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平時我們喝的飲料有很多,但只有酒和人類的關係最為特殊。

還從來沒有哪種飲料,能像酒一樣,讓我們對它是又愛又恨,態度特別糾結。愛的時候有多愛?

比如,9000多年前,人們認為葡萄酒是神靈賞賜的飲品,飲酒是人們接近神明的方式。而中世紀之後,酒是被醫學界認可的藥品,被醫生們稱為“生命之水”。

但是,在讚美聲中,也一直摻雜著質疑。有人說喝酒會讓人失去理智,就此墮落,有人說酒是導致社會動盪的重要原因。

19世紀以後,這種質疑聲到達了頂點。20世紀初的美國,政府甚至頒佈了全國性的禁酒令,只要售賣酒精濃度超過0.5%的飲料,都屬於違法。

酒是怎麼進入人類社會的?又是什麼原因,讓酒的地位一路上升,成為人類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

其中,有兩個因素最能體現當時人們對於酒的態度,它們分別對應酒的精神價值和現實價值。

我們先來看精神價值。從目前的考古成果來看,酒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距今9000年前。人們最開始接觸到酒,只是一次偶然的意外。

在原始社會,人們會把採集到的果子,像是葡萄、山楂、石榴之類的,放在一個木頭或者皮革制的容器中,一連放上幾天,再開啟的時候,世界上的第一桶酒就這麼出現了。

這是因為,桶裡的水果之間相互擠壓,會產生果汁,而這些果汁會吸引生活在葡萄表皮或者附近植物上的酵母菌,於是就開始發酵。

如果有足夠溫暖的環境和足夠長的時間,這些果汁就會逐漸變成含有酒精的液體。

當然,這種液體的酒精度還是很低的。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誰也不會去喝壞掉的水果流出來的濃汁。

但對於原始社會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從來沒有嚐到過的滋味。喝了之後,會感到精神愉悅,喝得多一點,還可能會出現幻覺,帶來明顯的情緒波動。

這會讓人覺得像是已經脫離了現實,羽化登仙。人們還發現,不需要用火加熱,桶中液體的溫度會自己升高,還咕咚咕咚地冒泡。

這更堅定了他們的想法:一定是某種神祕的力量,讓普通的果子變成了瓊漿美味。

再加上人們觀察葡萄藤的生命週期,它在春天開花,夏天和秋天結果,冬季看似死亡,但只要春天一到,又會再一次長出葉片和花朵。

在古人看來,這就是死而復生的奇蹟啊。所以,喝下葡萄酒,就是在享受神的恩賜。

所以,這種觀念也自然讓酒的地位,走向崇高和神聖,成了區分社會階層和地位一個重要工具。

比如說,精英階層認為酒是神聖的,讓他們比普通人更加接近神靈。在貴族宴會、婚喪嫁娶各個場合,酒都成了必需品,用來疏通人際關係、彰顯個人身份,是權力和地位的一種強有力的象徵。還有,在許多早期社會,啤酒對所有階層開放,但只有貴族才能喝葡萄酒。而希臘人喝的都是葡萄酒,他們對葡萄酒分門別類,為精英階層提供的,與下層民眾喝的有天壤之別。

可以說,從和人類親密接觸的那天起,酒在人們精神世界中就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到了歐洲的中世紀,酒的重要性進一步發展,有了一項重要的現實價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被當作是處方藥。

注意,這可不是某些江湖郎中開出的偏方,而是被當時醫學界廣泛認可的事情。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當然是很荒謬的,你生病了去醫院,醫生當然不會給你開一瓶酒,說你把它喝了,病就好了。但在當時,用酒來治病,這可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早在12世紀,歐洲就已經出現了用蒸餾技術製成的酒精飲料。

16世紀以後,像是威士忌、白蘭地、朗姆酒、伏特加這樣的蒸餾酒,已經進入了當地酒文化的主流,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當時的醫學理論認為,這類熱性的飲品,在醫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被稱為“生命之水”。烈性酒可以用來抵禦嚴寒,對體溫低的人特別有好處。

為什麼用酒治病這種觀念這麼普遍,幾乎成了西方社會的共識呢?

你說是因為當時的人愚昧落後,一點都沒有發現喝酒的壞處嗎?當然也不是。人們也確實看到了醉酒之後種種愚蠢的行為。

至少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官方就是極力反對酗酒的,在1530年的一條治安條例中,明確禁止瘋狂的飲酒行為。

還告誡人們褻瀆、謀殺、通姦諸如此類的惡行,都與醉酒有關係。1552年的英國,明文規定醉酒屬於民事違法行為。

你看,人們並不是不知道,喝酒會帶來哪些問題。但為什麼酒能治病在醫學界仍然是主流觀念呢?

如果我們回到當時人們的具體困境,再來看這個問題,就很好理解了。

當時西方的絕大多數人都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水源的品質普遍太差。差到什麼程度呢?在歐洲中世紀,絕大多數羅馬人留下的地下水系統都毀壞殆盡。

人們經常把垃圾或者糞便直接倒進河裡,而且規模還特別的大。水源自我淨化的速度遠遠小於人們對它的汙染速度。

到了16—17世紀,歐洲的醫生幾乎一致認定喝水是危險的。喝多了還有可能會死人。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19世紀,並且是西方社會的普遍問題。

在美國,根據當時的一份報告顯示,許多人在喝了波士頓的井水之後感到不適,會肚子疼,大多數人出現便祕和其他許多病狀。

說到這,我們就明白了,其實有些我們今天看到的怪現象,並不奇怪,都只是當時的人面對當時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

原來酒作為處方藥,產生的療效並不是針對某種具體的病症。

經過發酵、蒸餾後的酒精,能夠殺死水中大量的細菌,成為一種相對健康的飲料。人們不再繼續飲用髒水,再加上酒精本身也有殺菌作用,很多病可能也就自己好了。

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這背後的邏輯,只是看到喝酒後,人們的身體狀況確實得到了好轉,就把酒和治病聯絡在了一起,所以酒的醫療作用也被極度放大了。

最後又是因為什麼原因,人們對酒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呢?

其實,反對酗酒的聲音一直是存在的。但由於我們上面說到的種種原因,這種聲音一直都沒有能夠佔據主流。

而真正讓人對酒的態度發生大的轉變的,是因為一項技術的完善。這項技術解決的,就是長期困擾歐洲的水質問題。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各國的中央和城市政府都開始解決水的問題,建立了往城市運輸清潔用水的管道系統。

從19世紀40年代到19世紀末,英國大約有180個城鎮建立了淨水供應系統,到了1911年,倫敦96%的住宅實現了與供水系統的連線。

歐洲人開發出來的這項技術也很快被推廣到世界各地。西方國家的大多數城市,都能夠向居民提供足夠優質健康的水。

由此,城市裡飲用水的供應對酒文化的歷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全世界的許多地區,尤其是那些酗酒非常嚴重的工業城市,喝酒是一種健康的補水方式的說法,已經站不住腳了。

再加上醫學理論的進步、新藥物的出現,它的醫療價值也大大減弱,倫敦的醫院裡,酒的用量在1884—1904年間下降了50%—90%不等。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自然使得酒的身份從此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它幾乎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用來消遣的休閒飲料。

就算不喝,也不會造成什麼不良的後果。所以,酒的優勢漸漸地消失,而醉酒後的不良影響,則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

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酒優於水的說法就此被推翻,現在,水是安全的,而酒卻被認為對社會和道德有害。可以說,安全的飲用水為19世紀禁酒思想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說到這,你可能會說,能夠喝到安全的水,當然是好事。多喝水,少喝酒不就好了,也不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

為什麼偏偏從這個時候開始,要搞得那麼極端,開始有了全面禁酒的風潮呢?

這背後,不光是水質得到了改善,還有著複雜的社會原因。

首先是19世紀城市化和工業化興起,越來越多的人轉變了生活方式,開始有了固定的工作地點、工作內容。

在工廠上班和原來耕種自己的土地可不一樣,原來的農耕社會,喝多喝少的後果其實沒有那麼明顯,喝醉的話,頂多是今天的地不種了,活不幹了。

但是在工業時代,喝得醉醺醺的,不但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那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像是醉酒後引發的鬥毆、曠工這種事情,都會嚴重破壞工作場地的和諧。

所以,喝酒這種行為開始被妖魔化,而禁酒則被描述為改善工人階級及其家庭生活的一種方式。

醉酒後帶來的治安問題愈發嚴重,失業率和犯罪率的增長,也很大程度上和酗酒有關。這些問題都引起了政府和民間的高度重視。

再就是性別政治的興起,禁酒也是女權主義興起的結果。隨著社會中女性群體話語權的擴大,她們呼籲社會關注頻發的家暴問題:

當時很多丈夫動不動就醉酒打妻子。為了保護婦女的權益,政府開始考慮全面禁酒。

於1920年,全國性的禁酒令開始正式實行。法案規定,凡是售賣酒精濃度超過0.5%的飲料,都屬於違法。

但這帶來的結果卻是很失敗的,這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撤銷的憲法修正案。

有了這項禁令,反倒更不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一切在明面上喝酒的行為都成了犯罪,但是酒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架不住有人還是想喝。

那帶來的結果就是,酒變得稀缺,價格飆漲,就會出現黑市,有大量的人會想方設法在那裡得到酒。那黑市上的酒從哪裡來呢?

不少人會去偷,從工廠裡偷來工業酒精,還有的從醫院偷醫用酒精。雖然它們不能喝,有毒,但是饞到一定程度上的酒鬼可管不了這麼多,照樣喝。

所以在1920年,工業酒精在美國一年被偷掉5000萬加侖,還有些人會在家中用蒸餾器具釀酒。

這項政策實行幾年後,大部分美國人已經意識到,它已經嚴重破壞了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1932年,羅斯福就用廢止禁酒令作為自己的政見之一,成功被選為美國總統。

1933年1月,羅斯福在就職後最早的行動之一就是修改法案,允許生產和銷售度數在3.2%以下的酒。美國的啤酒廠再度開始運轉,這麼一來,與酒相關的訴訟數量也隨之急劇下降。

後來,國會通過了《第二十一條憲法修正案》,全國性的禁酒令就此戛然而止。

你看,歷史上人們對酒的態度,就像是一個在兩端反覆加碼的天平,每當出現新的社會因素出現,它就會朝一方逐漸傾斜。

到了現代社會,我們對飲酒的態度變得理性多了。

絕大多數國家在看待酒這個問題上,都能做到既看到它的優點和重要性,又能相對客觀地看待它的缺點。

面對喝酒可能造成的壞影響,我們不再視若猛虎,要將它全面根除,而是在努力地控制問題。比如,從法律層面,明確規定允許喝酒的最低年齡,在開車、工作等特定場景嚴禁飲酒等等。

總的來說,一部酒的文化史,其實講的就是人類和酒之間那些“愛恨情仇”的故事。

到目前為止,如何讓飲酒正常化,既能夠滿足人們休閒娛樂的需求,又不會因為喝酒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河南特色美食“水烙饃”,柔軟透亮,1次做上1大鍋,比啥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