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煎餅卷大蔥
煎餅是山東人最喜歡吃的一種食物,顏色金黃、地域風味十足,口感筋道、咀嚼鮮香開胃,粗細搭配、膳食營養豐富。煎餅卷大蔥是用玉米麵、小麥麵粉、土雞蛋及大蔥製成的一種食品,是山東省的地方傳統名吃。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做出的不同的煎餅,味道也各不相同。捲上大蔥後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嚼頭。優質的煎餅要求薄如紙張,厚度均勻。
2、拔絲山藥
拔絲山藥屬於魯系菜品,清代宣統翰林學士薛寶辰在他所著《素食說略》中提到"拔絲山藥"說:去皮,各色各樣的拔絲山藥切拐刀塊,以油灼之,加入調好水冰糖起鍋,即有長絲。但以糖炒之,則無絲也。可見拔絲山藥的歷史悠久,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經過不斷的改良,成了現在的拔絲山藥,拔絲山藥的口感甜而不膩,以“拔絲”為最佳。
3、青島大包
說起"青島大包",青島人老少皆聞,94、95年是其鼎盛時代,那個時候買包子的隊伍"首尾不相望"。因其皮薄、味美、鮮嫩而備受消費者的歡迎,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名小吃"、"中華名小吃"。青島大包的主要特點就是大,滿滿的餡料將麵皮撐大,但是咬一口湯汁四溢,滿滿的充實感!也代表了山東人豪爽的性格。
4、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的特點:形色兼優、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鮮奇滋補。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十分美觀,是上等的美食藝術珍品。德州扒雞色澤黃裡透紅,勾起陣陣食慾,品嚐過後,那味道妙不可言。新聞界、美食家們讚譽德州扒雞為"中華第一雞"。
5、甜沫
甜沫是起源於豫北地區豆沫,後流傳至山東濟南特色傳統名點,福斯粥類美食,泉城二怪之一。甜沫是一種以小米麵為主熬煮的鹹粥,濟南人又俗稱之為"五香甜沫"。在濟南的眾多小吃中,甜沫是最具特色的"招牌"名優小吃。甜沫的來源很有意思,粥做好後主人會問"再添麼兒",指的是新增粉絲、蔬菜、豆腐絲之類的輔料,後來人們諧音成"甜沫",因此甜沫口味是鹹的,不是甜的。茶湯非茶,米香四溢更勝茶。甜沫不甜,閱盡五味方得甜。
6、油旋
油旋,又叫"油旋迴",是山東濟南特色傳統名吃,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故名油旋。濟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熱吃,再配一碗雞絲餛飩,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油旋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更有精細者,在油旋成熟後捅一空洞,磕入一個雞蛋,再入爐烘烤一會,雞蛋與油旋成為一體,食之更美。相傳油旋是清朝時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齊河縣)去南方闖蕩時在南京學來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來濟南後依據北方人的飲食特點將油旋的口味改成鹹香味,一直傳承至今。
7、籤子饅頭
籤子饅頭又稱籤子饃饃、尖饃饃、高樁饃饃、矮樁饃饃、槓頭饃饃等,山東省特色傳統名點,起源於山東平原縣恩城鎮。歷史悠久;好看 好吃 好拿;孩子特別喜愛吃,因地處魯西北平原上,物產豐富,所產小麥優良,此饅頭的起源據說有五百年的歷史了,興起於清乾隆年間,直到現在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蒸食,記的小時候每到過年就等著饅頭出鍋,爭著搶吃饅頭尖,因為當地流傳著一個說法:吃饅頭吃尖,長大了做官。
8、魏集驢肉
相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樂安城(今惠民縣城)關帝廟大殿落成,百官聚集朝賀。盛筵之上,佳餚繁多。唯餚驢肉受人青睞,被推為百味之冠。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魏氏驢肉作為貢品被舉薦至京城,同治皇帝食之龍顏大悅,被欽點為御廚專用膳食。自此,魏氏驢肉進入京城宮御膳房,魏氏驢肉的名聲在全國張揚開去,魏集全驢宴被山東省評為“到山東不可不品嚐的100種美食”之一。
9、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是山東省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許多著名人士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10、甏肉乾飯
甏肉(bèng ròu)乾飯是濟寧地區特色傳統名小吃,甏是一種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顧名思義,用甏盛放烹製的肉。起源於元朝。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於是就逐步發展為今日的甏肉乾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甏肉乾飯不斷改進創新,又增加了卷煎、麵筋、肉芯丸子和雞蛋等一系列菜品。在今天,甏肉乾飯仍然被極多數濟寧人所喜愛,甏肉乾飯也在不斷髮展壯大,最終將成為濟寧首屈一指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