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冬至餃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冬至為什麼一定要吃餃子而不是餛飩或者油餅之類?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的餃子又是為誰而開先端?
每逢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豪富權貴還是販夫走卒都願意人手一碗餃子大快朵頤,讓餃子成了冬至節令的標配。
據說這種吃餃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東漢時期,張仲景曾立有誓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他做過長沙太守,醫道精湛,在辭官回鄉以後為鄉鄰治病。
何為“嬌耳”?張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和麵擀皮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再加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於是,大家相約在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中國餃子枝繁葉茂,子孫延綿,根據地域不同,所劃分種類門派甚多,如廣東有蝦餃、滬上有鍋貼餃、揚州愛吃蟹黃蒸餃、山東人獨寵高湯小餃、東北人相中了老邊餃子……這品類眾多的水餃成了人們舌尖上的盛宴。就連同餃子餡也被愛好美事的人們賦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比如,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白菜肉餡有招納百財之意,芹菜餡則諧音“勤財”,勤就是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寓意謂之錢財滾滾,財源廣進的意思。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原來一碗餃子裡原來也有這麼多門道呢。你那裡是怎樣過冬至呢?一起來分享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