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魚,好吃,愛吃。夾起一片放在嘴裡仔細品嚐,鮮香嫩滑,麻辣爽口,滿盆的紅油漂浮著嬌豔的辣椒,配上黃燦燦的豆芽,散發出誘人的特有香味,只要看上一眼,聞上一聞,嗓子眼就會立刻產生衝動,恨不得馬上迎接這美味的撞擊。
吃水煮魚,並不新鮮,好吃一族至今還未領略過這美味的,大概沒有,只有領略過了這美味,才體會到孔子所說“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的含義。
然而,這飯店的水煮魚只不過放了足夠的油,和水煮並不大沾邊,不太正宗,我自以為曾在內蒙兵團吃過的水煮魚才是真正“正宗”的水煮魚,除了水,就是魚,煮時放點鹽和辣椒,煮出來,肉白味鮮,別具一格。
要說這魚絕對是純天然的,八連剛從四連分出來後,所在地就在烏加河畔,烏加河水由北向南緩緩前行。連隊前有一揚水站,抽出來的水就沿著彎彎曲曲的水渠,自西向東一直流向烏加河。每當揚水站排水時,大家最關切的就是何時抽水機不再轟鳴,期盼著停水以後,到排水渠去捉魚。
九月秋高氣爽,是河裡魚最多的季節。一天傍晚,剛吃過晚飯,不知誰拉長了聲音大喊,停水嘍…… 這一喊,大家的情緒頓時亢奮起來,縱情的歡呼串聯起歡快的腳步,大夥敲著臉盆,拿著水桶,你追我趕一溜小跑,往渠上聚集,個個搶佔有利地形,選好最佳位置,準備收穫大自然慷慨的饋贈,好好地慰勞一下自己。
在奢望中,魚群逐漸顯現了身影,渠水嬉戲打鬧著,時疾時緩,不知疲倦地延伸著柔軟的身軀,畫著漩渦打著滾躺入河的懷抱,水流慢慢地由大變小,越流越緩,魚兒擠在一起,爭先恐後地奮力搖著尾巴拼命向前游去,掙扎翻騰跳躍,此起彼伏,噼噼啪啪,拍起了陣陣的水花,似乎不甘心生命在此終結,男生脫掉鞋,挽起褲腿,拿著臉盆小心地一步一趨滑到渠底,面對美味的誘惑,圍追堵截,收穫的喜悅在喧鬧聲中躍上了晚霞。
哇,魚好多,白花花的在夕陽下發著銀光,鯽魚佔絕大多數,偶爾也能看見幾條鯉魚和白條,大的不過尺,小的巴掌大,一盆盆活蹦亂跳的魚兒在兵團戰士的歡聲笑語聲中傳到了渠上,女生開始分揀,大個的人吃,小點的餵豬,男生忙活著收拾魚、打水、架鍋、燒柴,個個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不一會,收拾好的美味下鍋了,幾個幹辣椒,一把鹽面勾兌出天然的美味。鐵鍋下的柴火燒得冒著紅光,炊煙夾雜著魚香隨風四處彌散,拿著飯碗的知青三三兩兩站在周圍說笑著,只等著魚出鍋,好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奢侈”品帶來的舌尖上的滿足。
回京後,多少年了,就一直未吃過那麼過癮的魚。當年,揀好的吃,可勁地吃,鮮美的水煮魚讓人愛不釋口,津津樂道。此情景,讓我留戀了那麼多年,至今不肯忘卻,逝去的歲月為什麼讓記憶如此深刻,事隔多年恍然明白,一飽口福,吃的不僅僅是有滋有味的水煮魚,而是青春的參與,收穫的體驗。單向人生,使時光不會逆轉,經歷不可重現,過去的將不會再有,這足以讓人難以釋懷,不是嗎?
照片說明:2018年7月16日作者攝於包頭黃河景觀大道。
作者:王運三,男,漢族,學歷大專,職稱經濟師。北京市第十一中學1967屆畢業生調。1969年8月29日參加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五團四連,1972年調入八連。1978年9月16日病退回京。1978年12月分配到人民銀行修建隊,任統計預算員。1985年調入工商銀行崇文支行行政科任固定資產管理員。1992年後調入資訊科聘為副科長。2000年調入黨委辦公室聘為副主任。2007年調入綜合管理部任科技資訊員。1986、1987和1988年被評為北京市崇文區優秀工會積極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