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裡閒逛的時候,買了瓶豆腐乳,很久沒有吃這東西了。想起一次回老家的時候,看到村中一位老阿婆在吃豆腐乳,反應到自己似乎有幾年都沒有接觸過這玩意了,還特意地從家中端了個小碗向她討幾塊回來吃。豆腐乳是她自己做的,方方正正的,硬硬的,還用食用紅曲染成了紅色。冬天裡天冷,煮粥喝的機會多一些,用筷子輕輕地夾一小角豆腐乳放入粥中,或放入口中,哪怕不是喝粥,就算平常吃飯時用作下飯菜,那可都真的是難得的清香美味。
豆腐乳,又稱腐乳,據說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生產歷史了,是一種滋味鮮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發酵食品,用豆腐經過培菌、醃製、配料、裝壇發酵精製而成。以前在老家奶奶還在世的時候,每到秋冬天氣開始轉涼了,奶奶就會買豆腐切成小方塊做豆腐乳了。
奶奶從鄉村間挑著擔兒叫賣豆腐的人那裡,花幾塊錢買些新鮮白嫩的豆腐回來,切成小塊,盛在一個大匾中,放在家門前晾。這個過程叫發酵,利用空氣中的毛黴菌自然接種,用生物上的話來說,就是用豆腐塊培養毛黴,使一種白色的菌絲長滿豆腐塊表面,形成堅韌皮膜,積累蛋白酶。因為毛黴的生長溫度要求較低,所以一般只能在秋冬天氣較涼的時候製作,這個過程需要半個月左右,這叫前期發酵,也就是發黴過程,即豆腐塊培養毛黴或根黴的過程。當然,我明白奶奶是不明白這些的,她沒讀過什麼書,字也不識幾個,但她卻能知道什麼時節可以做、怎麼做,並且能做得很好吃,這都是她在很久很久以前年輕的時候從別人那裡聽來的、看來的、學來的,而對於其中原理解釋得很清楚的人,卻並不一定能做好,比如我,現在在這裡說做豆腐乳的事,但若要我親手去做的話,那做出來的結果就肯定會不是人吃的東西了,這或許就是生活的經驗積累吧!
當豆腐塊長滿菌絲,形成柔軟、細密而堅韌的皮膜並積累了大量的蛋白酶的時候,前期發酵就算完成了,然後是進行醃製豆腐塊。把發酵好的豆腐塊一層層平整地放在一個壇或缸中,每層上面再均勻地撒上一層鹽,鹽的份量是層層加多,因為醃製的時候,鹽融化後水份是往下滲的,這樣可以使各個豆腐塊均勻地“入味”,最上面用一層鹽蓋住豆腐塊,然後加蓋即可。這樣醃製三四天後,再往壇中倒滿鹽水浸三四天,這下,醃製的過程就完成了,每個豆腐塊都已深深地融入了鹽的鹹味了。
接著,再一塊塊取出豆腐晾乾,把壇罐清洗乾淨晾乾,再重新入一次壇,這就是後期發酵了。仍是一層層地把豆腐塊裝入壇中,不要裝過緊,以免影響後期發酵,每層上面新增調料,如作染色用的紅曲、面曲,調味用的香油、黃酒或者白酒、辣椒粉、五香粉等等,裝滿壇後,灌入適量的湯料浸泡,這個湯料是根據自己口味調製的香辣鹹等味道的湯水。最後就是密封加蓋貯藏了,一般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貯藏,豆腐乳才可成熟。因為各個地方口味不同,因而也有所謂紅方、青方、白方、辣方等等各種不同的風味,只是製作方法都是大同小異的,區別在於後期發酵時調味的不同罷了。
奶奶做的豆腐乳,清香硬實,可不比商店裡出售的罐裝的,看著方方塊塊的很靚,但真用筷子去夾的時候,就會發覺它是軟綿綿的,而且只要一開罐之後,沒兩天,豆腐乳的表面就變成灰黑色了,變得更加的軟綿腐爛,還會慢慢地深入到整塊的豆腐乳中,據稱這是因為開罐後瓶中進了空氣,豆腐乳與空氣接觸後“氧化”的緣故。商店裡賣的豆腐乳雖然味道和顏色看相都調配得很好,但畢竟還是工廠作坊製作的,它與家中自制的豆腐乳的風味相比起來卻仍是相去甚遠的。而且我也發覺,在我們老家,豆腐乳是拿來當菜送飯吃的,而外地人,主要是指北方的人,吃豆腐乳是用來當作調料蘸菜吃的。他們往往都是取一小碟,上面放一塊豆腐乳,再新增一些醬油、醋、辣醬等調料,把豆腐乳用筷子擠壓擠壓,它就碎了,再調拌一下,就與醬醋攪和在一塊成為糊糊狀了,在日常吃飯用菜、吃火鍋的時候,把菜夾往小碟中蘸一蘸,再送往口中,吃的只是豆腐乳的味道而已。所以我猜,這也是它製作得比較軟綿並且見空氣就“氧化”軟綿腐爛得更厲害的原因。
說到豆腐乳,我同時也就想到老家的鹹菜來了,這也是與做豆腐乳同樣的秋冬時節才發酵製作貯藏的一種乾菜,各個地方都一樣對它最通俗的叫法就是鹹菜了,我們那邊又叫黴菜,因為“黴”字不好聽,我們又稱它為梅菜。據說世上做肥豬肉最好吃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東坡肉,一是毛家紅燒肉,另一就是我們那邊的一道叫“梅菜扣肉”的菜了,都是色澤極佳肥香而不膩人。梅菜是梅菜扣肉中最主要的配菜,食之清香可口,因而梅菜還成了我們那邊的一道馳名特產。
鹹菜的製作原料一般是用芥菜,芥菜個頭又大又高,自家土地裡多種幾棵的話就吃不完了,所以在秋冬天氣寒冷,不能種其它蔬菜以致可食用的新鮮蔬菜不多的時候,芥菜就派上用場了,這就是把芥菜做成鹹菜。製作方法和豆腐乳也是大同小異,到秋末芥菜大量收穫的時候,把它們曬在室外風乾,然後和豆腐乳那樣入壇醃製、加少量鹽水浸泡,然後再加蓋密封貯藏,等它的顏色慢慢變成黑色的時候即成了,因為它不似豆腐乳那樣配多種調料,一般僅僅是鹽一種而已,所以除了鹹的味道之外別無它味,這也是它的鹹菜叫法的由來了。需要吃的時候從壇取出若干,再把壇密封好,避免進空氣使壇中鹹菜腐爛壞掉,把鹹菜清淨乾淨,切成細末,或炒或蒸或做湯均可,如能加一些肉配製味道更加。把鹹菜清冼乾淨切成細末後,置於太陽底下曬乾,這就是鹹菜乾了,我們也叫梅菜乾,加豬肉一塊蒸爛那個味道真是又韌又香,梅菜扣肉的配菜梅菜,可以直接用梅菜做,但更多的都是是用梅菜乾做的,因為味道更好。
鹹菜的原料也還可用白菜,一般是直接把白菜加鹽水浸泡後洗淨,再在頁片之間夾上姜蔥蒜糖醋辣椒香油精鹽等等,入壇貯藏。因為它不像芥菜那樣透過風乾脫水的再製作的,水份還較充足,因而又叫“水鹹菜”;它吃著還有一點點的酸味,因而北方人更多的是叫它為酸菜。
其實,現在回味的時候,覺得豆腐乳和鹹菜是美味清香的,甚至想著還會吞口水的,回老家去的時候,問身邊同鄉有什麼可以給他們捎帶的,他們都會答,什麼都不要,能帶一些家中自己做的鹹菜或者鹹菜乾來,就非常滿足了。但在以前小些時候還在家中的時候,每每有人問自己吃飯沒有,吃什麼了,如果答說我是吃的豆腐乳或者吃的鹹菜,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也很沒面子,因為吃豆腐乳和鹹菜,這象徵著自己家中是過得很辛苦的,只有日子不好過的人才會說自己吃的是豆腐乳,所以明明吃的是豆腐乳和鹹菜,可我每每卻答說:我吃的是豬肉燜豆腐,我吃的是鹹菜燉豬肉,帶上個肉在其中,彷彿就是非常得意的事情了。
現在,每每有同事問得我吃早餐沒有,吃的什麼,我會說,我吃的是白粥,拌了一小塊豆腐乳,還有一小碟鹹菜,他們卻會說,不錯啊,我也喜歡吃鹹菜。我想,從以前的迴避說吃豆腐乳和鹹菜,到現在的喜歡和懷念,無非是因為生活過得好了罷,因為天天吃豆腐乳和鹹菜這樣的日子早已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