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在人們感慨一年又要過去之時,不少莆田人都忙著製作、購買一種莆田傳統美味——“油舌”。在莆田民間,從古至今一直流傳“十月初一吃油舌,壯腰骨”的說法。這是莆田常見的一款美食,製作工藝簡單,卻漸漸消失在時光中,年輕人甚至不知道這是“何物”。

十月初一的“古例”

圖:憤青123

飲食文化,最能代表一個地方的文化傳統,除了充飢果腹之外,人們賦予了飲食的文化意味。

轉瞬間,今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就來臨,又該輪到莆田美食——“油舌”鄭重出場。“油舌”,因形狀像舌頭而得名,是福建莆田客家美食之一,具體歷史已無從考證。

圖:心寧

在莆田民間,從古至今流傳著“十月初一吃油舌,壯腰骨”的說法。據說,每年這天吃上幾塊“油舌”,一年下來腰骨(腰椎)都會健壯。類似每年端午節莆田人用“午時水”沐浴、吃蛋一樣的“古例”。

一早,各大市場就擠滿了購買“油舌”的市民,這款美食簡單易操作,也有不少人選擇在家制作。

“油舌”的製作過程

圖:憤青123

1、製作豆沙。將綠豆煮熟、加入適量糖、搗碎,搓成豆沙丸子備用;

2、糯米粉加適量泡打粉,用溫水攪拌揉成麵糰,取麵糰碾成碗狀,大小適中即可;

圖:心寧

3、將豆沙丸子放進碗狀麵糰,慢慢捏上方開口,使其閉合(捏的過程中要讓麵糰不斷在手中轉動,麵糰才會光滑,不會出現裂口);

4、封好口後,慢慢拍打,讓麵糰成為麵餅;麵餅做成後,放到盛麵包糠的盤中,讓麵餅兩面都沾上面包糠,油舌基本就做好;

圖:心寧

5、最後,放進油鍋裡炸,炸到兩面金黃就可起鍋。此時,香軟甜糯的油舌就完全做成啦!

石室巖“炸油舌”的傳統

圖:心寧

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這一天要祭奠祖先,謂之送寒衣,又叫“寒衣節”。各個地方的習俗不相同,莆田人會祭奠祖先,吃“油舌”。

為什麼吃“油舌”,腰骨會壯?據一些年長的老人說,也許是因為古人用石磨磨麵粉,要靠腰部發力有關,所以莆田話也叫“接腰”。

圖:心寧

石室巖寺逢年十月初一都會提前“炸油舌”,場面相當火爆。

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帶著歡喜心,用上好的原材料,從和麵到出鍋,每個人親自參與其中,將普通的糯米粉變成好看又好吃的“油舌”。

由於活動寓意好、用料講究、口感獨特,石室巖寺製作出的“油舌”備受各界好評。

不能被遺忘的莆田味道

圖:阿郭

金燦燦的外表下,包裹著甜絲絲的豆沙,剛出鍋的“油舌”外脆內軟,放了一段時間,軟糯香甜。

雖然製作“油舌”的原料少,工藝簡單,外貌樸實,不上檔次,但是吃過的人都會驚豔其獨特的口感。

味道即記憶。在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氛圍中,吃著特殊的食物留下的記憶也是與眾不同的。“油舌”是屬於數代莆仙人關於美食的集體記憶,具有特別的地域特色。

“油舌”代表的是一種莆田文化元素,傳承在眾多莆田人的認知中,它算是莆田眾多小吃中比較神祕的一種。哪怕在市區,也只有特定的時間、部分攤位才有售,難覓其蹤影。

好些莆田人,已經不知道“油舌”是為何物,甚至不知道怎麼個讀法。人們可選擇的美食越來越多,天南地北的山珍海味,輕易可得,相反傳統的老味道,被遺忘在斑斑駁駁的角落裡。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陝西油潑面靈魂原來在這裡,怪不得自己做的不好吃,2分鐘就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