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許多人吃海鮮的時候,喜歡食用肉質鮮美的大個海鮮,而對於生活在海邊的人來說,趕在落潮時在礁盤上,灘塗泥沙裡,打撈或採集到的貝殼類或節肢類的小海鮮才是最鮮美的。小海鮮,看名字就知道個頭很小,樣子也稀奇古怪。對生活內地的人來說,別說吃了,連名字都不一定知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6種被名字“耽誤”了的海鮮,以前沒人愛,現在想吃得花錢買。
第一種:泥螺
小海鮮因為個頭小不夠塞牙縫,名字也稀奇古怪,而不被內地人重視。泥螺俗稱“吐鐵”,一般生長在渤海邊灘塗,泥螺有一層很薄的外殼,個頭只有拇指大小外形像個鈕釦,別看泥螺不起眼,卻極為鮮美。每到春季,泥螺就懶洋洋地在灘塗上爬行,在泥沙裡覓食濾浮游生物或其他魚類的殘食。泥螺將泥沙吞進殼裡濾出食物,然後吐出泥沙,故得名“吐鐵”。
泥螺的殼很薄,肉質細嫩鮮美,泥螺不僅長相奇怪吃法也特別,那就是“醉泥螺”。首先,將泥螺洗淨撒上鹽讓泥螺縮水,然後把泥螺醃出的水倒進鍋裡煮開後放涼成滷汁。最後把“縮水”後的泥螺撈出放進罐子中,倒進黃酒滷汁,5天后取出,味道鮮美的讓人打顫。吃泥螺,玩的是嘴上的功夫,將泥螺放在脣邊,用牙齒咬住泥螺的肉尖,一邊咬一邊用牙將泥螺沙子擠出來,不會吃的吃一嘴沙子。
第二種:"海蜂子",蝦虎
蝦虎學名叫做“螻蛄蝦”,而海邊人習慣叫它“海蜂子”。蝦虎是一種生長在灘塗泥沙裡的物種,外形酷似蝦爬子或農村地裡的“螻蛄”,區別在於蝦虎有一對大鰲,從體型上看蝦虎下部肥大成倒梨形蝦爬子出水即死,而蝦虎是水陸兩棲。不同用常見水產的捕撈是用漁網,趕海時人們採集小海鮮,針對不同的海鮮有不同的方法,比如用捉海蟶子時,在洞口撒一點鹽海蟶子就自己躥出來,然後像拔蘿蔔一樣將海蟶子取出。
而抓蝦虎用的傢伙什是竹籤子和毛筆,在灘塗上找一塊比較平整的沙灘,刨掉上面的淤泥,將竹籤放入露出的小孔中,看到眼中有動靜時將毛筆放進去,覺著毛筆被往外推送時立刻拔出毛筆,蝦虎也順勢被帶出洞穴,這個過程俗稱“釣蝦虎”。蝦虎的吃法很多,可以裹上面糊放到油裡炸,也可以倒上黃酒醃幾十分鐘然後清蒸,或者是做成椒鹽蝦虎,豆瓣醬炒蝦虎,水煮蝦虎,韭黃炒蝦虎,每一種做法都非常鮮美。
第三種:藤壺,狗爪螺
狗爪螺是人們對鵝頸藤壺的俗稱,由硬殼包裹,頂部呈三角狀硬殼形似狗的爪子,於是漁民叫它“狗爪螺”。狗爪螺一般生長在遠離海岸的礁石上,雖然顏值不高卻極為鮮美,居住在海邊的人在礁石上遇到狗爪螺,就找一些幹海草放在長有狗爪螺的礁石旁,用火烤狗爪螺吃。將狗爪螺頂端的爪狀硬殼剝開,裡面的螺肉有花生米大小,色澤潔白如玉味道鮮甜嫩滑,吃過狗爪螺再吃其他海鮮瞬間覺著無滋無味。
第四種:海腸,海雞子
海腸是什麼東西?是一種成長在沿海灘塗上的環節動物,呈長圓筒狀長10至30釐米,淺黃色渾身無毛刺,學名“單環刺螠”,在膠東又稱它“海地瓜”。傳統做法只食用其體壁而廢棄內臟,俗稱海腸子。海腸口感脆嫩,肉味鮮美,體壁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自古以來作為名貴的海鮮食品。
海腸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黃海及渤海潮間帶,海腸樣子怪怪的,味道卻極為鮮美將海腸去掉內臟洗淨,與韭菜同炒或用包餃子吃,口感脆彈飽滿,鮮香多汁。海腸除了可以用來作為食材烹飪,有經驗的魯菜大廚,會將海腸焙乾後磨碎作味素,不管是燒湯,炒素菜,放一點海腸粉這道菜就有了勝算。
第五種:螃蜞,嘟嚕蟹
嘟嚕蟹有的人叫它螃蟹,相手蟹,是一種生長在海邊鹹淡水交匯的灘塗,蘆葦叢裡的野生蟹類,清晨出來覓食,平時藏在泥洞裡。嘟嚕蟹是一種很有趣的小螃蟹,個頭很小蟹鰲卻很大,覓食時聽見動靜就刷拉刷拉亂跑,雖然個子小跑的卻特別快,一般人攆不上它們。將嘟嚕蟹洗淨,放進瓷罐倒入蝦油生醃著吃。或者是用白酒將嘟嚕蟹醉暈,放醬油,生薑,花椒,辣椒做成醉蟹,鮮美的一塌糊塗。
第六種:薄殼,海瓜子
薄殼是生長在島嶼灘塗上的一種小蛤蜊,薄殼常常是幾十個連在一串,生長在礁石或灘塗泥沙裡面,外殼呈三角形薄而透明,長不到2釐米,形似葵花籽,因此稱它“海瓜子”“土鬼”。薄殼肉質肥嫩鮮而不腥,將薄殼洗淨後可以煮粥,用辣椒爆炒,或者是薄殼炒米飯味道特別鮮美。
以上介紹的這6種小海鮮,雖然名字有點土氣,顏值不高卻味道鮮美,過去曾被人看不上,現在卻是很多人爭相食用的海鮮美味,被譽為是“天下奇鮮”
-
1 #
-
2 #
這些不都是平常海鮮嗎
-
3 #
我們海邊的天天吃,
-
4 #
我是沿海地區這些海鮮都吃過
-
5 #
圖1沙雨,圖2拉水呵,圖3觀音手,圖4沙蒜,圖5拉水哈,圖6好像爛腳麻
-
6 #
能不能檢查一下再發,3那個配圖是佛手
-
7 #
這上面所有的海鮮我們這裡都有小時候天天自己下海抓。現在想吃沒那麼容易了。需要花點時間咯
-
8 #
我家海邊 天天都有這些海鮮吃 不奇怪
第三個介紹的兩個圖片不是一個,一個藤壺,一個海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