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原文:[炒蟹粉]:以現剝現炒之蟹為佳。過兩個時辰,則肉乾而味失。

淸 袁枚《隨園食單》水族無鱗單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金秋十月,桂花飄香,又到了豐收的季節,而螃蟹也到了膏滿蟹肥的時候,也就進入了吃螃蟹的好季節。“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蟹賞菊菊花天”,意思是農曆九月雌蟹最肥美,農曆十月雄蟹最肥美。這個季節江南人的餐桌出現最高頻率的應該就是湖蟹了。一般吃湖蟹都是清蒸,蘸醋吃。但是經常會碰到蒸太多,最後吃不完剩下的情況,雖然是可以放冰箱冷藏,但是味道會差很多呢。如果有一次吃不完的湖蟹,會把蟹肉拆出來做成炒蟹粉。

當然這是在江南,盛產蟹的地區才會這樣做。拆蟹粉最好的還是大閘蟹。拆蟹之前我們準備好剪刀、蟹扦(或竹籤):擀麵杖。將謗螃蟹沖洗上花籠蒸,當然也用水煮,隨園蟹羹就是煮的,不光煮,拆下的謝殼還耍重新放入煮蟹的湯中在煮成蟹湯用來燒菜,煮蟹要冷水入鍋,水沸後繼續煮15分鐘即可,無論蒸或煮都要提前絲絲然後放涼使蟹黃凝固,這樣出成高,蟹肉整蟹黃成塊,不過有一節,這提前可不是頭天煮第二天剝,袁枚講:“以現剝現炒之蟹為佳。過兩個時辰,則肉乾而味失”,蟹粉別超過四小時,過了肉就發腥。

拆蟹是個技術活,明清時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賞菊吟詩啖蟹時,人人皆備有一套專用工具,蘇滬杭俗稱“蟹八件”。根據有關資料可知,明代最初發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書,為了吃蟹減少麻煩,吃得方便暢快,他創造了錘、刀、鉗三件工具來對付蟹之硬殼,後來逐漸發展到八件。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謂的“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銅製作,考究的則用白銀製作。因為從堅韌度來說,金雖貴重但硬度不及銀,而銅又很容易汙染食品,所以按理說,上乘的“蟹八件”也應該是白銀製的。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釺子、小匙,分別有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等多種功能,造型美觀,閃亮光澤,精巧玲瓏,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熱氣騰騰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曲。當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而吃的時候,那真是一種神仙般的快樂,風味無窮。

蟹八件的基本功能,顯然是讓人們把陽澄湖大閘蟹吃得乾乾淨淨,連蟹爪中的一點肉屑都不會剩下。亂嚼一氣的牛吃蟹,歷來是要被內行的人們笑話的自然。蟹八件的使用有一個順序。當褐紅色的螃蟹熱氣騰騰端上桌來,吃蟹人先是用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用錘對準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以鏟開啟背殼,然後分別將鉗、叉、刮、針輪番使用,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分別取出金黃的蟹黃、潔白的蟹膏、鮮嫩的蟹肉。一手端起蟹殼,把這天下第一美味送入脣舌之間時,真有一種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享受。

但是這個絕對是有耐心的人才能用的工具,據說用“蟹八件”拆完一隻蟹至少得半個小時,而且拆完的謝在盤中仍然萬拼成一隻整蟹,現在誰還有這個閒情雅緻慢慢品嚐呢?附庸風雅的居多,由其餐館制菜,如此如何了得,餐廳家庭拆蟹粉,一般這是將熟螃蟹的蟹腿和蟹身分開,並用剪刀將蟹身一剪為二,用竹籤把蟹殼內的肉剔出,剔的時候要順著紋路。剪開蟹腿的一端,用擀麵杖順著剪開口的方向把蟹肉碾出。用剪刀剪開蟹鉗,將蟹肉慢慢剔出,一斤螃蟹最多可以剔出三兩左右的蟹肉,手快的,每個小時也就拆五六隻蟹,有人說那麼慢呀,我一會就拆一堆,說句不敢恭維的話,您拆乾淨了嗎?

蟹肉拆好就可以製做各種蟹粉菜了。這個可一直是餐廳高檔菜的代表呢。什麼蟹粉獅子頭、蟹粉小籠、蟹粉豆腐等各類炒菜,我吃過蟹肉沙拉,一種是梭子蟹做的,可梭子蟹肉多,配以土豆用馬乃司拌的,可比西餐的土豆沙拉好吃極了,另一祁種是大閘蟹扔拆肉,配上蔬菜用蟹油沙拉汁拌的,別具一格。在北方蟹珍貴,於是就有了用魚肉加雞蛋做的賽螃蟹,隨園菜也有假謝蟹,不過足是把雞蛋換成鹹鴨蛋,這一類以素炒蟹粉最捧,素炒蟹粉是由土豆和胡蘿蔔煮熟去皮製成泥,冬菇與熟筍切成細絲,四樣放在一起製成的,色澤紅黃相襯,味似蟹粉,鮮美可口可以假亂真。

清炒蟹粉,源自蘇州名菜“禿黃油”。禿黃油從名字看似乎是一種黃油,其實這3個字都有講究。黃油的黃,指的是螃蟹的蟹膏蟹黃;油則是豬油;禿是蘇州方言吳語中“只有”的意思。所以禿黃油就是指只用蟹膏蟹黃來拌上豬油的食物。但製作工藝並不那麼簡單,取出蟹膏蟹黃之後,加上透熟的豬肥膘,然後用蔥、姜爆香,加上黃酒燜透,高湯調味,最後淋上豬油撒上胡椒粉才能製成一份正宗禿黃油。不允許有一絲蟹肉存在裡面,因而不同於夾雜了蟹肉的蟹黃。成品芬芳馥郁,美豔不可方物,可謂中華美食最高境界。禿黃油本來是一種“存蟹防飢”之法,即得以在蟹季過後仍能享用到反季節的蟹味,而豬油的作用,則是在沒有冰箱的時代起到隔絕和密閉的作用。

每天現拆的蟹肉,用豬板油小火慢推,混入姜米和花雕,滴水不加,炒出的蟹粉不幹、不油,色香味俱全。每一份都至少要用3斤活蟹,拆蟹粉是門技術活,將蟹蒸熟後,將蟹肉剝下來。炒鍋燒熱,下食用油,至5分成熟時,倒入薑末、蟹粉(拆下的蟹膏、蟹黃、蟹肉的總稱),煸炒片刻,加入黃酒、淋入熟豬油,烹醋推勻起鍋。蟹粉這道菜還有一個小祕密,就是會加入用拆下的蟹殼所熬製的蟹油,此菜蟹油肥潤紅亮,蟹粉鮮香柔嫩,單吃、配菜均可。最好再加一碗白飯相襯,簡直人間至味。

有一道蟹釀橙是的一道杭州南宋菜,最早記載在《山家清供》原文如下:橙大者截頂,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蒂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鹽,供,既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因記危巽齋稹贊蟹雲:“黃中通理,美在其中;暢於四肢,美之至也。”此本諸《易》,而於蟹得之矣,今於橙蟹又得之矣。

蟹釀橙的製作要“先炒、再蒸。”但要想做好這兩步,中間則有許多道工序要進行。首先將臍橙開蓋,削掉頂部時要留一塊橙肉在上面;用勺子分離出橙子裡的果肉,但橙皮內部不能刮乾淨,得留出兩分;將橙肉分離出橙汁和果肉,必須剔除果肉中的筋脈;螃蟹清水煮熟,分離蟹肉、蟹膏、蟹黃;炒制蟹粉,用玫瑰米醋提香增鮮、去腥;倒入甜度極高的香雪酒融合醋酸;炒制完再將混料倒回橙子殼,新拿一器皿加入玫瑰米醋、香雪酒和杭白菊,放入橙子後蓋蓋蒸15-18分鐘,讓多種原料的香味在水蒸氣熱力的驅動下,從橙子外部向內部逼近,再從內部向外部滲透,最終達到內外香味融合的境界,此菜立意新巧,橙香和蟹鮮合好一體,複合型的香味,撲面而來,讓人齒頰生香欲罷不行。

在褚多蟹粉美食中,蟹黃湯包力撥頭籌,蟹黃湯包以靖江最佳,“皮薄光潔,湯足如泉,濃而不膩,味厚鮮美”而被譽為靖江一絕,雪後肌膚,味潤玉滑,一身嬌美,一口入魂。傳說靖江“蟹黃湯包”是三國時傳下來的。劉備白帝城託孤後,一命嗚呼。身在東吳的夫人孫尚香萬分悲傷。忠於愛情的孫夫人遙望滾滾大江,滿含悲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過上蒼和丈夫亡靈後,跳入長江。後人為了追懷孫夫人的忠貞與賢淑,用麵粉包上豬肉茸和蟹肉餡兒的饅頭,前往奠祭孫夫人。這種肉饅頭味道鮮美可口,竟引來了不少美食家的關注,很快就成了飯店餐桌上的熱門食品,從三國起代代相傳至今,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蟹黃湯包。蟹黃湯包到明清時代的製作工藝已達到巔峰,美名遠播。

至於吃湯包更需要一點技巧。傳說乾隆皇帝吃湯包獻出過洋相。當年他微服來靖江專嘗這蟹黃湯包。也許是餓了,湯包一上來,他抓起一隻,張嘴就咬,只見一股湯汁直射出來,燙得他一甩手,湯包扔到背後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湯汁。要在平時,他早就龍顏大怒了,可此刻他竟顧不上發火,而是趕緊舔那指上的湯汁,為什麼?因為他剛才嚐到那一點點湯汁,鮮得不得了。店裡夥計一瞧,曉得他是頭一回吃湯包,趕緊上來指點,乾隆依著夥計的法子一試,果然靈光。臨走時,按乾隆的老脾氣,本想題點詩句的,可一想到剛才出的洋相,不由有些臉紅,也就不好意思再題了。也許正因為如此,靖江湯包雖有名氣,史書上卻查不到記載。

我曾隨風物中國志一起去靖江採風尋味之旅,其中就有探祕靖江湯包,靖江號稱湯包之鄉,在靖江滴滿大向希能吃到湯包,靖江蟹黃湯包足中國地理標誌,最有名的當屬南園,我們親眼看劉陶晉良親自做湯包的過輕,陶晉良腸靖巧湯包製做技藝非物質代表性傳承義,被稱為靖江湯包製做的領頭羊。他帶我們參觀廚房並講解了製做工藝。

做湯包首先從選蟹開姑,耍選新鮮的螃蟹,園臍的最好,備好鋼籤剪刀刮片木捧,一個個功能交替發揮,或剔、式或夾、或叉、或敲,分剔取出金黃的蟹黃、潔後的蟹膏,鮮嫩的蟹肉。湯貴如金,不反制湯複雜,選擇原料也相歲講究,散養的老母雞,新鮮的豬肉皮和筒骨,筒骨老母雞飛水去掉血水,髒沫。肉皮帶毛須反覆刮淨除去,經長時間熬煮,生成滋味鮮美的湯,肉節烏的膠原蛋後水解溶守湯汁,冷卻後形成如玉般的鮮凍。

雞筒骨肉節皮涼水下鍋,還有整盆的蔥、整鐙的蒸蔥,加入酒、醋除古腥臊氣味,增如骨鈣上溶或與湯的香味。隨時間湯計震盪,脂肪水,碰撞融合,方可熬出色昔味醇濃而不稠綿而不膩的好湯,食後香留於齒味銘於心,這時過濾去掉肉皮母雞筒骨等雜質,一碗濃郁的精華,待冷卻寧凝固成皮凍。新鮮的豆油煮沸,加入蟹肉蟹黃熬去水分,並讓蟹肉的鮮味浸到油裡。皮凍由機器絞碎,加入蟹肉蟹黃,澆上蟹油,攪拌楊泡包餡陶料即成。

湯包用高筋麵粉加雞蛋清、鹽、清水活面,機器壓面使其筋斗,手工擀皮使之均勻,皮薄如紙,吹彈即破,但湯包皮韌性十足,陶大師演示用此皮可當氣球來吹而不爆,麵皮置於手掌前端,將餡包入翻轉包撿捏,力道合適,紋路清晰36個摺子,封口漂亮,苑如南方美女,小巧且細膩,白皙而豐潤,麵皮輕薄,餡心若隱去若現,讓人口舌生津,

湯包蒸好呈在面前,“放下像菊花,提起似燈籠”,湯汁微微晃動,看著眼前一個個晶瑩剔透的湯包,你可千萬不要急著下口,不然可要出洋相的。一定記住吃湯包的十二字訣: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喝湯。一般來說,是用三隻指尖撮住那湯包上面的折皺,小心翼翼地輕輕拎起,慢慢放到盛醋的碟子裡,然後低下頭湊近去,在湯包的上方用齒尖細細咬破一點小孔,再從那小孔裡緩緩地吸吮湯汁,這是因為湯包皮薄且嫩,汁豐又燙,稍一不慎,皮破湯漏,也就不成湯包了。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這幾家店每天排隊排到哭,每家都好吃到停不下來,你為什麼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