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一個城市最地道的味道在哪裡?
那麼我想,本地人生活的大街小巷會告訴你答案,一座城市的精華與韻味,都沉澱在街角巷尾裡,隱秘而低調。
沒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沒有華麗的門店排面,但它卻帶著獨有的氣質,深藏功與名,每一道菜品都能撐起一段鄉愁滋味。
這個地方就是賓朋酒家,藏身長安區郭杜鎮老十字南街65號。
如果你還沒聽說過它,沒關係,往下看。
讓每個郭杜人都垂涎的美食,非香酥雞莫屬了。
賓朋酒家香酥雞選用的是定點單位散養150天,宰殺乾淨的2.8斤左右的三黃雞。然後把雞沖水6小時,再瀝乾水分,最後用三十多年的滷湯進行滷製6小再調製好糊,之後均勻的塗抹在瀝乾滷水的雞表面,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出鍋瀝油裝盤。嚴苛的人工挑選,從質量、重量、色澤,一關接著一關,可謂百裡挑一。
熱鍋裡滋滋作響的香酥雞,撈起來時還帶著滾燙的溫度和熱氣,色澤金黃,濃香四溢,僅僅“觀其色,聞其香”就讓人垂涎不已。
嘗一口外皮酥脆,內裡卻是酥爛到用筷子就能輕鬆將它骨肉分離的雞肉,外酥裡嫩這個詞大概就是為了形容它而誕生的。但僅僅有酥香的口感怎麼夠,蘸上椒鹽,讓口感的層次更細膩,讓香味直達心底。
琉璃茄子是來到賓朋酒家一定不容錯過的一道菜,聽到菜名就知道是以茄子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餚,酥甜酸爽是琉璃茄子靈魂所在。
琉璃茄子色澤金黃似琉璃閃光,香甜可口,讓人不禁食指大動。無論是在口中的滋味還是外觀的色澤,誰能忍心拒絕呢?
如果說燴三鮮在美食裡榜上無名,恐怕長輩們第一個不同意。燴三鮮是長安地區家喻戶曉的美食,每逢過年過節,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菜餚。
陝西有句話說的好:唱戲的腔,廚師的湯,燴三鮮是一道特別具有不陝西風味的湯菜。湯鮮,肉香,味美是這道菜的最大特點,肉片、丸子、響皮(南方叫炸豬皮)是燴三鮮的標配,再配以木耳、青菜、粉絲、香菜等輔料,在特製的高湯中沸煮,加入特製的調味汁即成。
奶白的湯,鮮嫩濃郁的肉丸、清香撲鼻,入口醇香,每一味都絲絲入扣,每一口都是一個大寫的鮮。
說到鱖魚就會想起唐朝詩人張志和的詩“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南方人善做鱖魚,比如徽州人偏愛臭鱖魚的鹹鮮,蘇州人喜好松鼠鱖魚的酸甜。而同樣的鱖魚到了陝菜大廚的手中,就有了油潑面的味道。
這道油潑鱖魚借鑑了陝西小吃油潑面的做法,上面滿滿的鋪上一層辣椒,下面是豆腐,將魚夾在中間,辣椒的香辣,豆腐的鮮美,完全融入到鱖魚的每一寸肌理,不斷刺激著味蕾。
這道甜飯賓朋酒家給它取名為有餘糜子飯,年年有餘,代表一種豐收的喜悅。
在陝西人的美食記憶裡,甜飯的地位無法撼動。逢年過節家人出會蒸一鍋的甜飯,吃上幾天幾夜,無論是小孩和大人都喜歡。
有餘糜子飯以糜子米為主料,配上蜜棗、花生、葡萄乾等,又甜又Q彈,那種從口中蔓延進胃裡的暖意,讓人幸福感爆棚。
倘若還是意猶未盡,那就再來份長安待客條子肉、熗腰片、漿水面……
總之這裡的美味會撫慰你的每一寸腸胃,溫暖了胃,而後溫暖了心。
賓朋酒家所獲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