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個熱鬧,也說白酒香型
(個人見解)
最近一段時間,醬香型白酒在強大的資金支援下,大力宣傳醬香優勢,似乎天底下除了醬香,就沒有好酒了。這種自以為是、自拉自唱、自戀自圓的做派,近二十年來,我們何止似曾相識?敢編出摔酒罈子獲大獎,把國際評委視為弱智、腦殘。敢把尚未解放,匪患未除的土瓷瓶酒說成是國宴用酒。就是在當下自駕車也需要行駛2031.4公里,需要一天零三十分鐘,況且要穿過炮火連天的戰場和敵佔區。又把我們中國人當了回弱智和腦殘。有再一再二也就罷了,從2001年開始申請國酒商標,明明知道不會透過稽核,先後九次被拒,依然還堅持18年炒作。再一次把國家管理機構當做弱智、腦殘。說穿了,不就是為了個品牌炒作嗎?就企業經營來講,我們不得不服氣這種韌性,也不得不說這種臉色。就我們偌大個世界來講,真的全人類獨醉,就他醒嗎?大家誠惶誠恐接受了被套路、被戲虐的遊戲,上趕著拿著自己的錢,自以為很有面子,去追逐那股子腐水爛泥的重口味兒。有時候,我真想莞爾一笑,仰天出門去。
我磨磨唧唧說這些東西,是感覺這種為了商業利益,不顧事實真相,胡編亂造的品牌宣傳,實在是太不公平了,過分欺負國人的智商了。我們不反對品牌宣傳,放大自己的優勢,避開自己的劣勢,但不能沒有底線,毫不不臉紅地胡編亂造。那個叫什麼雲的人,搞出個螞蟻,以為老百姓不懂大資料,準備收割兩萬億的韭菜,結果中國還是有人才的,就有人看出來了,結果被攔了下來。前車去了不遠,後車需要警醒。天下還是要公道、公平的,不能把消費者當猴耍,也不能為了區區小利,置家國的公平、公道於不顧。
中國白酒發展歷史,在眾多學者的研究和考證下,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明代之前,沒有濃香、醬香酒,就一種清香型酒。明初之後,先又濃香型,後有醬香型。這都和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核心區的黃河文化傳播有關聯。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幾千年的歷史,但懂點白酒歷史的人,都知道你祖宗三代是什麼貨色。為了利益,編造歷史,欺騙大眾,很不光彩。
中國白酒,主流香型就是清濃醬三種。這也是祖國地大物博衍生出來的風味兒,猶如中國的八大菜系。有時候,他們真的沒有可比性,地域文化的特殊喜好,一方水土養育的一方人,就好這一口兒。不要肆意放大,好像天底下,就你是好酒。我覺得汾酒,說自己好,不說別人壞,不踩別人的肩膀,不揭別人的短處,值得你們學習。汾酒堅持清蒸二次清,不是不能蒸第三茬,丟掉的酒糟至少還有百分之十的澱粉,是因為第三茬的蒸出的酒,帶進酒體裡雜質多了,影響到衛生和口感。我就不信,只有你八九次投料,七八次蒸餾,就一點也蒸不進去類似雜醇油、甲醇、甲醛之類的東西?把最基本的科學道理蔑視到家了。清香也好,濃香也好,醬香也好。我們能不能站在中國酒文化更高的高度,公平公正公道地做營銷做企業?醬香統一不了天下,百花齊放才是春,五彩繽紛是春天,在有錢,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如果你不聽我的忠言相告,螞蟻就在你的前面。
迴歸本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