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食來說,特別是各種地方風味小吃,它是有傳承的。很多人往往在無意中,就會回想起以前吃到的各種美食,特別是包括早點在內的各類小吃。上世紀80年代,有日本記者就曾專門來到中國,拍攝了南北各地的各種好吃的美食,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影像資料。80年代的美食紀錄,北方人吃的各種早點,看了之後直流口水!
80年代,在北京的北部,有一個隆福寺市場,這個市場最早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市場裡面就有一家面積非常大的小吃店,名叫隆福寺小吃店,雖說是以早點為主,但是基本上是全天候在營業,每天到這個小吃店裡來吃飯的人,能達到一萬多人。現在想想,這家小吃店的規模得有多大。
在當時的早點中,最常見的首先就是饅頭,畢竟在那個物質條件不是太好的年代,饅頭相對於其他的早點來說,要實惠得很,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要上兩個饅頭,來上一小碟鹹菜,再要上一碗稀飯,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得熱熱乎乎。不過那時候無論做什麼,用的都是實打實的材料,做工也講究。小吃店裡的雙色饅頭,見下圖。
說起北方的早點,油炸小吃肯定是少不了的,就比如說焦圈。焦圈雖然在北方的很多地方都能見到,但是要說做法最地道的,還是應該在北京。焦焦脆脆的焦圈炸出來,看著就流口水。
很多食物都是講究相互搭配的,吃焦圈,肯定少不了豆汁。作為一個老北京,其實早點中最習慣吃的,還是焦圈和豆汁的組合。豆汁其實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很多人第一次喝的時候會感覺味道怪怪的,甚至難以下嚥,但是喝上幾次以後,很可能就會愛上這道美味,幾天不喝可能就會饞得慌。
當然,北方人的早點中,油條是少不了的,油條脆嫩的口感和特有的香味,是其他食物所代替不了的。剛出油鍋的油條,顏色金黃,焦酥濃香,是很多北方人早點中的首選。在80年代,雖然工資都不高,但是物價便宜,一根大油條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也就是2-3分錢一根,最貴的時候也就是5分錢一根。看當年這位正在吃油條的小夥,表情是不是很純真?
說起食物之間的搭配,吃油條的時候,最好是來上一碗粥或者豆腐腦。北方的豆腐腦和南方不一樣,最主要的差別就是新增在豆腐腦裡面的調料。南方的豆腐腦,一般加的都是糖,也就是甜豆腐腦,而北方的豆腐腦則是習慣於鹹味,一般都是現做的滷子,鹹香的滷子澆到豆腐腦裡,在撒上少許韭菜花,那個味道別提多美了。
另外還有八寶粥,這是很多女性非常喜歡喝的。80年代,在人們做生意的觀念中,掙錢還不是排在第一位的,特別是在飲食上面,絕對用的都是真材實料,缺斤少兩或者偷工減料的行為還是很少發生的。比如在這段影像記錄中,盛出來的八寶粥都是稠得很,裡面的湯很少,基本上都是各種豆類食材,黏稠得很,見下圖。
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感情還是很淳樸的,並且還是很講究公共秩序的,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規規矩矩地排隊,並且在吃飯的時候,很少能聽見各種嘈雜的聲音。現在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雖然那時候物質條件不是很好,但是人們的整體素質還是很不錯的。下圖中,兩位美女在吃早點,絕對的素顏,是不是感覺很清純、很漂亮?