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南方吃麵食比北方少,但是南方人對面條還是相當喜歡的,雖說北方吃麵食花樣相當多,但是論吃麵條還是南方特色麵條更多。因為吃麵條不單單是麵條勁道,澆頭才是麵條的靈魂。而重慶小面硬是憑著簡單的澆頭做出了名揚大江南北的特色面。
麵條的吃法豐儉由人,重慶小面做起來很簡單就是碗裡提前放上店家自制的辣油和少許配菜,麵條煮好了撈到碗裡面跟調料拌一拌就可以吃了,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調製辣油調料並不簡單,只不過這些工作都是飯點以外的時間在忙。以前重慶以外的地方少有人知道重慶小面這道特色麵條,經過相親節目《非常勿擾》主持人孟非在電視上不斷宣傳自己開的重慶小麵館之後,很多人才知道這種美味的麵條。
重慶的美食有很濃的碼頭文化江湖氣概,簡而言之就是操作簡單味道猛烈,重慶當地人吃小面很簡單就是進店裡點一碗小面端到門口趴在板凳上吃,所以當地人把這種小面叫做板凳面。
重慶小面與北方的麵條有一點不同就是店家會問你吃幾兩重的麵條,而且麵條是要寬面還是韭菜葉還是毛細,一般男人一頓是三兩的麵條女人一頓二兩面條,很少有人吃寬面,因為寬面煮得稍微慢點更重要的是寬面沒有細面入味兒。
麵條煮好裝到碗裡叫號讓客人自己端面,想吃煎蛋的就在麵條上鋪一個煎蛋,麵館都是提前煎好很多煎蛋。重慶小面雖然看上去不算豐富,實際上裡面內容也不少紅油辣子肉臊子芽菜青菜葉都有,上頭還會稍微撒一些豌豆。麵館場地小很多人要坐到外面趴在小凳子上吃麵,但是食客對此絲毫不覺得有啥不妥,當地人覺得早餐吃一碗重慶小面最舒服了,別的早餐都沒有重慶小面來得實在。
孟非的小麵館裡最便宜的重慶小面也要賣到28塊錢一碗,而重慶隨便一個居民區樓下小巷子邊上的重慶小麵館一碗二兩的重慶小面只要7塊錢,當然這是不加煎蛋的價格,這年頭花7塊錢吃這麼一碗味道好分量足的麵條是很難得的。孟非的小面都是請的重慶廚師,可是很多重慶人在他那裡吃了小面都說沒有家鄉那種趴在小板凳上吃的小面好吃。或許重慶小面就是在不起眼的小麵館吃起來更有感覺吧,有些美食離開本土後不管做得再正宗好像也缺少點味道。
每一家重慶小面的做法都是大差不差,不論是用料還是步驟都差不多,但是做出來的味道就是千差萬別。可能咱們中國的廚藝教學不像西方廚師那樣用料精確到克,咱們的廚藝教學遇到的都是適量、少許、酌料新增這些似是而非不夠具體的字眼,每個人學起來自然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操作,於是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做法總是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味道。
我們在重慶旅遊的時候早上起來也是走出賓館找個小麵館吃板凳面,我問當地人一大早吃這麼一碗紅油麵條不會覺得油膩嗎?一同等麵條的小夥兒說就是要吃這樣的麵條啊,如果清湯寡水的哪能精神一上午啊?一碗重慶小面下肚頓時渾身舒暢,巴適得很。
吃麵的時候看了看周圍,小麵館只有四五十平米,但是外頭擺了兩排塑料板凳,每個人進店跟老闆娘說一下自己要吃的面,老闆娘把客人點的麵條的寬細重量要不要煎蛋都寫在小紙片上並且標上號碼,老闆娘留一張客人拿一張到外邊等,叫到自己的號就進來端面條。麵館是一對將近六十歲的老夫妻開的,大叔煮麵大嬸負責收拾碗筷和招呼客人以及打下手。
在寫號的時候跟老闆娘大嬸聊了一會,問她店裡一天要賣出去多少碗麵條,裡面煮麵的大叔接過話來說主要就是早上忙,一天能賣四百多碗麵條吧,因為中午和晚上門口就不能擺板凳了,而且中午和晚上很多人就在家裡吃飯了,重慶小面幾乎都是作為早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