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是大部分人從小就聽過的一句民間諺語,意思是每年的冬至時節,每家每戶都會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民間更有流傳“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的由來與中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冬至吃餃子 不怕凍耳朵”

水餃的由來源自於醫聖張仲景的一次善舉。相傳東漢末年,我國各地百姓飽受自然災害之苦,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身體孱弱,疾病纏身,經久不愈。加之寒冬臘月,天氣寒冷,飢寒交迫下不少人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看了這般場景,感到心痛不已,吩咐徒弟搭起藥食大棚,架起大鍋,將羊肉、辣椒和溫熱祛寒之藥品共同放進鍋中熬煮,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圓形的麵皮包住後對摺,捏緊四周,包成耳朵形狀放入鍋中煮熟,分發給窮苦的百姓吃,每人兩隻嬌耳,一碗麵湯。許多人吃下後頓時感覺渾身發熱,從四肢至遍身血脈暢通,不久後凍爛耳朵的症狀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因此,這個食物的被取名為“祛寒嬌耳湯”,而其中形似耳朵的食物被稱為“嬌耳”“餃耳”“餃子”。由於張仲景的藥食救助棚在冬至開張,便被人們相傳為“冬至吃餃子,不怕凍爛耳朵”。

冬至吃餃子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百世,除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行醫救治蒼生以外,其實也蘊含了中醫的智慧。餃子以蔬果肉類為餡料,以穀物做麵皮包裹,其膳食結構符合《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補益氣血,為人體提供充足的後天水谷精微,五味調和,粗細搭配,谷菜相宜,謹和五味,和於術數,陰平陽秘,包容中庸。吃一口餃子,吃下去的不只是營養,更是文化。

冬至吃餃子的選擇

在古代,冬至屬於一個較大的節日,被人們稱作“亞歲”,意指冬至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在氣候上來說,冬至為一年當中陽氣到達最低點、陰氣處於制高點的時節,同時也是陽氣開始生髮之時,正所謂“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在這個陰陽交替的時節,養生的總原則應當遵循中醫所說的“冬藏”,順應人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陽護陰。冬至飲食的重點是健脾補腎,固充陽氣。冬至餃子的餡料的選擇也應順應這一原則。

茴香餡

《醫林纂要》中記載:“茴香,大補命門,而升達於膻中之上,命門火固,則脾胃能化水谷而氣血生,諸寒皆散矣。”茴香,性溫,味辛。入腎、胃經,有健脾養胃、溫補腎陽的作用。因此脾胃功能差而且還喜歡吃素餃的人,可以選茴香餡水餃。平時比較怕冷的人屬於陽虛體質,最適合多選擇茴香餡餃子,以補腎助陽,固護陽氣。此外,茴香不僅能調虛寒,也能調實寒。冬至後,天氣寒冷,極易感冒,當外感寒邪的時候,吃茴香也可以發散風寒。

韭菜餡

《本草拾遺》中記載:“韭菜,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臟腑,令人能食,益陽”,韭菜性溫,味辛,入腎經。能補腎溫陽,健胃提神,益肝健脾。同樣適合陽虛體質的人食用。但是其偏溫熱,陰虛內熱者不宜食用,另外,消化不良或腸胃功能較弱者不宜多吃。

白菜餡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冬汁尤佳”。正如民間俗語所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性平,清肺熱、利腸胃、生津止渴、消食下氣。作為餃子餡無論是單獨食用,或者搭配其他肉類都是絕佳的選擇。

胡蘿蔔羊肉餡

胡蘿蔔素有“小人參”之稱。《醫林纂要》中記載:“胡蘿蔔,潤腎命,壯元陽,暖下部,除寒溼。”羊肉屬於寒冷的冬日必備的食物之一,其性溫熱,能夠溫中暖腎,益氣補虛,有助於增強人體的禦寒能力。此餡適合陽虛人群食用,陰虛人群、胃腸功能不佳者不宜多食用。

白蘿蔔豬肉木耳餡

《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冬日食肉易上火生痰來說,白蘿蔔可順氣健脾、消食化痰。豬肉性平,溫腎補虛,調理氣血。《本草綱目》言其可補腎氣衰竭。黑木耳性平,可補氣血,益腎、通便,對於素有腎虛的人群十分合適,是冬季養藏腎陽的最佳食補之一。

養生餃子皮

餃子除了各種各樣的餡料以外,餃子皮裡也有自己的學問。冬至吃餃子可以選擇在餃子的麵皮中加入茯苓和山藥,茯苓可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山藥可益腎氣、健脾胃、潤毛皮。不過需要特點注意的一點是茯苓和山藥都需要在購買時磨成粉,或直接購買茯苓粉和山藥粉,在和麵時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做成餃子皮。若只是單純地把粉加入餃子的餡料中,口感和吸收程度將大打折扣。一般情況下,麵粉與茯苓粉或山藥粉的比例在50:1即可。對於偏陰虛體質的人,可以買些麥冬,打碎後加到餃子裡面,具有生津解渴、潤肺止咳之效。

13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冬至來了,教你做個南瓜湯圓,香氣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