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桃園二巷“美食街”的元老,小小油糕攤屹立不倒30年;
她的油糕曾經和王萍麵皮一起,被老食客親暱地並稱為“天仙配”;
太原人喜歡用糕來搏好彩頭,她的油糕最多時候一天賣出兩三千個……
每天上午十點,桃園二巷巷口背風牆角下,準時出現一個推著小推車的大娘:氤氳輕煙中翻滾的油糕,簡約推車旁利落的身手,是了,這就是賈師傅的油糕攤。
1989年,做了半輩子家庭主婦的賈師傅,萌生了找個活計填補家用的念頭。幾經尋摸,城坊街的一個油糕攤吸引了她的注意。買來一嘗,“比我做的差遠了!他能幹,我也能幹。”第二天,賈師傅的油糕攤就支到了城坊街。
頭一天,一盆油糕,半上午賣完了;第二天,一盆油糕,不到一個鐘頭,就見底了;第三天……巷子另一頭油糕攤的小夥子不幹了:“大姐,你挪個地方行不?”
出師告捷,賈師傅的心裡有了底。很快,一家人搬到了西門外的桃園二巷。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桃園二巷聚集了很多市屬單位及宿舍區,居民多,年輕人更多,賈師傅的油糕攤很快在二巷紮了根,一輛推車一口鍋,從此風雨無阻,一擺就是30年。
賈師傅的顧客,有住在附近熟稔如一家人的老街坊,更多的是慕名而來的太原各城區及周邊的食客,甚至有遠在蘇杭的當地人打來電話要求郵寄。“33元的油糕50元的運費,我都替他心疼錢。”賈師傅笑著說。
每逢年節和婚嫁的好日子,來找賈師傅定做油糕的顧客,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少時一天兩三百,多時一天兩三千,賈師傅的每個油糕都是手工包制。儘管30年來日復一日的重複,配料和大小早已爛熟於心,不管多忙,每一鍋餡料蒸好,賈師傅依然堅持過秤,分毫不少。每一隻皮糯餡足的油糕後面,看不見的是賈師傅三十年如一日的誠信與堅守。
“做吃食贏口碑,靠的就是食客一張嘴。你偷工減料,即使面上看不出來,客人一吃也能吃出來。”糕面、紅豆、紅棗、紅糖……件件都是由賈師傅親自到批發市場把關挑選,“保證是太原市面上品質最好的。”
生意好了,也曾有人上門來尋求合作開分店,賈師傅全都一口回絕:“用料、製作不經我把關,憑啥叫賈師傅油糕?沒的砸了我的牌子!”
現在,30年過去,當年在桃園二巷和賈師傅油糕同期創業的王萍麵皮,早已發展成了全太原甚至山西人都知道的知名小吃;楊老二豬蹄也穩紮穩打,分店在各城區遍地開花。唯有賈師傅的油糕,30年不變的一人攤,30年不變的小推車,更沒有變的,是那30年來皮糯餡足、甜香適口的熟悉味道。
-
1 #
-
2 #
配這圖,幾個意思?
-
3 #
這個圖片是賣黃米的吧?
-
4 #
這是賣油糕的?下次問問
-
5 #
西二巷哇。現在沒幾個人買
巨好吃,每年過年過節排隊都買不到,還得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