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明天是冬至,也是太陽的轉折點,在冬至這天,太陽的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不過,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而且在冬至之後,真正的寒冬即將開始,還有小寒大寒二個最冷的節氣在等待著我們。家裡有老人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從冬至這一天,便開始“數九”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也就是說再過九九81天,便又是春暖花開、春機盎然的時候了~

冬至曾是“年”(“歲首”“元旦”),因此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這一天,吃什麼也有著一定的講究和美好的寓意:

一、餃子

北方人講究“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這個典故源自張仲景,話說有一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於是張仲景回到家,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他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冬至這天,不少餃子館會坐滿前來吃餃子的人,每家也會全家人一起總動員:和麵、調餡、擀皮、包餃子、煮餃子,分工合作,幹活不累。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因此,為了健康平安地過冬天,不管多忙,冬至都要包頓餃子吃,白菜豬肉、酸菜豬肉、韭菜雞蛋、韭菜豬肉、三鮮餡可以說是最受歡迎餃子餡排行榜上的前幾名。

二、湯圓

江南人冬至要吃湯圓,意喻團團圓圓,闔家圓滿。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興起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改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或“冬至圓”。據清朝文獻記載,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麵糰,裡面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湯圓既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在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三、羊肉湯

據說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後,覺得味道特別鮮美,於是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後來,狗肉慢慢轉變成了羊肉,有俗話說:“冬至吃羊肉,暖和一冬天”,既能抵禦風寒,又能滋補身體。在四川地區,冬至要喝羊肉湯,簡陽、黃甲、金堂已是羊肉湯界的三大代表,羊湯喝起來又鮮又香,毫無羶味,渾身暖暖的。每家有著自己羊肉湯的做法,再用香菜+蔥花+小米辣+腐乳的蘸料,搭配豌豆尖、豆泡、蘿蔔、豆腐、冬瓜、白菜、粉絲等各種配菜,冬至這天吃不完的羊肉湯,第二天再拿來下面。

快到年底了,很多朋友都會天天加班,不過,明天冬至,不管多忙,抽出時間來與家人一起,圍坐在餐桌旁,聊聊天、吃頓熱乎乎的冬至美食吧~

11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最近玉米麵加雞蛋火了,不炒不炸不烤,出鍋酥香柔軟,比麵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