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有消失就有新生,在被譽為東方小巴黎的哈爾濱,異域風情濃郁,許多國家的人都在此定居過,進而出現了許多特色的飯店,在某個時期風靡哈爾濱,盤點哈爾濱消失的有名老飯店,一起追憶歷史,回憶曾經往事。

天鵝滿族大酒店

哈爾濱雖處滿清龍興之地的關東,歷史上卻沒有專營滿族菜餚的大飯店。血腸白肉、粘豆包等滿族風味隨著民族融合,早已是民間的吃食,不問滿漢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哈爾濱曾出現過一家滿族飯店,叫天鵝滿族大酒店,是哈爾濱歷史上第一家滿族大飯店。

天鵝滿族大酒店,1990年8月12日正式開業,地址在南崗區清濱路15號,首任經理孔慶民,職工43人,註冊資金7700元。其前身是南崗清濱飯店,1989年,南崗區商委將動遷的清濱飯店與和興餃子館合併,易名天鵝滿族大酒店,為新建的區屬國營飯店。清濱飯店創辦於60-70年代,位於清濱路7號,設有中餐部、餃子部、油炸部,是南崗區主要的飲食業網點。

天鵝滿族大酒店的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建築結構為二層樓房,另有一層地下室。一樓餐廳設10張大餐桌,另設一個單間。二樓餐廳設15張大餐桌,3個高階單間,每晚舉行音樂晚餐,樂隊、歌手為顧客獻藝。一次可接待200位顧客。

天鵝滿族大酒店開業前,南崗區商委派當時的特一級廚師盛英傑帶隊,到瀋陽、北京等地考察滿族飲食風俗。在瀋陽訪問了末代皇帝溥儀的最後一位御廚唐克明,取得真傳。

天鵝滿族大酒店在裝修設計上,吸取滿族建築風格。窗外鑲紅色木格窗櫺,採用樓中樓的手法,紅柱青磚,金黃色的頂棚,懸吊精美的宮燈。在餐具用具上匠心獨運,一律使用滿族習慣用的古老八仙桌,紅色檯布、紅色靠椅、紅色地毯,懸掛滿語字畫、大幅的“福”字。服務員的衣著都是“旗裝”,男服務員穿藍色旗袍、罩黃馬褂,頭戴花翎高沿黑氈帽;女服務員穿紅色旗袍,而且還用簡單的滿語熱情接待來客。如“昔賽”(您好),“薩巴哈”(再見)。餐具都用京式藍花盤碗,上茶用藍花扣碗獻上獨具風味的八寶茶。步入酒店,猶如進到華貴而又古老的滿族宮室。

天鵝滿族大酒店的菜餚,有冷盤、雞類、肉類、海鮮、毛炒、湯類等80種。滿族獨特風味菜有:血腸白肉、蒜泥白肉、哈爾巴肉、滿族燒肉卷、滿族腐肉、京燒大肚、京燒大腸、燒肚領、還有滿族點心:小窩頭、角糕、豆麵卷、蛙式餃子。

天鵝滿族大酒店存在的時間不長,其所處的九十年代正是國營飲食業面臨激烈競爭的時期,國營飯店開始逐步退出市場。

哈爾濱的日本餐館

哈爾濱的日本餐館最早出現於1905年前後。當時的道里西六道街人稱日本街,是日本僑民在哈的聚居地。1907年,日本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後,東京、大阪等城市的商賈紛紛到哈爾濱進行各種貿易活動,使哈爾濱的日本餐館得到進一步發展。1932年2月5日,日本侵略軍佔領哈爾濱,大批日本人進入哈爾濱,日人經營的餐館也大批興建。據資料統計,截止至1937年,哈爾濱共有日本餐館143家,主要集中在一面街、地段街、買賣街、石頭道街這一區域,比較大的和著名的日本料理店有武藏野、春日樓、新福樓、朝日樓、七福樓、本進樓、醉月、湖月等。1945年8月後,隨著日本戰敗投降,哈爾濱的日本餐館逐漸消失。

進入80年代後,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消失了40多年的日本風味餐館又陸續出現在哈爾濱街頭。八十年代初,北方大廈開辦的日本風味餐廳是建國後哈爾濱最早出現的日本風味店,1984年6月5日,被定為二級飯店。

北方大廈建成於1959年9月30日,1960年1月1日全部投入使用,其隸屬於黑龍江省政府接待辦公室,主要任務是接待大型會議,公出幹部和中外旅客,是當時哈爾濱最高階的賓館,接待過眾多國內外貴賓,設有大中小型餐廳和零餐部、九樓高階餐廳等13處,日本風味餐廳是其中一個。

出現有日本風味餐廳招牌的這張圖片拍攝時間大約在1985-1986年間,圖片上的建築為紅軍街38號樓,它就在北方大廈紅軍街一側,是哈爾濱一類保護建築,原為中東鐵路理事事務室和住宅。北方大廈日本風味餐廳在哪年停業暫時沒有查到,而北方大廈則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退出歷史舞臺,現址為新世界百貨。

1988年7月22日開業的新潟餐廳是建國後哈爾濱第二家日本風味店。此餐廳為中日合作投資修建,哈爾濱市投資55萬元,日方投資45萬元,由哈爾濱市飲食公司與新潟市共同經營,董事長張炳起,副董事長榮森金次郎、單春林、森越三郎。

新潟餐廳是在江南春飯店餃子部的基礎上,接照日本建築和裝飾風格改建擴建的2層小樓,十分精美。營業時間從11時至20時(19至20時為音樂酒吧,播放日本音樂),職工24人。

一樓是大餐廳,設有很長的付餐櫃檯,懸掛大紅燈籠和一條條大字書寫的菜譜。設施也獨具特點,一律是木製條桌矮椅,不加檯布,清雅、樸素、整潔。樓下設48個餐座,並設有原裝日立牌32吋大彩電,美化進餐環境,吸引顧客。樓上設4個單間,2個房間是和式,2個房間是洋式,每間可容10-20人就餐。樓上樓下共有座位108個。

新潟餐廳經營的日本菜主要有:生貝片、生魚片、烤大蝦、生烤牛肉、風味烤刀魚、活生蟹、生猛雞尾蝦、日本豆醬湯、日本炒飯、新潟便當等。

清真白家館,地址在道外區承德街73號,店主白茂林。哈爾濱市檔案館藏的1952年《私營企業註冊登記卡片》中登記有其資訊,開業時間記錄為1950年3月15日。卡片上很多飯店的的開業時間都是按哈爾濱解放或重組後的時間登記的,不是真正創辦日期。1947年《哈爾濱特別市工商業名薄》中沒有“白家館”記載,可以確定此店開業於1947年後。

清真白家館出現在一張“承德街”的街景照片上的左側,只露出部分門臉。此照片記錄的是道外承德街與保障街交口處路段,白家館位於承德街路東、保障街路南,門臉面向承德街,店面是一座平房,店門上方是牌匾,門一側窗戶扇上寫有“專門包子水餃”字樣,顯示此店特色是“包子”和“餃子”,保障街一側從一扇窗伸出一截煙筒,顯示這裡是廚房所在。靠著廚房窗戶還支出了一個簡易涼棚,是個西瓜攤,顯示這是個夏天。

此照片定格下1954年一個夏日承德街與保障街交口的景觀,一個女人領著一個男孩正走過白家館,向保障街裡行去,如果男孩還健在, 已經是70餘歲的老人。

新世界大酒店

新世界大酒店(1992—1997),國營時代後期開業由名廚扛鼎的國營飯店。

九十年代,哈爾濱還曾出現一家以“新世界”為名的國營飯店,叫新世界大酒店。此店雖經營時間不長,卻很有來歷,總經理是現在哈爾濱烹飪界的泰斗盛英傑,副經理是國家特級宴會師才莉娜。新世界大酒店,正式開業於1992年,店址在花園街東端的新發小區C07棟,是南崗商委開辦的區屬國營飯店。90年代,正是哈爾濱餐飲業走向多元的轉折時期,國營、集體飯店已不是一枝獨秀,雖然在經營上放開了,可以承包、聯營,但是計劃經濟體制還是主導,受到了來自體制外的很大沖擊。當時商委決定創辦一批效益型企業,佔領高中檔市場,新世界大酒店就是南崗商委在這一背景下集中了人、財力創辦的。

新世界大酒店的門面在今天看來很一般,而當時卻是哈爾濱流行的新式樣,弧形的門頭,鋁合金框鑲著玻璃,上面是“新世界大酒店”六個銅字。大門兩側各支出四個大紅幌子,顯示著這是一家大飯店。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服了盧記燴麵,藏在農業高架下,能找到這才是鄭州真正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