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特區,別身在福中不知福,特區原來的美食小吃是怎麼樣的?
(中國特色小吃之18——深圳寶安區)
寶安縣,廣東舊縣,為深圳市的前身。
寶安開門見海,且“三面之水,皆鹹”。古代人視鹽為寶,人無鹽不活,有鹽則安,故縣名謂“寶安”。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封元年(前110 年),寶安南頭就是設立番禺鹽官的地方。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立縣,名為寶安。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為東莞,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公元1573年,明朝萬曆時置擴建東莞守禦千戶所,分東莞縣置新安縣,縣治南頭,轄地包括今深圳市(除龍崗區和龍華區部分割槽域)及香港,屬廣東省廣州府。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鴉片戰爭期間,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被英國強佔、脫離其管轄,寶安縣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公元1914年(民國三年),廣東省新安縣複稱寶安縣,縣治在南頭(今南山區),至今還保有新安故城、新安八景等歷史景點。
一、幾百年就是移民城市
寶安縣,為深圳市的前身。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工業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並存。
自宋以後,因不斷有其他地方的人遷到寶安,民俗開始豐富起來。寶安是珠江三角洲的小平原,鹹淡水物產豐富,因而形成了豐富的生產民俗和生活民俗。
例如,300多年前,深圳就是“移民城市”了。有山有海,物產豐富,寶安這塊寶地不斷被人“發現”,於是贛南、閩西、粵東等很多地方的居民,不斷向寶安遷徙。所以,廣府、客家、潮汕(含疍家)等民俗文化在這裡交融。後期,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嬗變、完善和傳承了獨特的寶安民俗。
深圳傳統小食是曾經讓深圳原住民留下綿長記憶的傳統小吃,根據製作方法大致分為油品類和糕品類,其製作技藝主要分佈於深圳市光明新區和寶安區、羅湖區的舊時村落。
據《寶安縣誌》記載,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由深圳人黃果創辦的“合成號”商號在深圳圩正式掛牌營業,這是專門生產、經營傳統小食的商號,可見深圳傳統小食的品牌歷史也已在百年開外。
傳統小食的油品類即油炸小吃,主要品種有油角、糖環等;糕品類可分為發酵和不發酵的兩種,主要品種有云片糕、艾果、鬆糕、雞椿角等。總的來看,這些小食的主要原料為我國南方特產的糯米粉和砂糖;其口感為甜、糯、香、脆,符合南方人的口味。
在製作技藝方面,各類小食都比較講究原料配伍的比例,而且工序較多,如雲片糕的製作要經過十幾個工序,而其中的備料、陳化、蒸烤、切糕工序尤為講究。在傳統小食的製作器具中,比較有特點的是壓制糖環的模具和木製鬆糕模屜。此外,做油角時是將酒瓶作為“擀麵棍”,這也令加工場面顯得很有情趣。
二、沙井蠔民生產習俗為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
沙井位於深圳市寶安區南部。“沙井蠔”是深圳最主要的土特產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沙井蠔產地分佈在深圳市沙井、福永、鹽田、前海、後海和香港流浮山一帶。沙井蠔業從宋代開始插杆養蠔,距今一千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養蠔的地區。至明、清,沙井蠔業有較大發展。
相傳,沙井蠔之所以格外光潤、鮮黃肥美,是因其不尋常的養殖法。大約在200多年前,有一艘載滿缸瓦的木船,在沙井附近的海面上被颱風打翻,船上的缸瓦全部落在海里,後來當地的人們驚訝地發現海底的缸瓦片上,都寄生了又肥又大的蠔。從那時起,沙井人就開始利用海區養蠔,並特意在收蠔前把生蠔搬到海水較深、餌料特別豐富的“肥育區”去“寄肥”。這樣養出來的蠔更加豐滿肥嫩。
解放後,沙井蠔業合作社於1956年被國家評為“模範合作社”,1957年評為“全國勞模集體單位”,此後,沙井蠔發展迅速,產品遠銷海內外,蘇聯、日本、越南等國專家紛紛前來考察,沙井蠔民也到各地傳授生產技術。1980年以後,因蠔田海水汙染,沙井蠔民赴陽江、台山、惠東建立養蠔基地,使“沙井蠔”可以傳承。
在長期生產過程中,沙井蠔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養殖技術。生產程式有種蠔,列蠔、搬蠔、散蠔、開蠔等。生產習俗有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體協作等,還有蠔殼砌牆,拜天后,拜觀音等生活習俗和民間信仰。特別在收穫的開蠔季節,更有一定的風俗習慣。沙井蠔民生產習俗,世代相傳至今,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福永臺灣美食街
深圳最有味道的一條美食街,主要賣臺灣美食,有蝨目魚、魷魚羹、擔仔麵等各式臺灣小吃,還有珍珠奶茶、臺灣牛肉麵等。廚師和經營者都是來自臺灣本土,都是正宗的臺灣風味。除了臺灣本土小吃外,美食街內還售賣臺灣的一些土特產。
鳳凰臺灣美食街坐落於深圳市寶安福永街道鳳凰社群鳳凰山大道,總長586米,道路總面積3.8萬平方米,是深圳首條以臺灣美食為主的食街。
美食街匯聚了最正宗的臺灣美食。商鋪全部由臺商親營,引入臺灣原生食材、技術和本土著名品牌,如:蝨目魚、魷魚羹、蚵仔煎、擔仔麵、珍珠奶茶、車輪餅等具代表性的臺灣小吃。
食品價廉物美,人們在品味臺灣美食的同時,更加能體驗到臺灣的人文風情。
四、寶安特色小吃
1、粉絲元貝
這道菜是喜歡吃海鮮的人一定都會點的。厚厚的一層粉絲鋪在上面沒有吸收到元貝的鮮味,從粉絲中間挖個洞把元貝先幹掉,再把粉絲與元貝的汁液和蒜等配料伴著來吃,既好味又不浪費。
一般做法都會用蒜茸,芫茜,蔥末,少許白酒,熟油,鹽調好料,泡好的龍口細粉絲放在開邊的元貝上,再澆上調好的料放鍋上蒸,水開後三到五分鐘即可。
2、鮮沙井蠔
蠔學名牡蠣,是名貴海鮮之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生食味道清爽可口。我國著名蠔鄉寶安區沙井鎮,其蠔體大,肉質細嫩鮮美,風行全球華人,成為現代人時尚的追求。蠔產於寶安沙井、福永、西鄉及深圳其他區等地。但以寶安沙井蠔最出名。
沙井蠔生食肉鮮美,也可烹食。以其色澤乳白,肥嫩爽滑著稱港澳和東南亞,是深圳最著名的特產。產於珠江口鹹淡水交匯之地,個體肥壯,色澤乳白,肉質嫩美,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黃的200倍。
“沙井蠔”之所以聞名遐邇,皆因其肉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被譽為“海底牛奶”。“沙井蠔”體大肉嫩,蠔肚極薄,有“沙井蠔,玻璃肚”之說,用來佐膳,無論清蒸、酥炸或是生炒,其肉味都頗為鮮美,爽脆潤滑,百食不膩。至於用“沙井蠔”肉加工成熟曬蠔豉或生曬蠔鼓,亦很受各地歡迎。
3、觀瀾狗肉
觀瀾狗肉頗具特色,是廣東各種菜式中的名饌之一。以狗為餚歷史長久,《祀記.胎》篇載:"孟秋之月……天子食麻與犬。"兩漢討,食犬之風遍及雨北,味在羊、豚之上。
在嶺南地區的潮州、梅州、寶安(今深圳市)、廣州等地,食犬之風長盛不衰,一直奉為什行美食。
古人認為夏至食犬消災祛病,故有"夏至狗,沒得走"的諺語。因狗肉性熱,故夏至食狗現在只有客家人風行。多數地區視狗肉為冬令補品。
狗肉集羊肉之脆嫩,兔肉之香醇,雞肉之鮮美為一體,營養滋補,具有強身健骨、祛病延年之功效,故有"十二月吃狗肉,六月見功"的說法。
觀瀾狗肉店四季生易火暴,多為客家人經營。觀瀾狗肉有熱菜和冷盤之分。熱菜以狗肉為主料,輔以近20種佐料烹調而成,主要有生狗肉、原煲狗肉、清蒸狗肉、紅燒狗肉、爆炒狗肉,狗肉九子,狗肉羹等;冷盤主要有狗雜、白切狗肉等
4、基圍蝦
因為麻蝦屬沙蝦類,又叫基圍蝦,因為野生的麻蝦喜好生活在沙泥底及鹽分較低的淺海中鹹淡水交匯處,平時習慣將身體收藏入海床中,只凸出雙眼及頭部前端呼吸,用來逃避敵人及等候食物之用,漲潮時則會爬入一些緩流的內灣棲息。
漁民發現麻蝦的這種特性之後,就在內灣拉網或修築石基來等麻蝦自投羅網。老一輩的漁民叫這些陷阱做基圍(即用基石來捕捉),所以用基圍所捕的蝦也叫基圍蝦。基圍蝦是淡水育種、海水圍基養殖的,其得名原因是“圍基養殖”。
十幾年前的基圍蝦絕大部分是野生蝦,生命力極強,時至今日餐桌上的基圍蝦都變成人工養殖的品種,體質遠比以前弱,適應能力亦下降了。
基圍蝦形態像對蝦,但它的殼比對蝦軟,體形沒有對蝦大,一般如中指大小,廣東沿海的河口海區產量較高,且體肥殼薄、肉質鮮美爽口。基圍蝦幼蝦(不超過6cm)呈墨綠色至深綠色,成蝦(6cm以上)呈淺啡黃色,身體佈滿密集的淺褐色點。經常食用基圍蝦具有明目潔齒、養顏健身、益壽延年的功效。
基圍蝦一般有三種做法:一是白酌,就是用水將基圍蝦煮熟,再用醬油、糖、薑絲等調味料調好醬汁,用煮熟的蝦子沾著吃,這樣不會因為烹調而失去了蝦的鮮味,方便又鮮美。二是生吃,這是最簡單的吃法了,就是將活的基圍蝦剝皮,然後沾綠芥末生吃,入口滑滑的感覺,回味甘甜。三是炸,就是一般炸蝦的做法。
5、福永烏頭魚
深圳的烏頭魚主要產於西部合瀾海域鹹淡水交匯處,尤以福永烏頭魚最為著名。烏頭魚又稱“新魚”,不食草類,專以小蝦、小蟹、小魚為食,往往生活在蟹洞、海朗頭和蠔塘中,最適宜於與其它水產品混合養殖。烏頭魚體形較小且呈圓形,最重不超過半斤,全身只有一條脊骨,肉多骨少,便於食用,而且肉味鮮美。烏頭魚已在福永圍墾的灘塗大面積養殖併成為主要創匯的水產品。
烏頭魚(學名鯔魚),主產於我國東南沿海一帶,該魚是洄游性魚類,喜歡生活於淺海、內灣或河口水域,一般4齡魚體重2-3公斤達性腺成熟,遊向外海淺灘或島嶼周圍產卵。幼苗2釐米以上洄游到入海河口及內港低鹽度水域,魚苗汛期為1-4月,此時最適於捕撈收集魚苗暫養。經過一個時期的培育和馴化、淡化後,可在魚塘、半鹹水池塘和其他海淡水水域放養。
烏頭魚肉質肥美、營養極其豐富,成品魚銷路很旺,是當今餐館、酒樓和城鄉平民百姓的席中佳餚,“明爐鯔魚”更是酒樓一道名菜,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口碑。
6、花魚
又稱跳跳魚。產於沙井松崗鹹淡水的河邊,沙田和淺海灘之淤泥裡,鑽洞為房,當退潮泥露水面時,常出洞蹦蹦跳跳玩耍,故稱跳跳魚,又因其身上佈滿花點,又稱花魚。花魚清蒸、煎和煲湯均可,尤以花魚煲枸杞菜湯,有清肝明目之功。
7、鱭魚
烏頭魚與鱭魚 ,這兩種魚形態相似,只不過烏頭魚背鱗帶灰黑色,肚白,鰓有個黑點。鱭魚揹帶淺棕黃,眼睛有金黃色紅圈。
這兩種魚產於鹹淡水之沙田、珠江口淺海灘,尤以深圳市南頭、西鄉、福永、沙井和松崗一帶所產的最好,身長而圓,肉厚骨少,鮮味如雞肉,以檸檬清蒸,味道別具一格。
8、松崗臘鴨
產於松崗、沙井、福永和新安等鎮,因松崗出產的臘鴨最佳而得名。因皮白、肉厚、細嫩、香口而出名,遠銷港澳及東亞等地。
松崗鎮地處水鄉,有大規模養群鴨的歷史傳統。鴨肉性溫補,細嫩可口,營養豐富,是上等滋補佳品。松崗人的臘鴨遠近聞名。每年立冬前後,選用“梧州”、“士媚”和“本地”等品種鴨,用糙米喂肥,使之肉質細嫩。
松崗臘鴨產於松崗、沙井、福永和新安等鎮,因松崗出產最佳而得名。外皮金黃油亮,鴨肉鬆疏細嫩,食之香氣四溢,是上等滋補佳品,遠銷港澳及東亞等地。
每年立冬前後,選用“梧州”、“士媚”和“本地”等品種鴨,用糙米喂
肥,使之肉質細嫩。約七天之後,待天氣變冷之時殺鴨,洗淨用生鹽塗抹,然後逐個疊放盆裡,醃製一夜;隔日早晨以溫水輕洗,放在驕陽下曬乾,再敷之各種佐料存放。
週末,我還在趕稿!
深圳寶安區的美食小吃就介紹到這裡。由於這個地方的美食小吃太多,不能一一介紹。這裡只是挑選了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好吃的美食小吃,就算是先給大家報個簡單的美食資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