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日,雖然天氣寒冷,但是許多人卻覺得是特別溫暖的一天。因為冬至要吃餃子,因為冬至一過,離年越來越近了。
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吃湯圓,吃圓子的習俗,就算身在海外的華人同胞,也要在冬至這一天吃上一碗暖暖的餃子。
但是祖國大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也會有不同的文化差異。
餃子,通俗意義上,就是麵皮包餡兒的產物。但是麵皮包餡兒,卻不止餃子一種叫法,還有餛飩(tun),雲吞的,而且包法有很多種。
今天,我的同事就因為這事兒差點打了起來。
對餛飩的印象,也是一對安徽的夫婦,在我們學校旁邊開了一家餛飩店,純瘦肉的餡兒,餛飩皮和我們的餃子皮一樣,但是包法不一樣,皮也非常薄。拿一支筷子,順手一轉,就是一個餛飩,包起來很快。
在電視上,也看到北方地區的餃子的包法,拿個小擀麵杖把麵糰擀薄,圓圓的餃子皮,包上餡兒,捏個花邊就好。
也有人跟我爭辯,你那不是餃子,你那叫抄手。
後來,在一家港式餐廳,我第一次吃到了一種叫雲吞的食物,我又覺得,這個雲吞和餛飩好像,但是吃起來又不一樣。
我才知道,同一種東西,在不同的地區,叫法竟然不同。吃飯,就更不同了。
飯店老闆問我,吃湯的還是乾的,我說吃湯的,結果就上來了酸湯餃子。
還有的朋友,吃餃子要用醋拌著蒜末,有的要用醋調油潑辣子糖,有的要蔥薑蒜辣椒齊全。
不得不感嘆,咱中國的文化差異真大,難怪某國要把咱的端午節文化搶過去。
還沒吃餃子的,記得晚上補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