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附:和麵、調餡、煮餃子的小技巧,趕緊收藏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又一個大節氣——冬至了,冬至是我國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開始,就進入了數九寒天,各地氣候都進入了一個最寒冷的階段,我國民間還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在很早以前冬至就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古老又重要的節日了。在北方,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這不僅蘊含了對來年興旺的美好祝願,更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舍藥救人的恩情。
那麼為什麼要紀念張仲景呢?這話要從東漢末年說起,那時正處在連年混戰,“民棄農田”的階段,很多田莊都成了荒野,百姓顛沛流離,“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對於這種悲痛的慘景,讓張仲景目擊心傷,輕視仕途的他,在辭官還鄉的時候,正好趕在冬天寒風刺骨,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到白河邊上有很多無家可歸的百姓,衣不遮體,面黃肌瘦,把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十分難受。
於是他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支了一個很大很長的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好是冬至,舍的藥就叫“祛寒嬌耳湯”,其實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切驅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再下鍋煮熟,取名“嬌耳”。
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湯中有兩個“嬌耳”,人們吃了以後,肚子不餓了,渾身暖和,兩耳生熱,加上棚子里人多溫度變高,慢慢就沒有人再凍耳朵了。從此以後,每逢冬至,人們都會做耳朵一樣的帶餡麵食來吃,一來預防凍傷,二來為了紀念張仲景舍藥救人的恩情,這冬至吃餃子,一直傳承了千年。
明天又是冬至了,家家戶戶都準備好了包餃子的食材,可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包餃子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都會買速凍餃子來吃,下面小寧就分享大家一些關於包餃子、調餡和煮餃子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冬至這天,吃到自己包的餃子!
1、和麵2碗麵粉加入半勺鹽增加筋性,然後用20-30度左右的溫水來和麵,大約是100克麵粉60克溫水的比例,先攪拌成大朵的面絮裝,然後下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麵糰,蓋上蓋子鬆弛30分鐘即可。
2、調肉餡調餡之前,先炸一個五香料油:鍋中放入花生油,無需油熱,直接放入洋蔥、大蔥,小蔥,花椒,八角,桂皮,香葉,香菜,香蔥,熬製到洋蔥變糊,把材料撈出來不要,油放涼後,放入肉餡中,不用放十三香也可以特別好吃,而且料油可以幫助肉餡鎖水,吃起啦鮮嫩多汁。
3、煮餃子現包的餃子需要開水下鍋,速凍的餃子需要冷水下鍋,下鍋後加入1勺鹽,可以幫助餃子不破皮,水沸騰後點兩次水可以幫助餃子光滑不粘連,撈出餃子後空幹水分,就不會坨在一起了。
以上就是關於冬至吃餃子的由來,還有和餃子面,調餡和煮餃子的小技巧,看完覺得有用的話先收藏起來,然後別忘了轉給你身邊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