的女子。想創造一個溫暖的角落,陪伴努力生活的人兒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