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中國的餡餅,其餡在內,西方的披薩,其餡在外。同為用麵粉做出的餅,卻有了內外之分。

“披薩”是一種由特殊的醬汁和餡料做成的具有義大利風味的食品,就像中國的火鍋一般,雖然各個地方的風味不同,但是把材料放在一起去煮食,卻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其身影。

披薩也是一樣,這種食物已經不僅僅在義大利開花結果了,世界各地都有出售披薩的地方。

那麼這種食物的起源到底來自哪裡呢?是由誰發明的呢?至今也沒有人說得清楚。

而在中國,有一種大眾都喜愛的食物,那就是餡餅,與披薩相似的地方在於,都是包裹著餡料。

那麼中國的餡餅又是出自何時何地呢?

中國的餡餅起源也比較複雜,上古時期,祖先們以稷、黍、麥、菽、稻(五穀)等各種糧食為主食,由於尚未發明磨盤,吃麵食的現象很少。

至西漢初年,有關麵食的文字記載就多了起來,魏晉以後,餅的花樣漸漸增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一種是籠屜蒸熟的,也就是蒸餅。開始時是死麵的,之後人們發明了發麵的方法,麵餅就變得鬆軟可口多了,這就是今天饅頭的雛形。

直至北宋時期,烹飪技術逐漸發達,各種帶餡的餅也應運而生,什麼肉油餅、酸餡等等,宋代可是一個吃貨的好時代。

直到現代,宋代流傳下來的美食,依然為大家所傳承。

一、披薩為何會餡在外

西方人的飲食習慣與東方人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東方人對於飲食烹飪講究煎炒烹炸等等,而西方人的主要方式是煎烤炸燜等等。

總之西餐與中餐的理念大為不同,國與國的飲食講究也不同。

披薩餡料在外,和他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這也許就是西方人開放的性格的。對於披薩這種舶來品,大家接觸這種食品,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必勝客的啟蒙。

鐵盤裝著厚底的披薩,上面鋪著蔬菜、肉和拉絲的芝士,煎魚可能是特別高興的時候,爸媽的額外賞賜。

必勝客的經典披薩,基本上都是鐵盤厚底的,這些都是放在烤箱裡面烘烤而成,尤其是餅邊,很是酥軟可口。深盤厚底,是標準的“美式披薩”風格,所以披薩雖然是產自義大利,卻在西方國家,特別是歐洲各國產生了不同的特色。

比如現在的披薩進入中國市場,就順應了中國人民的口味,多了一些中國人的喜好,比如水果披薩、榴蓮披薩等等。

披薩是義大利的“國菜”,儘管我們認為披薩是由馬可波羅帶到歐洲去的,但義大利人堅信,披薩餅的起源之地,就是那不勒斯(即拿波里)。

關於馬可波羅帶回披薩的傳說,相信很多小夥伴也聽過,傳說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旅行,他非常喜歡吃北方的一種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回味當初的味道,但始終回想不起該怎麼做。一次聚會,他就把這個美味的食品講給了一位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廚師依據他的描述怎麼也做不出帶餡的餅,於是馬可波羅建議把餡放在外面,結果做出來的餅香溢滿鼻,就這樣披薩就成了大家都喜愛的食物。

而另一種關於披薩的來歷的說法,是其誕生於公元1600年的那不勒斯。傳說,當地有一位母親,家中貧困潦倒,只剩下一點點麵粉,正在為給孩子做點什麼東西吃而發愁。鄰居們得知後,湊來了一點西紅柿和水牛乳酪。這位母親就將麵粉和成麵糰烙成餅,將西紅柿切碎塗在上面,再把水牛乳酪弄碎撒上,然後放在火上烤,就成了香噴噴的比薩餅。

這些說法都是傳說,並沒有人真正拿出證據來驗證披薩的起源,無論起源於哪裡,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美食與藝術一樣,都不分國界,好吃的就是世界的。

二、東方的餅

東方人講究內斂含蓄,這一點不但體現在審美與藝術之中,東方的食物也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

從古至今那些流傳下來的美味吃食,哪一樣不是經歷了悠悠歲月,中國人不但為歷史修書著作,也為美食而立傳,比如著名的美食名作《食珍錄》、《隨園食單》等等,更不要說文人墨客留下的那些關於食物的記載。

大文人蘇軾對於美食的執著,以及愛國詩人陸游對於美食的品鑑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人活這世上,莫非衣食住行這四樣,所以美食對於任何人都有無法抵擋的誘惑。

如果對一個吃貨用刑的話,千萬不要用鞭子,拿吃的就行。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篇關於胡餅的詩歌叫《寄胡餅於楊萬里》: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於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可見不僅僅是白居易是“吃貨”,楊萬里也是“吃貨”,要不然詩中不會提到“飢饞”二字了。

在那咸陽街頭人來人往,突然一股醉人的香味傳了過來,“吃貨”白居易先生實在忍不住要跑過去看看這是哪家的餅這麼香濃,一看這餅攤上賣的餅子,和在京都時看到的一樣,不知道吃起來什麼樣子,咬一口嚐了一下,這脆香可口的感覺確實美味,於是“吃貨”白居易想起了另外一個“吃貨”楊萬里,就寄給他解解饞,問他比起輔興坊的胡餅又待如何?

帶餡的餅起源於何時何處並沒有具體的史料記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對於美食這種東西是無法拒絕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豬肉餡餅、羊肉餡餅等等都走上了街頭巷尾,也許那些歷史無法確定的東西,才是最迷人,最讓人心動的東西。

三、意式披薩與美式披薩

意式披薩最經典的,莫過於瑪格麗特披薩和芝麻菜帕瑪火腿披薩。

當然各人喜歡的味道不同,吃出來的感覺也自是不同。

瑪格麗特披薩配料只有番茄、馬蘇裡拉芝士、羅勒等簡單材料,這是披薩中最經典的一款,其實食物到最後都是越簡單越好,就像大家去外面吃飯一樣,吃多了加工過於繁雜的東西,反而會喜歡最簡單的東西,對於四川人來說,多美味的海鮮都比不過一盤子回鍋肉,對於北京人來說,多花哨的大餐,都比不過家常的一碗雜醬麵。

所以口味這個東西永遠是因人而異的,美食就和美人一般,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味。

而美式披薩呢?就簡單粗暴了很多,就是各種肉與芝士的堆砌,滿足食客們對於肉和芝士的慾望。

鹹甜之爭好像一直存在於美食圈中,鹹豆花與甜豆花、鹹粽與甜粽...這樣的爭論也存在於披薩之中。

所以即使是披薩,也有各種不同的吃飯,西方人在飲食上也各有特色,當然這種食物到了中國就有中國人的講究了,什麼烤鴨披薩、川味披薩、榴蓮披薩等等新花樣也層出不窮。

不客氣的說,如果一張披薩上的芝士無法拉絲,那它就是失敗的。享用時除了香氣與味道,拿起一角披薩,看芝士拉出超長的絲,也是很能增進食慾的感官體驗。

披薩來自義大利,卻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這就是美食的力量,沒有一種東西可以瞬間征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唯有美食可以做到。

當然無論餡餅出自哪裡?那足以大家勾起的饞蟲的香味,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餡餅顧名思義夾餡餅帶層,兩層皮一層餡的只能稱為餡合子,在天津的盒子類似大餃子,在薊縣,大廠三河只能稱為煎大餃子。

餡餅的製作方式有煎、烤、焗等,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型別的食材,例如肉類、蔬菜、海鮮及蛋等,味道以鹹香鮮口味為主。

餡餅,也稱盒子(臺灣和大陸譯作派,只有香港譯作批,兩者皆源自英語pie)是一種烤焗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餡料可以是各型別的食品,例如肉類、蔬菜、水果及蛋醬等,主要按餡料分為鹹餡餅和甜餡餅兩大類。

每個地方的餡餅都是不同的,而且每個地方的餡餅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27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幹炸蘑菇,最忌直接掛糊!大廚:多加1步,蘑菇外酥裡嫩,香噴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