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精怪靈禽甚多,其中可食者大半。
先上個素的開胃小菜:
1.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
山中有一種草,形狀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名稱是祝餘,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飢餓。
咦?食之不飢什麼鬼,好像一句廢話喔。感覺就是野生韭菜吧,嗯。
葷食類:
2.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
感覺耳朵會是比較好吃的部分吧。
3.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覆蘇,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這個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4.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髮,名稱是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產生妒忌心。
5.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無臥。
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名稱是尚付,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感到瞌睡。
6.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
九尾和人一直都是和諧互吃的關係啊,鼓掌。如果是這隻的估計會消化不良 ≧﹏≦
但是,這重食物生長的山呢,叫青丘山。是不是想到了些旖旎的畫面,嘿嘿,比如醬紫的
吃掉太可惜了嘛 ⁄(⁄ ⁄•⁄ω⁄•⁄ ⁄)⁄
7. 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這個赤鱬,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
好了,我寧願生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